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我早就说过”,这句话为什么帮助不了别人?

当一件糟糕的事情发生,你对信任的人讲你的心情,对方说:“我早就说过这件事情会搞砸。”你的心情一定会更加挫败,甚至有些生气。可是说这话的人,却不明白哪里说错了。“我早就知道…我早就说过…”,为什么帮助不了别人呢?“我早就知道”,容易加深那个人的自责,没有把事情做好的挫败感。

当一件糟糕的事情发生,你对信任的人讲你的心情,对方说:“我早就说过这件事情会搞砸。”你的心情一定会更加挫败,甚至有些生气。

可是说这话的人,却不明白哪里说错了。

“我早就知道…我早就说过…”,为什么帮助不了别人呢?

在TA,也就是人际沟通分析学里,关于一个人的自我状态,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

感觉挫败的人,往往是在儿童自我的状态里,弱小,需要帮助,需要安慰。

而说“我早就知道”的人,是在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进行分析,指导。

很显然,两个人在不同的频道里,自然不能很好的沟通。

道理是很重要的,只是需要在对的时间发挥作用才行。

一个身处情绪旋涡的人,更希望别人能懂得自己的难处,伸出手把自己拔出来。

“我早就知道”,容易加深那个人的自责,没有把事情做好的挫败感。

所以,可以晚一点点,再表达有远见的建议。

“现在很焦急是吗?心里很难受吗?我能做些什么呢?”

这是滋养型父母的状态。

滋养型父母对应挫败状态的儿童自我,是更加匹配的,避免了额外的冲突。

等到情绪过去,再回归到成年人之间的沟通,理性,冷静地去谈,应该改进些什么。

这样的沟通就会顺畅很多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