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而已,心理咨询真能帮到你?

『心理咨询』正在变得越来越热,随着网络的发展,它也变得越来越便捷—-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拔一下『电话倾诉』,就立刻可以找到一个心理咨询师听你倾吐心声。你一定有这样的疑问,心理咨询不过就是聊聊天而已,它怎么就能帮到我呢?

     『心理咨询』正在变得越来越热,随着网络的发展,它也变得越来越便捷—-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拔一下『电话倾诉』,就立刻可以找到一个心理咨询师听你倾吐心声。也许你此刻正带着自身的困扰,跃跃欲试;也许你也尝试过拔打过几次『心理热线』或『倾诉热线』,觉得似乎并没有解决到你的问题。你一定有这样的疑问,心理咨询不过就是聊聊天而已,它怎么就能帮到我呢?

        这里首先要澄清,我这里说的心理咨询,不包括短时间、短暂的『心理热线』或『电话倾诉』。第二,心理咨询有不同的流派和技术,有的流派也并非主要通过谈话,而是通过绘画、沙盘等艺术形式进行咨询。在所有流派中,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对人心理的分析是最有深度的,咨询结果带来的改变也是最彻底的。它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行为往往不受意识控制,而是被我们不能觉察的无意识所控制。相信很多人有这种体会:道理懂一大堆,就是做不到;明明知道不对,就是控制不住脾气;严重一些的如强迫症患者的苦恼,明明知道不用洗手,却要反复洗到手破皮也停不下来。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无意识作用的强大。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这也是我的咨询方法,它是怎样深度改变一个人的呢?

一、未被看见和表达的情绪淤积成伤

        先来听听小秋的故事。

        19岁的小秋因进食障碍到咨询室,她总是控制不住地暴食,之后又自行催吐。这种情况开始于4年前,表现为一段时间强迫性地贪食与厌食交替,而其中有半年时间,进食障碍消失,被抑郁症所替代,期间服用过抗抑郁药。4年来,小秋在与暴食和厌食的对抗中,疲惫麻木。最近发生了失恋这一压力事件,使她的暴食情况加剧,已经无法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一开始咨询时,小秋反复说着她是如何在与『吃或不吃』的对抗中挣扎的。我注意到,她的声音语调至始至终都很单调,没有高低起伏,话语间不太听得出情绪,声音和表情显得有些僵硬。那些花季少女本该有的生机和灵动到哪里去了呢?作为咨询师要做的,正是要陪着小秋一起去找回这些被『冻结』的生命力。 

        小秋回忆起她的从童年,父亲因病长期在家休养,不承担家庭责任,反而只有抱怨。母亲承担了家里的所有责任,对她也是无孔不入地『关注』,从学习上的严历要求,对她同伴关系的干涉,到日常穿着、饮食的标准,母亲掌握着她的一切。一方面,她能看到母亲一个人支撑这个家的艰辛,也能感到她对她的期望。那时的她,没有办法不顺从母亲,她不能再给她增添麻烦了!另一方面,在无意识里,小秋对父亲和母亲都有太多的情绪,特别是负面的情绪,是她根本不愿,也不敢去感受的。无意识的运作机制使我们都会把难以承受的情绪情感压抑着,或是隔离开。小秋也如此。而她自己的生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被母亲占据的,因此缺乏生机。  

         这些长期被小秋忽略的情绪情感,它们没有被看见,没有被正常地表达,就成了创伤,经过多年的积淀,最终以扭曲的形式表达出来—- 暴食、厌食和抑郁。 

        

        归纳起来,创伤有这些常见的扭曲表达方式:

        1. 情绪障碍。比如说迷漫的、无具体指向的抑郁、焦虑或恐惧等;

        2. 躯体疼痛或病症:有心理学家提出过『压力体质论』,你的身体哪个系统最弱,在面对情绪压力时,这个部分就最容易出问题。

        3. 失眠;

        4. 强迫思维或行为:如小秋无法自控的暴食行为,或常见的反复洗手等。

       5.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创伤的表达方式并没有以上几种这么强烈,而是表现在生活中,如总无法自控的情绪暴发或冲动行为,总是重复的痛苦关系模式等。

       6. 儿童的问题行为:这是儿童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我们常见的儿童注意力缺陷、学习障碍、同伴关系问题等背后,都能找到未能表达的情感。另外,躯体不适也较常见于儿童。

        创伤由于被长期忽略,它终于以扰乱我们正常生活的方式,向我们发出强烈的信号,使我们不得不去注意它。而此时信号,离创伤源已经太远,像是被加了重重密码,原始信息已不能轻易被读懂。

