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谈谈“穷忙族”的生存攻略

日本NHK的纪录片《穷忙族》,记录了一群拼命工作,却依然在贫困线挣扎的人群:“结果就是要穷人快点去死,以前有过这样的事,现在也变成这样了。”而接受采访的所有人都在拼命找工作,为家庭考虑,没有人是不努力活着的。如果你环视周围,会惊奇地发现身边越来越多这样的“穷忙族”:

日本NHK的纪录片《穷忙族》,记录了一群拼命工作,却依然在贫困线挣扎的人群:“结果就是要穷人快点去死,以前有过这样的事,现在也变成这样了。”而接受采访的所有人都在拼命找工作,为家庭考虑,没有人是不努力活着的。

这部纪录片拍摄于12年前,本人是第一次看到,相信很多人也都没有看过,所以拿来分享给大家,一起来讨论这样一个现状。

纪录片采访的第一个人,他讲述,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还能找到临时工作,但是三十岁之后找工作就变的非常难了。他对于将来毫无期待,也不能有什么期待。

打工不容易,创业同样也非常难,纪录片当中就有这样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叔,到大城市开了一家酱菜店,由于是手工酱菜,夫妻两个人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每年的销售额能有20万人民币左右,可是扣除其他开支和消费后,能够剩下的也就只有2万左右。他说,每天干到很晚,就想快点能睡觉。

片子中,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还是在做着裁缝的工作,他倒是有7万元的存款,他说那是老伴丧葬用的,绝对不能动,可是拥有存款的话是不能享受救济金的,这样忙忙碌碌一辈子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他叹息着说:“结果就是让穷人快点去死。”虽然有些说说笑笑开玩笑般说出这句话,但是这悲凉却直击人心。

在纪录片的结局,主持人说了一段话:“有些人认为这是这些人努力不够,或者这属于个人责任,没有办法,我想强调的是,在我们节目当中接受采访的人们,每一位都是拼命找工作,为家庭考虑的人,没有一位不努力或者没干劲的,这个责任不能视之为个人责任,现在是我们把它看做社会责任考虑的时候了。”

这虽然是十二年前的纪录片,但似乎在如今社会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你环视周围,会惊奇地发现身边越来越多这样的“穷忙族”:

每天汗流侠背、气喘吁吁、面容憔悴;每天两点一线奔波在公司与家之间,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最心酸的是,每天辛辛苦苦赚钱,看起来忙忙碌碌,钱包永远那么薄。忙过劳模,穷过月光族。

他们缺睡眠、缺朋友、缺自由、缺运动,却从不缺任务、绩效、指标……

据测,以下七项,满足两项或者两项以上,就属于穷忙族:

1、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是看不到前途

2、一年内未曾加薪

3、三年内未曾升职

4、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

5、积蓄少,无力置产

6、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

7、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

你那么努力,为什么还那么穷?

01“穷人思维”的束缚

美国经济学家穆来纳森跟心理学家沙菲尔发现: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原因不在于不够努力,罪魁祸首是稀缺心态,越是缺钱,就越会在意钱,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贫富差距的背后,其实是彼此思维认知的不同。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过得很艰难。于是,穷人决定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的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变得艰难了。

穷人又把羊卖了,换成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依旧没有改变,最后穷人只好把鸡也杀了。

这就是穷人的惯性思维,依靠妥协来面对生活的难题,因为害怕艰难而选择了放弃,导致最终错过了变富的机遇。

我们职场上有的人容易得而忘形,获得一点小小成功后,就被局限在已有的成就里。

而真正有远大抱负的人,他们的成就感,来源于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而不是验证某个真理的结果。

1992年,刘强东考入了北京人民大学。他说,高考时他只填了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同时,他心里明白:这不是我的终点。

在宿迁中学的90年庆典上,他说到:

“今天我依然在努力地学习、看书、在上学,我依然每天工作16个小时,没有周六、周日。为什么?并不是仅仅为了事业上的成就,我希望我每一天的学习都能够让我看得更远,我每一天的努力都能够让我走得更远。”

那么如何摆脱“穷人思维”?

