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加油站之九:你的孩子会交朋友吗?

相比学习,大多数家长说心里话并不太关心孩子的交友问题,但这确实成为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困扰,并且因为这个麻烦影响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那我们就从“总没人玩儿”和“总在跟别人玩儿”两个极端现象尝试理解和帮助孩子们。


相比学习,大多数家长说心里话并不太关心孩子的交友问题,但这确实成为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困扰,并且因为这个麻烦影响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总是忙着玩儿耽误了功课,或者因为太活跃和老师家长有冲突,再比如,有的学生在班里一个说得上话的都没有,在校时间度日如年,直接导致拒绝上学。那我们就从“总没人玩儿”和“总在跟别人玩儿”两个极端现象尝试理解和帮助孩子们。

首先了解一下同伴一起玩儿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意义,至少有两方面:

1.娱乐休息,调剂生活



大家都承认,学校学习是个蛮辛苦的事情,因此必然会需要休息,补充体力放松精神,和同伴的交流,外出,游戏都是特别好的方法。相比与运动,睡觉这些休息方式,与人相关的活动更多情感上的体验,在精神层面上得到补给。有实验表明,一个人如果与亲密的人相伴,就能忍受更高强度的疼痛。所以,面对困难时,不仅需要体力,精神力量也很重要。

2.满足人际需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更需要在群体中认识自己,确定自己,扩展自己。无论是学习方法,交往能力,还是情绪渲泻,寻求归属,统统都能在孩子们的自发团体活动中获得。所以,相对于成年人,孩子们更关注人和人的关系,并且更容易受其影响。

在这个基础上回过头来看“总没人玩儿”和“总在跟别人玩儿”两种情况:前者可能缘于缺乏基本社交技能,过于关注学业为娱乐保留的时间过少,个人特质与所在环境较不匹配;后者则可能是回避学业困难,迫于团体压力等原因。

那么,如果想引导孩子在交友方面减少烦恼,可以一起讨论如下问题:

1.抛开外界要求,自己对朋友及交往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很多孩子在人际方面比较盲目,大家都呼朋友引伴就觉得也要那样,或者学校不让来回串班,就认为自己总想找人聊天儿是不对的。并不真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为个性特点和目标差异,有些人在学生时代只要有一两个说得上话的人就行,而另些人可能就需要有更多的同伴。这不能整齐划一。还有时候,孩子的外部环境不太好,本人愿不愿将就个不那么理想的朋友也是每个人需求不同。所以,了解自己的内心最重要。

2.在目前的人际环境中感觉怎么样?



有时候,外部很热闹或信息强烈时,人会忽略自己的感受。而自己的感受恰恰是评估和调整自己行为的重要标尺。“跟某某在一起时特别开心,嗯,好像还有点担忧和紧张”,这些不被关注的体验往往对随后的行为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教会孩子觉察自己复杂的内心体验,可以大幅度降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表现。

3.在交往之外,还有什么自己认为很重要的目标和追求?



这个主题的讨论旨在解决目光局限的问题。当家长为了孩子的交友大光其火时,其实正在把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个焦点上。理解人际交往是一个人的正常需求,同时一起看到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值得做,孩子在成熟的过程中自然会找到恰当的位置。


这些自我了解之后,解决交友方面的麻烦就象我们处理任何事情一样,投入一定精力,可以从观察模仿入手,不断总结和调整,一切会水到渠成。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