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

我想一个是在生病的时候,一个是在父母吵架的时候。所以无论孩子那种反应,孩子都不会得到父母好的反馈,最终他们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父母的争吵,从而尝到一种叫做“习得性无助”的内在感受。习得性无助就是因为重复性的失败和惩罚造成的任其摆布的行为,一种对现实无望、无可奈何的心理。

孩子在什么时候最受家里重视? 我想一个是在生病的时候,一个是在父母吵架的时候。 生病的时候,父母团结一致和孩子对抗疾病:爸爸跑上跑下缴费、找医生;妈妈耐心安慰、体贴地照顾着孩子;孩子承受着疾病和对医生恐惧的痛苦,伴随着父母的关爱一天天康复。 父母吵架的时候,孩子也是最受重视的:爸爸妈妈抢夺着孩子的爱,想要把孩子拉到自己的阵营中一致对外,所以他们常常会使用如下金句: 爸妈要离婚,你跟谁? 你爸不要我们了,给你找个新妈妈怎么样? 当孩子真以为父母要离婚的时候,他开始认真的思考:到底是跟妈妈还是跟爸爸。可是当他准备回答的时候,却发现父母又吵起来,根本没有谁在意他的回答。 孩子想:下一次吵架,把自己弄受伤应该是最有效阻止他们吵架的方法吧。 可是当孩子渐渐长大,妈妈总是唉声叹气地说:都是因为你,我才没有和你爸离婚! 孩子渐渐习惯了父母的争吵,真想说一句:你们不想过就离吧。可他知道,要真说出口,妈妈又会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好几天。所以他什么也没说,径直走开了。 父母的争吵是孩子的梦魇,永远是可怕狰狞、毫无情感的。面对噩梦,孩子的反应也分很多种: 1、想办法让父母停止争吵,哄父母开心。 2、恐惧害怕,把自己包裹起来躲在角落里。 3、觉得是自己的错,伤害自己。 4、寻找他人的支持,远离父母。 你如果是父母的话,你最喜欢哪一种?看起来也就只有第一种相比较更有建设性。 可是吵在气头上,孩子哄哄,您真能停下怒火吗? 所以无论孩子那种反应,孩子都不会得到父母好的反馈,最终他们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父母的争吵,从而尝到一种叫做“习得性无助”的内在感受。 习得性无助就是因为重复性的失败和惩罚造成的任其摆布的行为,一种对现实无望、无可奈何的心理。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越来越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他们要是带着自己没办法处理人际冲突的无助情绪,他们又有什么力量去面对人际冲突呢? 你是希望他们逃离人际封闭起来,还是又自我伤害让别人关注到自己吗? 所以,吵架很爽、低头太难,吵多少次其实也分不开。何不直面自己的内心,和对方来一场成年人的争吵吧。 别再问无辜的孩子:爸妈要离婚,你跟谁了。 不如先问问对方:我吵的有点累了,你还想吵多久呢?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