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概述——ACT别裁

ACT的基本假设是人生本苦,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类的语言。ACT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开创丰富、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同时接纳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从ACT的角度来看,解决痛苦的终极之道在于“正念”。

ACT的基本假设是人生本苦,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类的语言。这个“语言”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语言”,这个“语言”是哲学意义上的“语言”,它是一整套高度复杂的符号体系,包括了文字、图像、声音、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其在私密情景下的使用称为“认知”(cognition),即头脑内的想法,那认知的外在表现就是在公开场合的语言。而思维是一系列复杂的交互的认知过程,也属于人类语言。思维本身是中性的,它能让人类快乐,也能让人类痛苦。因此,可以说“成也思维,败也思维”。

ACT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开创丰富、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同时接纳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痛苦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与快乐相伴相随,唇齿相依,就像阴阳之无法单论,又如同磁极之不可分割。如果不想要痛苦,意味着失去快乐,如果想要快乐,必然伴随着痛苦。就如同佛教的解决方案,放弃快乐,追求“空”,快乐没有了,痛苦就自然消失了。而且,人的思维跟客观世界不一样,客观世界是要被感知的,在佛学中,人类是通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来感知世界,因此,感知必须要立足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不存在了,感知自然就消失了。而思维不一样,思维可以脱离客观世界而存在,因此,它可能随时不知不觉的出现,甚至在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中,会有侵入性的想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痛苦是你随身携带无法摆脱的,而且,随时会从你的大脑中跳出来侵犯你。

从ACT的角度来看,解决痛苦的终极之道在于“正念”。正念意味着以灵活、开放和好奇的心态去关注,它有三个重要的方面:1. 正念是一个觉察(awareness)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思考”(thinking)的过程,也就是用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去体验;2. 正念的根本态度是开放和好奇,开放是为了接纳,好奇是为了了解,而不是去对抗和逃避;3. 正念是要灵活的注意,它是要考虑各种可能性,跳开自身认知的桎梏,到达无限可能性的平原,另外,它是有意识的,而不是无意识的“自动巡航”模式。当人处在正念之中时,人把自己从喧嚣的外部世界拉回自身,从纷繁复杂的头脑想法中跳出来,唤醒自我,觉察自我,重新跟自己建立连接。在用正念接纳痛苦之后,ACT强调人们要在核心价值的引导下持续的采取行动。因此,用一句话来总结ACT的理念就是:用正念去接纳痛苦,用价值来指引生活。

ACT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流派,它包含有六大核心治疗过程:接触当下、解离、接纳、以己为景、价值和承诺行动,这也称之为ACT“灵活六边形”,如下图所示:

· 接触当下(contacting the present moment):有意识的与此刻发生的一切建立连接和投入。

· 解离(defusion):“退一步”,与自己的各种念头、想象和记忆保持距离。

· 接纳(acceptance):以开放的态度为各种痛苦情感、感受、冲动和情绪腾出空间。

· 以己为景(self-as-context):用“观察性自我”来“全然觉察”。(“观察性自我”就是那个意识到自己认知和行为的那个自我)(这个“观察性自我”有一点类似于佛教唯识学中的“第七识”末那识,即对于“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觉察,从存在主义哲学来说,就是对自我存在的感知。)

· 价值(value):人存在的目的,生活前进的方向。

· 承诺行动(committed action):在价值的引导下采取有效的行动。

以上的六大核心过程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共同代表着心理灵活性。心理灵活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是个体在当下有意识的觉察和接纳所有经历的事情,并且在价值的引导下采取行动的能力。它是ACT的首要目标,也就是说ACT的目标就要增加心理灵活性,心理灵活性增加了,才能过上丰富、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同时接纳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因此,心理灵活性是基于ACT的六大核心过程的一种“活在当下、开放、做重要的事情”的能力。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