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诊断方式有哪些

CT已经成为肝癌诊断重要的常规手段。

1.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从20世纪70—80年代起,由于血清 AFP、实时超声显像和CT的逐步普及和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原发性肝癌的早 期诊断。因而预后亦获得明显改善。高风险人群应特别加以关注:中老年男性中 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 者及有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每6个月应定期进行筛查(包 括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当岀现AFP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变”时, 应立即进入诊断流程,严密观察,力争早期做出诊断。

2. 实验室诊断 目前,肝癌的定性诊断仍以检测血清AFP为主,据统计, 60%以上肝癌病例的血清AFP > 400 ng/Lo

3. 影像学诊断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明显,为临床上原发性 肝癌的“四定”(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期)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超声检查: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随访。实时超声造影对于直径V 3 cm的肝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用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但是, 超声检查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手法和细致程度的限制。

(2)多层螺旋CT: CT的分辨率远远高于超声,图像清晰而稳定,能全面客 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用于肝癌常规诊断检查和治疗后的随访检查。CT已经成 为肝癌诊断重要的常规手段。特别是薄层、增强扫描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肝癌的部 位、范围、有无肝内转移和远处转移,可以显著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肝动脉碘 油造影3〜4周后进行CT扫描也能有效发现小肝癌病灶。

(3)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患者TACE治疗后的疗效的跟踪观察,MRI 可能较CT有更高的临床价值。MRI对肝内小病灶的检出、血管的情况及肿瘤内 结构的显示有独到之处,可以作为CT检查的补充。

(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CT (PET-CT):是将PET与CT融为一 体而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既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占位详尽的功能 与代谢等分子信息(生化代谢情况),又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 剖定位,并且同时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 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具有灵敏准确、分辨率高、直观性好等特点,在肝癌诊断 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对于放疗中生物靶区的定位及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的实 施也具有重要价值。

(5)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碘油造影同时还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明确显示肝小 病灶及其血供情况,适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能确诊。

4. 病理诊断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金标准,但仍需特别重视结合 临床。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