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我被裁了

“今天,我被裁了”这一句话最近常被身边的朋友挂在嘴边。男同事,准确地说是前同事老A,88年生人。凭借着自己是公司元老级员工,老A一直在啃着老本,私下饭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论资历,这个公司没几个人能比得过我。令资历老A万万没想到的是,过完年之后,资历这玩意儿不管用了,他愤愤不平地叫嚣着作为公司的老人,也能被裁。

“今天,我被裁了”这一句话最近常被身边的朋友挂在嘴边。

本该是金三银四的月份,招聘市场上却没有往年的繁华热闹。大家挂在嘴边讨论的已经不仅仅是“裁不裁”,而是“裁多狠”。疫情之前,很多人觉得是工作离不开我;疫情之后,才恍然大悟,是我离不开工作。

一波波裁员潮,是一个职场“照妖镜”,照出了不同职途、不同职场人的喜怒哀乐。

最近《我是余欢水》这部电视剧热播,身边的男中年同事纷纷感叹,这讲的哪是余欢水,分明就是我自己的生活。

男同事,准确地说是前同事老A,88年生人。在公司算是老人级别,目前这份工作薪水虽不能让自己过上特奢侈的生活,但是也属于吃穿不愁的一类。凭借着自己是公司元老级员工,老A一直在啃着老本,私下饭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论资历,这个公司没几个人能比得过我。

令资历老A万万没想到的是,过完年之后,资历这玩意儿不管用了,他愤愤不平地叫嚣着作为公司的老人,也能被裁。公司给的理由也大概能接受:年轻人比你更敢拼。

此刻,老A真正体会到“职场中年不如狗”这句话的真谛。

而与老A年龄相仿的表姐,是一家传统企业的资深培训师,在专业领域圈子里可以称得上是一姐。面对裁员潮,她却是一个大胆的逆行者,多次和老板提出辞职,但是老板就是不松口。

按照表姐的描述,目前她的公司确实是在裁员,部门里不论是小姑娘还是年轻小伙都没能逃过厄运,而裁掉的小姑娘和小伙子,薪水加起来,也不及她的三分之一,但是任表姐各种招数使尽,老板给的回复永远都是安心把工作做好!顾于情面与知遇之恩,目前表姐没有一走了之,还在和老板软磨硬泡,达成辞职目标!

疫情之下,公司裁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缩减人力成本,提高人均效能,换句话说让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小姑娘小伙子的薪水对于公司来说固然是九牛一毛,但是自己的能力却没能配得上这份薪水。而表姐代表的那类人却让公司发出的每一分薪水都掷地有声

纵观老A与表姐的经历,不免唏嘘。想起来那句熟悉的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那么在职场上,何以有被偏爱的资本?

永远“年轻”,不设限

表姐与老A的年龄相仿,接近中年。老A的规划是我凭借自己的资历大可在公司“横行霸道”一辈子。而表姐,想辞职的想法是觉得自己还年轻,不应该在这一条路上把自己堵死,想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最近,她又开始探索文创等行业,每天只睡4个小时,在各种身份中切换。

永远年轻,不是指年龄上的年轻,因为谁也不可能长生不老。

永远年轻,指的是身体和心态上的永远年轻。

身体年轻,指的是精力。曾经有人说职场上越往上走,拼的是精力。有些公司为了让高管能够保持每天旺盛的精力,规定高管每天必须五点早起到公司健身房去报到。相对于被迫的锻炼,不如自己主动锻炼来得痛快。

再说,运动的荷尔蒙,也是解压的好方式。

心态年轻,是自己思想上不设限制。职业发展有天花板吗,有!但是天花板都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吗,不全然是,永远年轻,不设限制,探索每一种可能性,虽不是万能法宝,却可能是一个可行之路。

稳定的不是工作,是能力

疫情过后的裁员潮,让我们知道,稳定的不是工作,是能力。

有能力的人被裁掉,总能被下一家不错的东家接纳。

没有能力的人被裁掉,却不会总有“瞎了眼”的公司接纳你。

职场总有衡量标准,亘古不变的是能力。

而能力,需要通过多维度学习提升。

方舱医院里,留美博士后,在动荡的环境中安静读书成为一股清流。

丰子恺在散文《渐渐》里说: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元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童“渐渐”成为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成为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

在碎片化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自律性正在被“渐渐”地吞噬,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着实不容易。但总有人比你更努力。疫情之下,一群缺乏自律的人便成了无所事事的游荡者,而懂得学习的人,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充电。表姐就是这一类人,假期她同时报名了等多门线上课程学习充电。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亦如老A与表姐,大概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们常说,在生活中要学会辩证看待。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对于裁员这件事我们也应当辩证看待。

裁掉的是工作,不是人生,万一裁着裁着就出现了新的希望。

人生本就是一个个难关,关关难,关关过,才组成了我们闪闪发光的人生。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