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让爱自然流动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既能做到对自己和他人的诚实、又能清晰的表达自己,既能做到尊重自己,又能丝毫不会冒犯他人。“非暴力沟通”让我们的沟通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增添自然流露的爱,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希望你能掌握非暴力沟通,让人与人之间的爱,在沟通中自由的流淌。

序言:沟通中的暴力

沟通中,你和别人吵过架吗?你喜欢吵架的感觉吗?

毋庸置疑,我们没人会喜欢和别人吵架,更没人喜欢暴力。可是,我们自己制造了暴力。

说到暴力,大家的直观映像是常见的肢体上的行为暴力,如肢体冲突、战争等。而这些肢体的暴力行为追本溯源都由语言上的暴力沟通所引发,如冷落、抱怨、吵架、批评、指责等。日常生活中,暴力沟通比比皆是,要比肢体暴力更常见更普遍,沟通言语上的暴力常常让人忽视,正是这种暴力,导致暴力的升级,甚至是战争。

举个真实例子。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某公交公司驾驶员冉某驾驶22路公交车,行驶至万州长江二桥桥头,乘客刘某发现车辆已过自己要下车的站点,要求立即下车。驾驶员冉某解释说未到站点,无法停车。刘某开始指责,谩骂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刘某解释、后来引发双方的争吵。由此逐渐双方升级为肢体冲突。最后,导致公交车失控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公交车上15人无一人生还。

坐过站的乘客有不满情绪,对司机恶语相加,触发司机失去理智,酿成悲剧。我们日常的沟通,很多人的关注点在于发泄情绪,而非感知自己及他人的需要并予以满足。在发泄情绪的时候,我们下意识的会倾向于施加暴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实例中沟通双方只要有一方少些言语暴力,都不至于酿成如此悲剧。我们的沟通不需要暴力!

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炼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我们不在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明确自己的观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请求,有意识的使用语言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让我们既能做到对自己和他人的诚实、又能清晰的表达自己,既能做到尊重自己,又能丝毫不会冒犯他人。“非暴力沟通”让我们的沟通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增添自然流露的爱,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马歇尔·卢森堡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是国际非暴力沟通的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在长达30年的研究和心理咨询过程中,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主张,并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将非暴力沟通作为解决地区冲突的重要方法在全球范围内推广。2006年,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卢森堡博士的书《非暴力沟通》被香港大学列为“大学生五十本必读书目”之一。

二、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素

非暴力沟通主要包含四个要素,分别为:1.区分观察和评论; 2.区分感受(Feeling)和想法; 3.体会和感觉需要; 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

1. 区分观察和评论。

我们在很多情境下,脱口而出的都是评论。例如妻子在家里常对丈夫说的一句话是:“你一点都不关心我/爱我/照顾这个家……”

我们来看看这句话,是观察到的事实吗?

首先,“一点都不”是什么程度?事实是这样嘛?

其次,“关心我/爱我/照顾这个家……”具体是指什么样的行为?

最后,对方听到这句话后,会怎么反应?

很显然,这句话是妻子自己情绪的发泄和对丈夫的评判,不可避免的存在夸大。这种无根据的评判,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自然会引起丈夫的防御和反击。而且对于如何才算是“关心我/爱我/照顾这个家……”,让人不知所措,摸不着头脑。

这种评判的语言,无助于帮助双方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而会使沟通双方陷入发泄情绪的恶性循环,导致暴力升级,或者沟通中断。

2.区分感受和想法。

我们常常认为说话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事实上我们往往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妻子对丈夫说:“我觉得你不爱我!”

“你不爱我”是妻子的感受吗?不,这是妻子的想法。

如何区分感受和想法呢?“感受”是主体的、内化的,“想法”是客体的、外化的。用个人的想法来描述对方,对方会感觉到压力,然后会阐述自己的想法,夫妻双方会陷入“你的想法对,还是我的想法对”的争辩。在这种“我觉得你不爱我!”和“我觉得我很爱你!”的争辩中,妻子会罗列出种种丈夫“不爱”自己的事例,丈夫会对这些事例说出自己的解释(想法)。妻子会觉得丈夫的解释是狡辩,丈夫觉得妻子罗列的琐事是无理取闹,双方互相把对方推远,两个人开始互相指责。

我们解决了问题吗?没有,反而把问题引向更糟糕的地步。

3. 体会和感觉需要。

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因为对对方有需要、有期待,才导致了我们对他人言行的感受。对于我们自己的感受,别人不应该,也无法承担责任,特别是在没有充分沟通,让别人理解你的需要的前提下,因而更是无法追究别人的责任。体察感受背后的自我需要:我的哪些期待或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例如妻子对丈夫说:“你就不能多爱我一点”,这其实并没有说出自己真正的需要,还是在说丈夫不够爱自己,丈夫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丈夫听到妻子对自己的指责,自然会激起丈夫的自我保护和防御,双方(或者是一方)想要达到的目标也会半途而废,双方再次进入恶性循环。

4. 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

对于自己的需要,你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这个请求越具体,沟通的对方越容易满足你。

举个例子: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打车,上车后师傅问我去哪儿,我说:“我要离开这儿/要去北京/要去中国……”,的士司机会把我赶下车,因为他认为我脑子有病。这个例子,你可能觉得很好笑,但现实中,我们犯此类错误的沟通司空见惯了。比如“你能多陪陪我吗/我要你多爱我一点(对我好点)/你不要侮辱我……”

说清楚你具体想要什么,而不是你不想要什么。沟通中,对方没有满足你。你要想想你自己说清楚了吗?

另外,再提示一点,要区分“请求”与“命令”的差别。提出需要的时候,强调需要的主体的感受,然后说出自己的具体需求,是请求。强调需要的客观条件和后果,请求就成了“命令”。你可以反思反思自己说话的风格,你强调点在哪里?沟通中,没人喜欢被命令!

“你四个周末都在出差,我感到很孤单,这个周末能在家陪我吗?”是请求。

“你四个周末都在出差,孩子都快不认识你了,这个周末能在家陪我们吗?”是命令。再比如:“这份报告领导已经催了两次了,周五前完不成,我们的年终奖金都悬,希望你能尽快完成吗?”

三、非暴力沟通的基本范式

对于以上妻子和丈夫的沟通,非暴力沟通模式是这样的:

妻子对丈夫说“你连续四个周末都在出差没有在家,我感到很孤单。我需要你的陪伴,这个周末能陪我一起带孩子去动物园看大象吗?”

“你连续四个周末都在出差没有在家” 这句话是妻子观察到的事实,丈夫会平静的接受承认。“我感到很孤单” 这是妻子基于事实的个人感受。“我需要你的陪伴”妻子基于感受的个人需要,这个需要还需要具体为要求。不然丈夫可能不知道如何陪伴妻子才满意。“这个周末能陪我一起带孩子去动物园看大象吗?”这是具体提出了对丈夫的请求。正常情况下,丈夫会认真考虑妻子的请求,并能感触到妻子的感受,如果条件可以,丈夫会满足妻子的请求。即使丈夫不能满足妻子的请求,丈夫也会给出解决方法。夫妻双方的沟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增进双方的感情。

希望你能掌握非暴力沟通,让人与人之间的爱,在沟通中自由的流淌。让世间少些暴力,多些善意。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