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健身会所为何会发生氯气中毒?

大家知道,余氯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杀菌的有味液体溶液。一般用来对公共场所进行杀菌消毒,自使用时必须遵循说明书的使用说明按量使用,不得随意提高其浓度含量。据6月29日上海新民网报道,6月27日,宝山锦秋花园唯嘉健身会所内的泳池发生疑似氯气中毒事件,导致9名泳客紧急送医抢救,其中1人伤势危重。

郭喜林

大家知道,余氯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杀菌的有味液体溶液。一般用来对公共场所进行杀菌消毒,自使用时必须遵循说明书的使用说明按量使用,不得随意提高其浓度含量。如果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应对使用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使用时的安全性。

据6月29日上海新民网报道,6月27日,宝山锦秋花园唯嘉健身会所内的泳池发生疑似氯气中毒事件,导致9名泳客紧急送医抢救,其中1人伤势危重。新民网记者了解到,伤重者新婚不久,医院今日下达了2次病危通知书,目前仍在救治。游泳池不同于其他任何场所,因此,使用余氯杀菌消毒更应该谨慎使用。因为人们游泳时难免会喝进一些泳池的水,尤其是蝶泳和蛙泳,人们的游泳动作免不了要将脸部和头部没入水中。可见,余氯中毒的可能性就在于此。并说明,余氯的配制已经超过了规定要求。

当然,我们可以设想,有关工作人员也是好心办坏事。也许,他们认为夏天病菌繁殖较快,游泳池前来纳凉消暑的人自然也会增多,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考虑,可能多放了一些余氯原液,却没想到这是必须尊重科学依据,不能凭空想象使用,更不能随意地增加其浓度。

对于像有游泳池这样的公共场所来讲,聚集的人多会带来更多病菌的传播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并不能以此来随意使用对人体有一定上的杀菌消毒溶液。因为,一旦我们使用过量,相应的也会造成更大的后果。因为人多,其产生的双面效应是相等或近似的。这是唯物辩证法原理告诉我们的,也是基本的哲学常识。因而,我们不管干什么事情,都应当用一分为二的世界观去对待,否则我们就会走向极端化,片面化。

正新闻报道中所描述,据悉,该会所日常开放时间为9时至21时30分,每日晚关门后要对泳池进行加氯水消毒。事发当日,因泳池李姓消毒员家中有事提前下班,遂委托泳池罗姓救生员制作氯水消毒。据介绍,该救生员并无消毒作业资质,当晚21时许,其在制作氯水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了此次事故。因此,笔者的经验分析不会有大的谬误。关键是配制比例精确度的问题。幸亏游泳池里人并不很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由此可见,在公共场所使用对于人体有害的杀菌消毒液,必须经由专门教育培训方可上岗,决不能想当然地随便临时顶班。

总之,公共安全无小事。责任心始终是安全第一的保障。公共安全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并且要时刻牢记在心,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的思想。否则,不安全的事故就会随时与我们结伴而来。这是历史经验教训。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训,并且在教育培训员工时现身说法,那效果应当是刻骨铭心的,也会是终身难忘,终生受用的教育培训。

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不少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教育培训却是应付的,十分马虎的。当然,也有一些员工本身的安全观念和意识不强,总以为培训只不过是应付上级检查,走走过程而已。却不知,教育培训的好坏,质量高低,直接与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绝对来不得半点马虎思想。否则,你应付了安全的教育培训,安全事故就会不定时间地盯着你不放,甚至于让自己吃到不安全带来的惨痛教训和终生难忘的苦头。

总之,健康会所首先应当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时刻牢记,时刻谨慎,时刻不马虎,这样对人对己均是好事。我们应当记住:安全是自己给于自己最好的礼物,不是让别人给予的施舍与怜悯。(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