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治疗科普

看到知乎上关于催眠的提问,大家对催眠还有很多误解,决定写一篇关于催眠治疗的科普文章。先说下我自己的催眠治疗培训背景,不然,大家可能会觉得我的科普并不靠谱。我参加的催眠治疗培训是中德班第十届催眠治疗连续培训,培训的是米尔顿·艾瑞克森式的现代催眠治疗。大家接触到的“催眠”,可能多属于催眠表演,而不是催眠治疗。

催眠治疗科普

看到知乎上关于催眠的提问,大家对催眠还有很多误解,决定写一篇关于催眠治疗的科普文章。

先说下我自己的催眠治疗培训背景,不然,大家可能会觉得我的科普并不靠谱。

我参加的催眠治疗培训是中德班第十届催眠治疗连续培训,培训的是米尔顿·艾瑞克森式的现代催眠治疗。

授课老师是现任国际催眠学会主席Bernhard Trenkle教授,前任国际催眠学会主席Camillo Loriedo教授,现任欧洲催眠学会主席Consuelo Casula教授。

接触这些国际大师学习,确实受益匪浅,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大家接触到的“催眠”,可能多属于催眠表演,而不是催眠治疗。

当听到“催眠”这个词,可能想到的是影视剧中,拿个水晶球或怀表在眼前晃动。这种方法是已经过时的催眠手段,现在很少用。

或者,看到“人桥”表演,就是人在催眠状态下架空,可以承受1、2个人站在身体上。这是一种深度催眠的木僵状态。

或者,体验“前世今生”,即通过催眠的年龄回溯技术,在催眠中经历年龄退回到某个年幼阶段,心理上体验为自己是某个更小的年龄。年龄回溯技术经历所谓的“前世今生”,认为看到了自己的前世。

“人桥和前世今生”是催眠广为流传的“神奇”,不少做催眠培训的人,喜欢做这样的表演彰显自己的神奇。

“人桥和前世今生”是催眠可以达到的效果,不一定是欺骗或伪装。接受过系统催眠培训的人,基本上能做到。可是,从催眠治疗的角度来说,做“人桥和前世今生”的目的是什么呢?

让当事人在催眠中像“桥”一样,可以承受一个人站立,能减轻当事人的心理困扰吗?不能,除了秀表演,没有治疗作用。

 “前生今生”体验,当年龄倒回母亲子宫内的胎儿状态,再往前倒退,有些人能看到一些场景,认为是“前世”。至于是前世,还是属于对前世的想象,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

催眠治疗中运用年龄回溯技术,是出于特定的治疗目的,不是为了炫技,也不会每次催眠治疗都用。特别是运用年龄回溯技术体验“前生今生”,治疗中几乎不用,既是不需要,也因为可能产生不可预测的副作用。

纯粹为了满足人的好奇,而运用催眠让人体验“前世今生”,我觉得这是缺乏对人心灵复杂性的敬畏。

现代催眠治疗始于米尔顿·艾瑞克森。艾瑞克森开创了现代医疗催眠,他为催眠取得了合法地位,创立了美国心理学分会临床催眠学会,让催眠不再是“严肃的学术殿堂中的跳梁小丑”。

艾瑞克森式催眠治疗的核心是“利用”——利用当事人本来具有的资源,帮助当事人调动自身资源解决问题。催眠并不能神奇般赋予当事人某种魔力解决问题。

不少运用催眠的人,过分夸大催眠功效,比如用催眠能治疗各种疾病,像癌症、糖尿病、不孕不育、瘫痪等,竟然宣称都已可以用催眠治疗,收费几千到上万不等!

有些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病人或家属觉得常规治疗见效慢,寄希望于一些快速见效的“奇迹”,寻找那些吹牛的“催眠大师”。这些“大师”告诉病人不要吃药,结果耽误病情,越来越严重。

还有些人宣称催眠可以改变同性恋等,反正就是正规方法解决不了,或是不能按当事人期望的快速解决的问题,那些“催眠大师”都宣称可以解决!

这些都是迎合当事人的迫切需求,骗人骗财!如果有人对你说催眠包治百病,多少次一定解决问题,绝对是骗子,赶紧远离!

还有些人难以走出失恋,希望用催眠忘记一个人。

催眠能够达到记忆消除的效果,但是郑重提醒:如果催眠者同意这么做,特别是异性催眠者,十有八九不怀好意!

已经发生过几起女性在催眠状态中,被催眠者猥亵或性侵的事件。而且由于催眠状态的特殊性,可能有更多的类似事件发生,当事人不知情而没有被报道。

与曾经的爱人有关的记忆,总是与其他的人、事、物记忆联系在一起。如果消除这个人的记忆,连带有关的记忆也会消除,可能会造成人生经历的缺失,导致无法预测的困扰。

一个合格的催眠师,不会因为当事人的感情受挫而做记忆消除,因为无法承担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催眠的记忆消除,除非是特别严重的创伤经历,而且是有着难以改变的现实因素,才会做记忆消除,且必须由资深催眠师处理。绝大多数情况下,催眠治疗不做记忆消除。

催眠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高深,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催眠状态。前任国际催眠学会主席Camillo Loriedo教授上课时说,“催眠”让人有很多误解,好像是让人进入睡眠状态,这不正确,更准确地说法是“单一意念状态”。

“单一意念状态”可能还是有些专业,可以理解为高度专注状态,就像成语“心无旁骛”。这样的定义去理解催眠的话,我们日常中出现的发呆、白日梦,都属于催眠状态。

结合前文提到的,艾瑞克森式催眠治疗的核心是“利用”,催眠治疗就是在高度专注状态下,通过催眠者引导,帮助当事人有效利用自身资源解决问题。

每个处在心理困扰中的人,有限的人生经历中,困扰状态一定是人生中很短的一部分,大部分都处于不受困扰的状态。既然当事人大部分都处于不受困扰的状态,意味着当事人具备让自己不受困扰的能力,只是这部分能力暂时受阻,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催眠的作用,就是让这部分健康的心理功能,重新发挥作用,从而促进自我调节机制正常运转。

催眠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咨询治疗的方法,关注当事人资源部分,调动健康功能运转,而不是停留在让当事人无力的问题状态,我也很喜欢在心理咨询中运用催眠。

不过,催眠只是一种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需要正确对待催眠!

上一篇:你大叔控吗?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