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教孩子怎样面对无常

2018年6月28日中午,上海徐汇区的世界外国语小学门口,一男子持刀砍伤3个孩子和1个家长。当天,恰值学校的毕业典礼,典礼照常举行。是“维和”的需求?然而在残酷的现实提供心理成长契机的时候,学校和老师选择了回避,他们担心一旦公布了实情会带来无法掌控的恐慌局面,为了避免出现仓皇失措的场面,学校选择屏蔽与维和。

2018年6月28日中午,上海徐汇区的世界外国语小学门口,一男子持刀砍伤3个孩子和1个家长。当天,恰值学校的毕业典礼,典礼照常举行。一位家长在博文中写到自己在回家的路上向女儿讲述了这个惨案,告诉女儿“这就是生命,充满无常”,并提出如下深思,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害怕,即使客观的说出发生了什么也那么难?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面临天灾人祸时,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维和”的需求?还是对生命最质朴、最本能的关注?惨案发生的时候,学校和家长到底应不应该和孩子说?怎么说才好呢?

一、“维和”是规避内心碰触到无措的礁石

我们不敢让孩子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突发惨案,是出于对孩子的无私庇护,担心孩子承受不了而造成创伤。首先作为成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保护孩子无可厚非,但如果是老师对待学生也采用此行为方法就欠缺妥当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不断的在各科学业上设置稍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考题,帮助他们一次次刷新自己的记录,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经受千锤百炼。然而在残酷的现实提供心理成长契机的时候,学校和老师选择了回避,他们担心一旦公布了实情会带来无法掌控的恐慌局面,为了避免出现仓皇失措的场面,学校选择屏蔽与维和。

二、信任危机切断了共建和谐的桥梁

促使学校采取屏蔽行为,追本溯源还是信任危机。学校不相信学生能承受住生命的陨落和世事的无常;学校不相信家长在得知实情后能帮助安抚学生,他们甚至担心家长会指责学校的安保问题进而引起更大骚乱,所以校方在事后用信件的方式草草公布和截止此事;同样的家长也不相信孩子对惨案的承受能力,选择在两个人安全的环境中面对此事;家长同样不相信学校能以权威的身份当即处理好此事,选择回家默默等待学校的后续音信。在这种信任危机的微妙关系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选择了当下沉默,不提不碰、不了了之。

那么如何做会更好呢?

一、遗憾可补,抱憾不遗

毕业典礼不能如期举行给学生带来的遗憾很快就能平复,但是错过对同胞亲朋生命的关爱所带来的遗憾会成为长久的影响。就此次事件为例,学校可暂停典礼的一切事宜,由老师们教授学生祈祷与默哀,并请家长、孩子共同完成祈祷与默哀。

二、化危为机,协同家长共同提升学生应对天灾人祸的能力

不谙世事的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会恐慌,但是为人师为人父母的成年人无论再怎么恐慌,都要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镇定,起到榜样作用。

就此次事件为例,学校可向家长提出如下说明:

1、接下来我要宣布一件事情,需要在坐的家长和老师们以成年人自控力和对于孩子的责任心来保持镇定和冷静;

2、回忆几种你们日常用来安抚孩子负性情绪的方法;

3、尽可能多的拥抱孩子,给予他们温暖和爱。

三、为孩子撑起降落伞,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都会全力保护他化险为夷

对于突如其来的惨案,因学生的个性不同,有的学生会立即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家长和老师要给予他充分释放情绪的时间和空间,陪伴其左右给予其安全感和力量,做他成长的坚实后盾;有的学生可能会滔滔不觉的询问事件经过或前因后果,此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耐心的倾听和细心讲解,这正是学生缓解消极情绪寻求成长的契机;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立即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还处在懵懵的状态中,这不代表他绕过了惨安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滞后反应的表现,对于此类型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需要多留心学生的表现,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陪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表现,学生都有可能在事后的某个时候反复出现对此事件关注,家长和老师不要担心学生是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这正是我们帮助他们成长和疗愈的契机,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出应对能力。

总之,面对学生,我们任何角色的成人都需要报以信任的态度,相信他们能承受并应对好危机;同样对于我们成人,也要报以相互信任的态度,相信我们彼此有责任且有能力为成就学生而激发出信任和潜能。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