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不配得的人吗?

歆然的工作就是每天陪人们聊天,有时候是一对一的聊,称为个别咨询;有时是一对多的聊,称为团体辅导。丹丹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年轻女性,从一穷二白的乡下妹到有房有车有业的成功女性,丹丹的故事激励了很多的年轻人去追逐心中的梦想。只是这一次,丹丹一见到歆然,就突然丢出一句话是说,我最近很怀疑亲密关系,我在想我要不要继续下去。

前言:

      歆然的工作就是每天陪人们聊天,有时候是一对一的聊,称为个别咨询;有时是一对多的聊,称为团体辅导。歆然每天最多的个别咨询达到六个以上,每周有固定三次的团体辅导,这让歆然作为一个咨询师,有太多的机会通过与她的来访者一起工作,通过来访者在咨询中暴露的一些故事,陪着他们一起探寻他们内在隐藏很深的,又深深影响甚至控制着他们生活的那些核心信念,然后经由面对慢慢消融这些信念,让问题在当下化解,让生命回归原初的爱与喜乐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和成长最大的是作为咨询师的歆然,通过对这些生命故事的解读与深入探寻,带给了她太多的感悟和感动,也启迪了她内在非常多的关于生命的领悟和智慧,而她知道这个智慧并不是她的,是每个生命内在都有的,她应该把他们分享出来,白白得来的,当白白的舍去。在这个分享过程中,为了隐私,所有的故事主人公均隐去真名,同时也会隐去很多的具体情节,也有可能是并不是某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对一类故事的糅合,所以,请看官不必对号入座。我的分享甚至也不需要太多的故事,就像我的来访者并不需要和我讲太多的故事一样,因为在亲密关系这个心灵成长系统里,故事只是一辆出租车,出租车把我们送到楼下,我们就该上楼回家,而不是留在出租车里。故事的全部意义也只在于找到隐藏在故事下面的核心信念,找到之后我们全部要做的就是面对那个信念,故事也就功成身退了。好,现在,我们正式进入到下面的分享环节。

        丹丹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年轻女性,从一穷二白的乡下妹到有房有车有业的成功女性,丹丹的故事激励了很多的年轻人去追逐心中的梦想。但就在她成为众多人的羡慕对象时候,丹丹发现,他并没有收获他原本以为的开心和快乐,而且她在各种关系中也陷入的困局,这是他当初来寻求亲密关系的原因。

         丹丹是第七次来到歆然的咨询室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丹丹从参加亲密关系工作坊到开始个别咨询,她和所有见到她的人都会说,她的生命因为亲密关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她在生活中的快乐和欢喜越来越多,会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忍不住的要笑出来,她对身边人的接纳也多了很多,和家人以及员工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的和谐,她晚上睡觉的时间也越来越早,不会再在一个人的孤单夜晚,把自己变成传说中的夜猫子了。

          只是这一次,丹丹一见到歆然,就突然丢出一句话是说,我最近很怀疑亲密关系,我在想我要不要继续下去。歆然看着她,从中心不紧不慢的问她说,发生了什么让你对此表示怀疑呢?丹丹说,我原来觉得那个不配得感会让我很容易对别人起反应,比如我去一个酒店,如果我感觉酒店服务人员对我不够尊重,我都会很容易起反应的,对我身边的人更是如此,你的家人和我的员工曾经都很怕我的,我觉得这对我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很大的伤害,所以我愿意一次一次的去面对并穿越它。可我最近发现,他也能给我带来好处。我在回想,我这些年来,之所以我能够在事业上收获到还算不错的成绩,是因为我一直用我过去的羞辱经历来激励我自己。我现在很怕,再这么成长下去,我将要失去前进的动力了。

