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本体的深入认识

这二者相激鼓吹,加上某些殖民思潮的泛化,致使某些绘画翻译家或绘画活动家的作品与创作方式掩盖了对国画本体规律的深入认识,更难谈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应用。

不管有多少好听的说辞,20世纪对国画的基本改造不外乎两条:一是以状物取代画画,以西方基本的摹物方式(典型的是“素描”、“色彩”教学与“写生”创作)取代国画的“形”、“相”、“笔”、“墨”;另一是以某些现实的社会功利(例如政治运动、经济活动、特定需求等)来取代绘画对心性品格的造就这一根本的社会文化功能。这二者相激鼓吹,加上某些殖民思潮的泛化,致使某些绘画翻译家或绘画活动家的作品与创作方式掩盖了对国画本体规律的深入认识,更难谈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应用。这样,某些现实功用被泛化或夸大,甚至冠以唯物主义、现实主义这类泛理论的牵强解说,这种理论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

弘道养正书法

所以,在20世纪国画的历史中,呈现出一种不中不西、似是而非、唯洋是务、底气不足、割断历史、实用为尚的混乱,且有不少人津津乐道于此并从中获益。直接关系。正是由于在中国,“形”与“色”是靠“画”与“绘”这已造成了不少被动与混乱,使得国画的规律要靠西方文来作为最初的表达的,所以中国就把表述形色的方式称为“化来解读。学国画要考西方素描,尤如学汉语要考英文语绘”或“绘画”了。

卧室花鸟画

(本文由老资料网首发:http://www.laoziliao.net/,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上一篇:国画的社会功能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