二、心理咨询就是让创伤被看见、被表达、被理解。

        一开始,小秋只是反复讲她今天是怎样暴食,又怎样努力控制。此时的她,只关注到了症状本身,而没有去听这个症状信号向她传达的意义。我回应她:现在你正体验着暴食带来的困扰,避免了体验其它更深的痛苦。当小秋觉察到这一点,她开始谈到男朋友、失恋以及由此体验到的失落、悲伤、恐惧等。相应地,她的声音、表情以及体态变得自然,不再僵硬。随着咨询的深入,她自然地谈到了童年经历,与第一次提到时的麻不一样,那些被『冻结』已久的情感—-委屈、无助、恐惧以及对父母的强烈愤怒等,都在慢慢溶化,变成涌出的泪水…… 

        随着情感的自然表达,小秋从第三次咨询开始,暴食行为就在逐渐减轻。目前咨询到了第19次,她偶尔还有大吃的欲望,但却可以较轻松地控制了。她的表情也变得更生动,虽然看起来还有点忧郁,仍然焕发着生命力。

        心理咨询就是这样,通过一次次的叙述,一次次地去体验这些相应的情绪,又一次次地被理解,而被理解的过程就是破译密码,读懂创伤原始信息的过程。当创伤被看到,被表达,被理解了,自然就用不着以扭曲的形式来呈现了。这时候,创伤就成为了过去,不再是困扰我们的痛苦,反而积淀成我们人生的厚度。如同博物馆里陈列的历史,它启迪着我们的智慧,而不再是我们前进的桎梏。

三、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是疗愈的基础。

        为什么小秋能在咨询师面前能够表达出她『冻结已久』的情感?这与向朋友倾诉有何区别?

        如果你有一种情绪,萦绕在心间。有人看到了它,理解了它,你们之间就产生了连接。如果TA替你表达了出来,你们之间就产生了亲密,仿佛TA就是你的一部分。而此时此刻,TA的眼里别无它物,只专注在你一个人身上。而且,TA对你平时感到『难以启耻的』、『错误的』事带着接纳,而不评判的态度。面对这样的倾听者,你会自然地打开心屝, 让TA走进你的内心,去懂得你那些不曾被人懂得、连你自己也说不清的情绪。  而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就是这样的倾听者、陪伴者。咨询师在工作时投入的专注,也不是随时都有的,一般也只在工作时候才开启。因此,心理咨询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发生的聊天,需要来访者和咨询师两个人的专注和投入。至于咨询师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也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小秋也正经因为在咨询中感到被理解、被接纳,才慢慢地有勇气走近那些被冻结起来的,曾经不敢去面对的情感。

        如果我们给朋友倾诉,他们出于关心你,常常劝你『想开点』,或者站在你的一边,帮你发泄一下愤怒出气。你或许感到一时被安慰,却无助于你去面对痛苦,然后走出痛苦。

        另外,咨询师『稳定的存在』本身就提供了一份稳定的关系,使来访者感到TA漫无边际的痛苦有了地方可以安放,有人可以和TA分担,而不再是一个人的无助状态。『稳定的存在』并非指『随时随地都在』,它是指咨询里稳定的设置,即每周约定固定的时间,在固定的不受打扰的空间进行咨询。正如小秋对我说的:很多时候,当我想到过几天我们就能如约相见,告诉你我经历了什么,我就感到有了更多力量去面对困难了。

        稳定的咨访关系还意味着来访者对咨询师的负性的情感被允许得到表达。小秋对于父母是有很多负性的情绪的,如果她直接表达,她会担心本来就不堪重负的父母被击垮,亦或遭到母亲更严历的反攻击,因此她把攻击指向了自身,变得抑郁。当然这些都是在无意识里运作的。而在我们的咨询中,她对我的不满被鼓励表达出来,我既没有被击垮,我们的关系没有被击垮,我也没有报复她,我们的关系反而更稳定了。想想看你身边的朋友中,那个能接受你攻击的朋友,是不是最可靠的朋友?

        这对小秋来说是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让小秋认识到:1. 可以恰当地表达不满,甚至愤怒,而并不会伤害关系;2 作为咨询师的我不是完美的,但仍然能帮到她,也就是有价值的;她能接受咨询师的不完美也就能接受自已的不完美,就能肯定自己的价值。3. 只有『不完美』才是真实状态。

        这让我想到我在平台上遇到很多这样的来访者,他们一边不停地换咨询师,一边抱怨咨询没有效果,甚至退款。他们这样做也许会得到一些短暂的好处:比如总是享受『体验价』;他们通过对咨询师『随意处置』,获得一种全能控制带来的满足感。遗憾的是,为了这些短暂利益,他们并没有真正进入『咨询关系』,因此错过了疗愈的机会。

        总之,心理咨询就是在一段稳定、安全的咨访关系中,咨询师陪着来访者一起去看见、表达和理解创伤,最终得以升华的过程。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