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自我攻击 学会自我关怀 | 心理学揭秘

乘风破浪的姐姐,聚集了众多30+的明星姐姐们,宁静、伊能静、钟丽缇,无不是曾经火遍全国、备受称赞的实力派大明星,而在第二次公演舞台上,一直反响平平的吴昕却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舞台王者。同样的,在遇到令我们一时无法理清的事情时,寻求解释是我们大脑的第一反应,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归因”。

乘风破浪的姐姐,聚集了众多30+的明星姐姐们,宁静、伊能静、钟丽缇,无不是曾经火遍全国、备受称赞的实力派大明星,而在第二次公演舞台上,一直反响平平的吴昕却成为了最引人注目的舞台王者。

01  “我就是最差的那个”

 

曾经的吴昕,是一个自信阳光的学霸,是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一路高歌猛进,考入大连外国语大学法语系。

在校期间被推荐到大连电视台实习,之后参加主持人竞选节目《闪亮新主播》,从几百名优秀年轻主持人中脱颖而出,以第二名的成绩(第一名是杜海涛)进入当时关注度最高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

但之后,却在众多网友的言论攻击中,渐渐地,她迷失了自己。从身材到穿搭,从性格到主持能力,被批评的一无是处,于是,她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畏手畏脚。

这种低迷的状态在17年芒果卫视跨年演唱会上,精心准备的节目因时长原因被拿掉后,到达了巅峰。她在和好友的聊天中,透露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当天晚上,“吴昕节目被砍”的关键词就被顶到了微博热搜第一名。

在吴昕的印象中,芒果卫视里有十个主持人都准备了节目,只拿掉了她自己的,这就代表着,在别人的眼中,自己的节目是最差的那个,最该被拿掉的那个。

她再没有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而实际上,她忽略的消息是,维嘉的节目也被拿掉了,确实是时长超了的问题,并非是吴昕个人能力的问题。

那为什么吴昕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呢?

人生来有为事件理清楚逻辑关系的倾向,这会给人一种确定感、让人觉得我自己是有能力把控未来的。常见的就是因果关系:因为我做了什么,所以才有怎样的结果。

古人做祭祀,拜天地,祭神明,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祷降福免灾。这样的仪式未必真的有用,但至少可以缓解焦虑。

同样的,在遇到令我们一时无法理清的事情时,寻求解释是我们大脑的第一反应,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归因”。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将常见的归因类型分为三个维度:因素来源、稳定性、能控制性。 

而当你习惯了将不良后果产生的原因都归结于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也就是归结于自己能力太低,就会产生习惯性的自我攻击。

为什么别人都能上,我的节目却被拿掉了?是不是我有问题呢?

因为我很差劲,所以别人才会故意惹我生气;

因为我就是个垃圾,所以才总是失败;

因为我最差劲,所以才只拿掉我的节目

你把问题发生的责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 一次次的让自己更加确信“我是坏的、我是差劲的、我是不配得到的”。

原因有没有找对,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这么一个原因存在。你的大脑习惯于、并且也止步于这种简单粗暴的归因逻辑。

而大脑一旦接受了一个自洽的逻辑,就很难再去思考更多的可能性,所以你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对事情做出了错误的归因,产生强烈的自我攻击,导致了糟糕的心态,于是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退缩,越来越胆小,就越来越容易做错,再次证明自己很差劲。

02  "放过你自己"

您是否正在无意识的进行自我攻击呢?

请做几道选择题,看看以下描述是否与您的实际情况符合?

如果您认同以上绝大多数题目的话,那么您有可能也正在经历着自我攻击。

有一部分人会把自我攻击的语言当做是对自己的激励,是让自己变好的动力。

其实不然,自我攻击的语言很容易把自己导向自我否定,为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压力,使人更容易望而却步。

而激励的话则会让人更加有信心,减轻思想负担,更敢于去尝试、去持续的坚持。

“别的人都能做到,怎么就我做不到呢?一定因为我太蠢了!” ——自我攻击

“别人都能做到,我觉得我也可以。再试一次!” ——自我激励

“一件小事都能办砸,还想着能做成大事?别异想天开了!”——自我攻击

“刚开始做不好很正常的嘛,再多练习几次就掌握了,我很享受练习的过程!”

