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场中的“结果导向论”

最近跟朋友煲电话粥,电话里朋友哭诉说,我真的很努力了,虽然结果不是那么光鲜,但她的努力,领导和HR至少看得到,可是为什么加薪时还是没有她呢?其实这就是残酷的职场“结果导向论”:一切只看结果,一切只服务于既定目标,理性得可怕。“结果导向论”,我看来它就是一种思维模式。

最近跟朋友煲电话粥,电话里朋友哭诉说,我真的很努力了,虽然结果不是那么光鲜,但她的努力,领导和HR至少看得到,可是为什么加薪时还是没有她呢?这真的很委屈!

这件小事儿让我想起来几个月前儿子过生日,我在家附近的一家蛋糕店订了个蛋糕,蛋糕店离我家不远,对方可以免费送货上门,将安排店员在晚上18:00之前准时送到。

19:00人依旧在路上……于是我开始有点不耐烦了。

19:15,距离承诺的时间过去1小时15分钟时,送货店员终于姗姗来迟。他气喘吁吁、狼狈不堪的样子,我也不想发火,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了句:“也就三五公里的路,你好像花了一个多小时啊?”

小伙子擦了擦头上的汗,有点委屈地辩解道:“我安徽人,刚到这里上班,不熟悉地址,走错路了!”

我既好气又好笑,因为不认识路而导致送货延迟那么久,其实这是一个完全可以通过事前准备来避免的工作失误。我给蛋糕店的地址再清楚明白不过,实在没底的话,出门前可以在网上查询好路线、在路上用手机导航、或者事前问问熟悉路的人……只要稍微有点头脑、事前有应对方案,而不是一头雾水想当然地掐着点出门送货,是绝对不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

举这个例子,我并无意批判这位送蛋糕的小哥,只是因为从这件非常细小的事件中,我看到了许多职场人、包括我自己的影子。

在职场上,你可以很励志,也可以很鸡血,但如果没有产生有利于组织的结果就不能称之为英雄。

以前上学的时候常常有那种学习很拼的学生,老师号昭全班同学都向他学习,结果没他勤奋的同学都比他考得好。

在公司也有一些热衷于加班的同事,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忙得各种职业病都出来了,但是一旦没有给公司带来价值就会被淘汰掉。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不理解:我那么努力,连自己的休息时间都牺牲了用来工作,为什么你们看不到,我最近也没犯什么错,凭什么这么对我呢?

其实这就是残酷的职场“结果导向论”: 一切只看结果,一切只服务于既定目标,理性得可怕。公司小到专员,大到CEO都是盯着工作目标,盯着绩效的,目标没有完成,CEO也要下岗。

 “结果导向论”,我看来它就是一种思维模式。

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先考虑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了这个结果而考虑该去使用什么资源并对该资源进行如何规划,使所有的工作和规划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的。

有了这样的工作思维模式,就可以指明工作的方向和明确工作真正的意义。是为了结果而工作,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这就等同于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朝着目标向着理想前进不比胜过无头苍蝇更好么?

当你在处理某一项工作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怎么一件看起来如此简单的事情执行起来却总是那么不顺心,期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你无法预料的突发状况,好像很多的事情都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控,到了最后很多的工作结果都会大打折扣,有些甚至毫无结果可言。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一定会觉得非常沮丧,但同时又可以很快地为自己找到解脱的理由,于是像下面这样熟悉的言论就会产生: 

“客户要求的产品交付日期马上就到了,可设计部门都还没给我们图纸,完不成也没办法啊!” 

“老板交代的任务一点都不清晰,根本无从下手,怎么让我们汇报成果?” 

“供应商的供货周期明确规定必须要一个月,你今天才发下来的请购单,后天就要货,我们怎么可能完成!” 

…… 

问题一个比一个棘手,矛盾一个比一个尖锐,并且听起来每一个理由都绝对是“无懈可击”,于是所有的责任与问题似乎都与你无关。

但是,在发表以上言论的时候,你是否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你的这些 “正当理由”可以说服客户或者老板吗?他们会因为这些理由而接受你完不成结果的事实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客户或老板要的是一个结果,没有结果那都是空谈。

设想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在结果面前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不可抗力”和“客观因素”呢?当一个公司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借口和理由的时候,那么这个公司其实已经十分危险了,因为每个员工都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推诿责任,而不是齐心协力去解决问题。 

想起一个故事。

曾有一个人问牙医:“拔颗牙需要多少时间?”

牙医说“30秒。”

他问:“多少钱?”

牙医:“2000美金。”

那人叫道:“天那,你30秒,拔我一颗牙2000美金,你这也太贵了吧!”

接下来那个牙医说:“没关系,我也可以慢慢来,拔一颗牙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可以。”

这个故事表明,牙医花多长时间帮他拔了这颗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牙医能否按他的需求顺利把牙齿拔掉。

身边许多人都崇拜马云,我也一样。马云熬了十五年,最后阿里巴巴成功上市了,然后你就觉得他很了不起。了不起的原因不是马云熬了十五年,而是马云用了十五年创造出了不起的结果,人们才把他当一回事。对成功人士来说,他们永远是以结果来论英雄,而不是花了多少时间。

说了那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做到以结果为导向呢?

01 培养坚忍不拔的执着精神

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发明了电弧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并不实用。因此爱迪生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就这样,爱迪生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第一盏电灯泡。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

当时有人问他,前面数以千计的试验是否都白做了。爱迪生说:“前面几千次的失败,让我发现了数千种不能作为灯丝的材料。”

可见没有对结果的执着追求,也就没有那一束照亮世界的光明。

02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企业家孙正义认为:“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

职场上,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执行力,因为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结果。

要提高个人的执行能力,必须首先解决好“想执行”的问题,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的行动。有了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你在执行时才会第一时间响应,就算碰到困难你也会想方设法去解决,而且自动自发能让你体会到做事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其次就是“会执行”。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变化太快,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我们在职场上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了。只有不忘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面对。昨天的经验会成为今天的障碍,如果安于现状、故步自封,只能被淘汰。

我非常认同王阳明讲的“知行合一”。此处的“知”不能简单理解为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遵循良知,一切变得简单。

稻盛和夫也说:“只有听从良知的命令去行,你就知道作为人何为正确。”如果能理解到这个层面,执行力又怎么会有问题呢?

03 拥有强烈的责任感

“以结果为导向”实施起来可能会很痛苦,绝大多数职场人都会觉得很“冤”,为什么别人犯的错误或者不在我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需要我来承担责任呢?

电视剧《欢乐颂》中关关帮助同事,因同事犯了错误要自己受到上司批评感到委屈。好友安迪从管理者的角度道出职场“潜规则”:公司的核心就是工作,最后签名的是关关,自己就得负责任。

类似像关关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少,很多时候,上司需要的是一个结果,你就得对结果负责。工作的最后经过你的手出了错误,责任就在于你。

只有当我们每个人为工作的结果负起责任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想尽一切办法,冲破思维的局限及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将各种原先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死马也要当成活马医”、“行也行,不行也得行”,同时只有具备了这种“背水一战”、全力拼搏的精神,公司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员工也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及更好的薪酬待遇。

在职场中,老板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你做了什么事,而是你做成了什么事。所以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会让你得到更多鲜花与掌声,如果你能够习惯地将“以结果为导向”作为评价自己的工作准则,那么我相信你的前途将变得更加光明。

备注:本文为咨询师丁路遥原创,并发表在知名公众号《智联招聘HR公会》上,如需转载,请联系咨询师本人。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