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好好说话很重要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是避免恶语伤人,避免异化的沟通方式,采用核心四点进行沟通。将价值观和道德评判分开,说出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批评他人。非暴力沟通具体实施路径的核心有四点:。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说话,获得美好关系,赢得美好人生。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是避免恶语伤人,避免异化的沟通方式,采用核心四点进行沟通。

首先,我们来谈谈异化的沟通方式。常见的异化沟通方式有以下几种:

以已度人用道德标准来评判别人,如果别人的行为不符合我的价值观,那他就是不道德,比如同事注重细节,就是有强迫症,如果我注重细节,对方则是马虎。将价值观和道德评判分开,说出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批评他人。

擅加比较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仍,如果想快速变惨,就和他人比较。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如有非得和别人比,那么你很难获得成就感。比如有些孩子已经在音乐上小有所成,但却和莫扎特比音乐成就,那失望可能就是必然的。我们可以选择和昨天的自己比,而不要擅自和别人比。

回避责任。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自己身边有很多人在职怨职、敷衍搪塞,总是在为自己的一些不作为找借口,做推脱。工作上所谓的甩锅现象就是一种典型。其实和我们小时的教育有关,我们推崇成功教育,避免错误。为何,有些孩子一旦错了家长不断责骂,甚至毒打,所以对错误谈虎色变,唯恐避之不及,其实在很多事情上,试错才是推动事情进步的必有之路,我们少了太多担当和勇气。为了避免错误,忽视自己的主动性,归咎于外在原因、规章制度、社会角色、其他人的行为、过去的经历、同伴的压力及无法控制的冲动。

强人所难。爱就是尊重,尊重就是让他跟随自己的意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你喜欢的事情。成年之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成年之后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避免威胁+惩罚的方式,比如你不好好学习,我就不爱你了。今天完不成作业就别睡觉了,这些方式只会让关系失去温情,甚至会导致冤冤相报。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如何避免异化的沟通方式,怎样进行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具体实施路径的核心有四点:

一.表达观察(客观呈现,不乱评判)

区分观察和评论,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智力的最高形式。鲁思的诗就体现了这个道理:我从没见过愚蠢的孩子,有时他做的事情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有可能只是他懂得事情与你不一样。

实例:苏菲长得很丑就是评论,观察则是她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前锋很糟是评论,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他没有进一个球,这是观察。我们要强调客观的事实而非主观评价。生活总经常会出现语言言过其实现象,比如“总是”、“很少”、“经常”,这些往往是评论常用的词汇。而“曾”、“每次”则是注重观察者常用的词汇。

二.表达感受(感受非想法,这点很重要)

成熟的人往往是感受力特别强的人,他们十分敏锐。有一些是专业性的感受能力,这个需要专业的训练或者提前了解所欣赏事物的背景,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无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专业的人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大多数人只觉着像军号声那样单调。再比如经典传统戏剧四郎探母里站立宫门叫小番的嘎调。嘎调,是指京剧唱腔里,用特别拔高的音唱某个字所唱出的音。有些人不懂,可能那时候已经昏昏欲睡了,岂不知全程最经典的就是这一句,好多人听得也是这一句,看着别人鼓掌,不明所以。现在懂highC的人可能比懂嘎调多。

但是日常生活的感受不需要那么多专业知识的背景,只要用心去体会、训练,每个人都有在提升感受力方面有所进步。 “我觉着”、“我被”一般是表达想法而非感受,比如我觉着不公平,我被抛弃了,都是想法,而非感受。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库,用形容词来表达,要具体而非概况,比如我很好,我很差,都很难让别人了解清楚你自己,如果变成“我很兴奋”或者“我很害怕”就会具体很多。

我们生活中常犯的错误:

  1. 1)利用对方的内疚,把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比如你的成绩不好让我伤透了心,而这时候孩子的改变往往是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2)忽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情绪ABC理论(A:缘起事件activating event ← B:信念belief → C:情绪与行为的结果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C代表你的看法对你产生的影响(即目前你出现的感受)。我们生活中太强调A对C的影响。

我们常常以为是事情或者他人的行为让你产生不愉快的感受,其实不尽然。这些都是间接原因,直接原因还是你的看法,所以区分感受和看法很重要。无法区域感受和看法的一些例子:1.归咎于事情,比如海报出现错误让我很伤心。让你伤心的不是海报错误,而是你对正确的追求和看重;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比如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让我很伤心。让你伤心的不是他,没打电话,而是你在意他对你的重视3.指责他人: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伤心的原因不是你说的这些话,而是我希望你更加在意我。换一种方式可能会更好: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感到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形象;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有些失落,因为我在意你对我的关心;你说不爱我,我很伤心,因为我在意你对我的感情。

三.表达需要(直接表达,需求清晰)

我们往往不太会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太过委婉,不直接。我们以为别人能懂,能猜得到,但是期待往往会让我们失望。

谁也不愿意当怨妇,但是我们身边的怨妇又比比皆是,我们以为批评可以让对方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常常事与愿违。其实批评隐含着某种期待,与其批评对方不如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但是我们社会文化不鼓励表达需要。尤其是妇女,她们形象和自我牺牲往往联系在一起。“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其实为什么我要无私,为什么我不能想一想自己?

女人,尤其是结了婚的女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提需求时也常常是辩护词式的请求,“我上了一天班,回家做饭、刷碗、扫地,还得再哄孩子睡觉,我好累啊”巴拉巴拉一大堆,男人一听抱怨,心里不满,可能会直接反击就你累,我不累吗。这样下来,可能就会演化出一场战争,如果女人直接说我今天有点累(这是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我需要休息下,你哄孩子睡觉可以吗(这是表达自己的需要)。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我们有时候会沦为情感的奴隶,以为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但是这种义务容易憋屈,坚持太久就会面目可憎,变得恼怒,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管这感受和需要是否合理。

我们要做生活的主人。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恐惧、内疚或者惭愧。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其实,感受和需要常常是卵生兄弟,因为我有这样的需要,但是因得不到满足,所以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四、表达请求(深刻具体,及时反馈)

请求一定要具体,清楚自己对他人有什么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能得到称心如意的回答。

大家学生时代想必经常会遇到错题重现的情况,以前做错的题,如果不下足力气及时巩固正确答案,经常会错得和以前一模一样。所以避免提醒自己不去做什么可能没什么用,而要把精力放在具体怎样做上面。

 还有一点,请求对方反馈,反馈得越细节,就越能了解对方对自己意图的了解程度,能让我们更及时做到修正。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说话,获得美好关系,赢得美好人生。愿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