——自我激励

03 我能怎么办呢?

看到这里,许多人了解了自我攻击对人心理造成的影响,面对神出鬼没的攻击,或许你可以尝试自我关怀:

第一步、觉察你的内在语言

许多不懂得自我关怀的人,可能已经习惯了用苛责的眼光看待自己,以至于很多时候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自我攻击。

所以,自我关怀的第一步,就是觉察自己的内在语言,你需要警惕每一次大脑中那个打着“严于律己”旗号,实则打压自己的声音的出现,并记住当时你所想的,或者准备对自己说的话,把他们罗列下来,记在一张纸上。

有的时候,我们只有真正看到这些话,才会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么不近人情

第二步、认清自己的不足,接纳它

 

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某件事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但是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能力不足则需要更为强大的内心。

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一定是个非常了解自己的人。

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并且在这方面拥有足够的成功体验。

对于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坦率的承认,勇敢的接纳,而不给自己不必要的打击。

自我接纳

经常有人会问到,接纳自己,是不是在为自己的缺点找借口?是不是在放纵自己?

并不是,自我接纳≠自我放纵。

自我接纳,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对自己有着客观、清晰的认知,看清楚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并且不对缺点加以批判。当一个人接纳自己的缺点的时候,不会任由自己放纵、堕落下去、催生出一系列负面情绪。相反,接纳能治愈,能引人向上,让人成长。

自我放纵,则是一种悲观消极的态度,认定“我就是这个样子了,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无法看到生命中可以向上的希望,不会为之付诸努力,像是终日饮酒,暴饮暴食,得过且过,躺着不动过一天。

“工作又出差错了,我太粗心了,改是改不了了,怕是永远都只能在底层混混了”。——自我放纵

“工作出错怎么了?这多普通啊,谁能保证一辈子不出错?下次再多检查一遍,没问题的。”——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与自我放纵最大的区别在于,在面对待完成的事件时,接纳自己的人能更理性对待整件事,恢复能力更高,也更愿意去承担自己的过错,给自己重新再来的机会。而自我放纵的人心理负担较重,对于失败的结果容易选择逃避。

第三步、为自己准备一些安抚性的语言,动作

如果你有了一些简单、直接、有效的宽慰自己的话,就可以更容易地在每一次想对自己说“又搞砸了,我可真差劲!“的时候,及时替换掉它们。

“问题不大”、“小事情”、“没关系”、“没事没事”、“我可以的”,你需要认真想一些能真正让你相信的、有共鸣的宽慰之语。

身体感觉和心理感受是相通的,当身体感到温暖、舒适时,心灵也会得到抚慰。你也可以在独自难过时,用双臂拥抱自己。也可以在焦虑、恐惧时,轻拍胸口,安抚自己。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怀抱熊猫玩偶来安慰自己。泡热水澡时,心理也会感到“温暖”。

当你渐渐习惯于用这些关怀性的语言、动作取代自我攻击性的语言、动作时,你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学会对自己的宽容。

第四步、像关怀他人一样,关怀自己

我们很多人会爱别人,却不懂爱自己。其实关怀自己与关怀他人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像对待自己最好的朋友一样,善待自己。

假设你最好的朋友向你诉说最近的遭遇,Ta为一个目标努力了很久,却以失败告终,你会怎样宽慰他?会怎样引导他走出低落的情绪呢?

你可能会告诉Ta,这次没拿下这个目标,也不全是你的问题,时间、地点、人员,都不是最佳的状态,这回就当是你在积累经验了。正好可以用这段时间,去做一些之前一直想做的事情,换一换心情,你好好的,下次还会有机会的。

在他们失误或者犯错的时候,不是一味的数落、惩罚、给他们压力,而是怀着温柔的善意,去原谅,去接纳,去理解他们的过失与悲痛,并且坦然的接受”人是有弱点的“这一客观事实。

最后,希望你能够明白,一个真正温柔的人,不仅仅能够共情他人的苦,更是能接纳自己的苦。

 

愿你的温柔也有留给自己的那一份。

上一篇:小明的秋装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