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检验报告单主要看什么?

尿沉渣检测是将尿液进行离心后对沉淀物中的有形成分进行测定。是一种简单、无创、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主要用来检查肾实质性疾病,常可为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提供线索。取新鲜混匀的尿液约10ml置于离心管内,以每分钟2000转的转速,离心沉淀5分钟,弃去上清液,约剩0.5ml沉渣,倾于玻片上覆以盖玻片后镜检。

尿沉渣检测是将尿液进行离心后对沉淀物中的有形成分(细胞、管型等)进行测定。是一种简单、无创、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主要用来检查肾实质性疾病,常可为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提供线索。

取新鲜混匀的尿液约 10ml 置于离心管内,以每分钟 2000 转的转速,离心沉淀 5 分钟,弃去上清液,约剩 0.5ml 沉渣,倾于玻片上覆以盖玻片后镜检。先用低倍镜将涂片全面观察一遍,寻找有无细胞、管型及结晶体,以免遗漏有意义的物体,再用高倍镜仔细辨认,并进行计数。

【标本收集】

参考范围

随机尿或晨尿。

离心沉淀后:红细胞 <3 个/HP

白细胞:0~5 个/HP

上皮细胞:少许/HP

【异常结果解读】

1.红细胞

每高倍视野 >3 个,而尿外观无血色者,为显微镜血尿。不同来源的红细胞可出现不同形态,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出现多形性。肾以下部位出血时红细胞形态常正常。常见血尿的原因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外伤等。

2.白细胞

尿中白细胞多为炎症感染时出现的中性粒细胞,已发生退行性改变,形态不规则,结构模糊,又称脓细胞,常见于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道感染。

3.上皮细胞

正常人尿中可出现少量扁平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通常无临床意义。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等肾实质性病变时可出现多量肾小管上皮细胞。

4.管型

管型是尿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有机物有形成分。管型是由 T-H 糖蛋白、血浆白蛋白、肾小管分泌物,变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等成分聚集于肾小管集合管中形成的圆柱体物质。

(1)透明管型:

主要由 T-H 糖蛋白构成,含少量白蛋白,很少有颗粒的管型。正常人尿中偶见,剧烈运动、发热、麻醉时一过性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及恢复期常见,急性肾盂肾炎、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时可见。

(2)颗粒管型:

由肾实质性病变的变性细胞分解产物和多量蛋白质形成的有较多颗粒的管型。根据颗粒大小可分为细颗粒管型和粗颗粒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某些药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3)脂肪管型:

管型内含有多量脂肪颗粒,常见于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病期。

(4)蜡样管型:

因管型长期滞留于肾小管而成。提示有肾单位阻滞,与少尿、无尿有关。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衰竭及淀粉样变时出现,提示预后不良。

(5)肾衰竭管型:

又称宽大管型,由损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碎裂后在明显扩大的集合管中凝聚而成。慢性肾炎、肾衰竭时出现。

(6)细胞管型:

管型内含有各种细胞及细胞碎片等物质。其所含细胞的数量超过管型体积的 1/3 时,称作细胞管型,常见的有:① 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等;② 白细胞管型:提示肾脏炎性反应,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③ 上皮细胞管型:表示肾脏有肾小管退化性病变,如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重金属中毒、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等。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