中国山水画的魅力

山水画中,车之所以行驶,陶器之可以盛物,房子之能以住人,原因在于空白。在中国山水画绘画中,这类思想是落实在实际造境之中的。清代华琳在其《南宗诀秘》一文中指出了画面上空白“本笔墨所不及”,这个“笔墨不及”实际上指在欣赏角度的更富联想和境界造就。

山水画中,车之所以行驶,陶器之可以盛物,房子之能以住人,原因在于空白。在老子看来,虚比实更重要,因为虚的存在才是让一个事物发挥它的作用的关键。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常识,却能阐述出深刻的哲理:空白是非常重要的虚体,它赖以实体的处理,但可以反作用于实体,它可以干扰和破坏实体的存在。这样,可以阐发出从空白处着想,从实体入手的艺术处理。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哲学,认为道不可为感官所触及,但并非空无,道就是虚与实的统一。这二者关系是虚由实生,实由虚在,紧密的调和在一起,周而复始地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清人笪重光在《画筌》中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才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体现出虚空之妙尽可以实处得来。清人汤贻汾在《画鉴析览》中指出了山水画虚实相生的另一条途径,“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实处之妙往往因虚处而生,这也正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中国山水画绘画中,这类思想是落实在实际造境之中的。清代华琳在其《南宗诀秘》一文中指出了画面上空白“本笔墨所不及”,这个“笔墨不及”实际上指在欣赏角度的更富联想和境界造就。但是“能另为画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能使绘画境界意趣溢出,生意盎然,必须是特定情况之所致。 “……然但于白处求之,岂能得乎?必落笔时,气吞云梦,使重幅之纸,皆吾之画,何患白之不合也”。就是讲,对于纸之空白如何转化成画面之空白,要“气吞云梦”,这个“气”即是作者主观情性和潜性意识,所谓“吞”也就是发泄,“云梦”当是指境界造就的混沌阶段。不必担心空白与画面不相吻合,只要下笔在纸上如云烟笼罩那样无雕琢痕迹,自然天成,怎能没有生趣呢?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