歆然看着丹丹,再次发现人类的情绪化思考是多么的精妙而具有迷惑性。当我们内在有一个不配得的痛,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不够好的,没有价值的,不被尊重的,不被爱的,是个小丑,是个失败者等等的负面感受时,我们内在的情绪体就起反应了,我们在身体的某个部分感受到了这个感觉,感受到了这个不舒服,这可不是一个很美妙的感觉 ,这个会让我们觉得很悲伤,感觉很渺小,很弱小,很不安全,这可不是我们喜欢的。于是,我们自动化的防御机制,歆然称之为人类情绪的自卫队,就拉响了警报,让我们不去注意这个不配得的感觉,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我们的头脑,在头脑进行非常多的分析式思考和编织非常多的故事,我们会合理化;我们会评判和抱怨别人,都是他们的错;我们会幻想有更好的结果,如果当初怎么样,现在就能怎么样;我们会指责和批评我们自己,是我还不够努力和聪明等等等等。最具迷惑性的是自我指责批评,我们还以为我们在自省,并且相信这样的自我指责和批评会让我们下次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自我攻击型人格,很多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都具有这个特点,这也使得这个特点更加的具有迷惑性。

         丹丹的迷惑就在这里,如果我都觉得我很好了,那我是不是就失去了动力了?歆然微笑着看着丹丹,还是不紧不慢的说:你是说你的不配得在帮助你变得更好?所以,然后你就成为一个更好的不配得的人?最后你就成为一个完美的不配得的人?你看出来这里有什么问题吗?

           一个完美的不配得的人,那是多么糟糕的一种情况。我们因为不配得的感觉而出发,为了摆脱这个感觉而拼命的努力。但同时我们又依赖这个感觉,我们情绪化的思考会认为是这个不配得的感觉在帮助我们变得更好。我们对于不配得的抗拒和对于不配得的依赖,都让我们跟这个不配得有了更多的黏连。于是我们发现我们努力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的结果,不是为了享受生命,而是为了下一个更大的目标,为了逃离那个不配得而做的所有努力,都只是在喂养这个不配得,所以更大的不配得需要更大的成功来掩盖,所以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努力成为那个完美的不配得的人,我是越来越完美了,也越来越不配得了,我是越来越完美了,也越来越不开心了。

         丹丹似有所悟,心中的问题却并没有完全的消失,你说的有道理,可我真的很怕我会失去前行的动力。歆然再次微笑着问她:是谁在怕这个?是真正的你吗?还是那个不配得到你?丹丹笑了,还是那个不配得的我,所以我要做的还是去穿越那个不配得的感觉。歆然总结说:你有这个问题,本来就是因对这个不配得的感觉起反应而生的情绪化的思考。对我们的生命而言,想要真正的自由,唯一重要的就是了知真相。而接受那个不配得的感觉是我们人类体验的一部分,不好也不坏,在我们的内在把觉知的光打到这个感觉上,把这个感觉作为一个纯粹的能量去体验和感受,我们就会让幻像消融,真相呈现。这个感觉真正的是爱与喜悦的乔装,而我们真正所是的是具足圆满的存在。当我们可以活出本质中的爱与力量,你从本质出发就是要去创造的,是真正出自于灵感和直觉召唤的创造,而不是被恐惧驱使的行动。是让你的天赋来做主,而不是利用你的天赋。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动力,也会收获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你的生命会轻而易举的丰盛和自由,因为那是你的本然状态。

   丹丹开始频频的点头。而接下来是最重要的,就是会陪伴丹丹去走那个不配得的过程。每次歆然做的工作都是这样,第一步让来访者从头脑上面理解并接受,第二步其实也是最重要和核心的一步,就是陪伴来访者去真的面对不配得的感觉,面对那个古老的痛。生命就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改变,是从内在发生的。

        这是一件奇妙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歆然每次陪伴她的来访者的过程中也在陪伴自己,每次这样的陪伴,都会让歆然满怀感动、感恩,真的很感谢来到他生命的每一个来访者,透过这样的咨询和陪伴,在歆然收到的是,支持自己生命的成长,是她们到来的唯一目的。

       

下一篇:情绪≠情绪行为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