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希望你有个“优秀”的孩子?

有时候孩子表现得非常优秀,成绩好,性格阳光,然而,有些优秀现象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陷阱。那就是,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并不重视如何滋养孩子而只是期望孩子展现优秀的一面,不懂得教导孩子失败的价值。但如果父母平时有意无意地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绩,就是告诉孩子,我需要你表现优秀,这就是一种无意识的逼迫,也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有时候孩子表现得非常优秀,成绩好,性格阳光,然而,有些优秀现象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陷阱。那就是,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并不重视如何滋养孩子而只是期望孩子展现优秀的一面,不懂得教导孩子失败的价值。 有些父母会说:我们从来不逼他,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但如果父母平时有意无意地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绩,就是告诉孩子,我需要你表现优秀,这就是一种无意识的逼迫,也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尽管有时候,父母也会表现得很谦卑,不刻意说出来,但是心里难免得意。即便是这样,孩子立即懂得父母的需求,懂事的孩子就会努力取悦父母,让自己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突出。 如果孩子心里认为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那么优秀就会成为一种压力、一个陷阱。 优秀容易成为陷阱,是因为成绩优秀的孩子,粉饰问题的能力,也同样表现出色,使得父母、老师不容易觉察到优秀表现背后的问题:孩子内心的不自信、焦虑,压力。 我发现一个规律,青春期来咨询的孩子几乎都是成绩优秀的。来咨询往往是因为不想去学校或不想参加考试了,甚至产生身心症如失眠、状抑郁等。 见面时,父母往往首先强调:我家孩子学习成绩是非常优秀的,在年级或班级总是名列前茅。这句话的背后有时候隐藏着父母对孩子此时问题的羞愧,所以先要告知咨询师,我家孩子是很优秀的。 事实上,所有的孩子都是优秀的,包括那些在成人眼中看起来并不优秀的孩子,比如成绩不好,多动,爱发脾气,这些不优秀的表现,也是孩子们创意地面对环境的方式。 通常来咨询的学业优秀的孩子,平时其他方面表现也不错,家长们通常补充:他(她)平时很阳光,很开朗的,我根本不会想到他(她)会有心理压力。 这些优秀、阳光的孩子,平时都让父母们感到骄傲、自豪。这些孩子们会感受到父母的自豪,他们特别不愿意、不喜欢让别人知道他们心里的脆弱、痛苦。 他们往往有很强的修饰问题能力,即使内心有焦虑、紧张、压力,他们可能表现出来的是自信、淡定。 沉浸在孩子优秀的喜悦中的父母往往容易忽略了去关注孩子的内心。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哪方面的问题,他看起来很好。 学业优秀学生的第一个陷阱,是太在意分数和排名,于是优秀的排名渐渐地成了一个压力事件。每次考试之前要努力争取考取最好的成绩,但同时伴随着的是对万一失败的恐惧,这样的情况之下,排名好的次数越多,恐惧也会越深。 一位平时非常好学的母亲,经常参加各种智慧父母、亲子教育班,在教养孩子上成绩也不错,孩子在重点中学里名列前茅,并经常参加各种比赛获奖,平时看起来也是阳光开朗。到了初三开始,身体经常出现各种不适,妈妈却丝毫没有察觉,这其实是和心理压力有关,躯体的症状通常是孩子把压力内化的结果。 到了高考前夕,症状更加明显,睡眠不好、抑郁、不想去学校,眼睁睁地看着原本优秀的成绩一步步下滑。 另外有一种父母,自己不十优秀,需要孩子的优秀来支撑自己的自信。乖巧的孩子会努力去满足父母。 但同时,父母本身的不自信如同复印机一样复印在孩子身上的,孩子一方面看似表现优秀,但内心里对自己的优秀表现很不信任,有恐惧,于是容易被某些事件或情境所触发,开始抗拒或退缩。 有些父母会说,我们从来不给孩子压力,但是,我们今天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无处不在,父母仅仅只是不给孩子压力仍然不够,还需要养育对孩子对压力的免疫力。 父母自身对压力的处理示范,以及对孩子的爱与支持,都有助力于提升孩子处理压力能力。 闲暇时间一家人愉快地交流,与同伴的友情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的探索,对于一个人内在资源的丰富十分重要。然而,几乎所有这些优秀的孩子都缺少这些体验。 “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做作业都来不及。” “我根本很少感受到生活中有什么乐趣。” 这分别是从父母和孩子口中最常听到的话。 只发展头脑智力,而缺乏情感滋养的人内心是非常脆弱的,但往往这些人又不被允许表现脆弱的一面,于是遇到难以面对的困难时,要么放弃(拒绝考试、上学)要么生病。 当父母家长把关注点放到优秀上时,就是鼓励孩子去获得外界的认同,而不是帮助孩子建立内心里对自已的信心,孩子也无法感受到爱、被欣赏和接受。 父母只有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心灵状态,而不是外在表现,才能避免落入孩子优秀的陷阱。这需要家长本身能够关注自己的心灵状态,能够身心和谐,否则,即使懂再多的养育道理也都是徒劳。 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每个情境都是是不同的,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父母与孩子心灵的连接、情感的滋养是孩子健康灵魂的基石。 理智上了解并接受的东西,必须由情感来体验。当脱离了情感因素,只发展理智,内在就无法得到丰富与发展。 这个社会提供给人类的一切都是在让人把注意力投注在外在事物上,从而导致了人们对内在生活的忽视。父母需要学习开始把一部分注意力转为内存,并达到一种内在和外在的平衡。 教育和养育孩子,与人生的其他方面一样,都是一个人看清自己挑战自己、实现成长的机会。 不明白这一点的大人付出再多、承受再多、本事再大、资历再深也无法对孩子进行真正的教育和给孩子的人生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教育是唤醒孩子内在无限可能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有赖于教育者以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先去唤醒自己内在的可能性才会有积极的结果。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