第一、牢记“沉没成本”不可追:钱已经花错了,再浪费时间,就是错上加错;

第二、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好项目永远比钱少,只要目标正确,钱总有办法解决;

第三、减少无意义的频繁决策:节省宝贵的意志力;

第四、多读书多思考:让自己不断进步,变得更好。

02做最重要的事比做很多事重要

“二八法则”是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它是大家都普遍公认且在各行各业已经广泛被证实的。

“二八法则”是讲述我们的行为与结果可能存在不对等的现象。

真实的世界,有时并不完全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对我们人生与命运影响最大的只是那百分之二十的少数事情,而其他百分之八十的事情基本都无足轻重。

这意味着在同等付出中,当我们懂得去识别对我们影响重大的事情,我们就能充分运用时间所创造价值不同。

那些职场上的成功人士都懂得从全局的角度发现对自己最重要事情是什么,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懂得区分轻重,尽全力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老师曾经讲述,自己其实之所以能取得现在成就,与他每次选择坚持只做最重要事情的习惯有关。吴老师分享他的经验:相比一些人选择做很多事情,他会选择做更少的事情,会花费更多时间去做好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意味着他不会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这样他的努力可以产生涟漪效应,一波一波推动他向前。

如果我们想要让自己的努力更有价值,我们就要学会这一项技能,比如每天学会问自己,对于你来说,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可以从十年后看自己,建立更高的视角看待我们所做的决策与判断是否更值得认真对待。

03成为财富的主人而非奴隶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并享用财富。尤其在今天,个人生活的改善、自我价值的体现、社会效益的达成,都是以财富的增长作为衡量标准的。但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财富的作用和过患,往往就会被它所伤害。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但当洛克菲勒真正拥有财富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并不是金钱的主人而是金钱的奴隶,天天为了金钱耗尽精力累个半死。渐渐地洛克菲勒领悟到:财富是上天赐给他的礼物,他只是是一个保管者而非拥有者。

那如何成为财富的主人呢?

首先,画出人生的财富地图

每个人都想赚更多的钱。可赚钱是为了什么?如果你只是想着如何把 100 万元变成 200 万元,却不去想自己的个性、需求,不去考虑人生的规划和对别人的责任,无异于盲人摸象。

明确了人生规划之后,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就可以来画出我们的财富地图。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和花费。例如单身阶段没有生活压力,但其实是人生理财的黄金期,应该好好把握;在家庭建立阶段,需求与责任逐渐加重,结婚、购房、生子、赡养父母等等需求都需要我们在进行理财规划时予以考虑;55 岁之后责任慢慢卸下,应该好好累积财富,为自己有一个舒适体面的晚年做准备;退休阶段要合理安排支出,预先做好规划,让自己安心享受生活……

其次,培养老板心态

一朵花开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

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伟大英雄的产生,莫不是由背后无数位有名或无名战友的付出来成就的。战场如此,商场如此,职场也是如此。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懂得利用愿景、目标来激发大家的斗志,将那些相关的人绑到自己的战车上,所向披靡。

例如我一位在广州搞服装设计的朋友小Q,创业搞了一个工作室,招募了一批自由职业设计师为她工作,小Q只在每单里抽取15%的中介费。
    小Q自己可以在做设计的同时,把自己做不了的工作分给别人,既减轻了负担,又扩大了业务量,一年下来客单量源源不断的提升,而她的收入比只当设计师的时候翻了两番。

取得财富不容易,驾驭财富更不容易,我们时刻要明白财富的作用是什么。那些拥有巨额财富却仍然能正确面对财富的人,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这样的人才算得上是财富真正的主人。

为什么我努力工作,却依然很穷?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我们要学会从更本质角度去理解努力,才能告别低质量的努力。

暴风影音的创始人冯鑫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在天地中的位置,才能够真正有所成就。”

我相信多数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既不是含着金汤匙的富二代,也不是连网络都没有的弱势者。我们这些平凡人的使命,应该是好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与热情,提升自己努力的层次,再进一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社会更加公平与幸福!

(备注:本文为咨询师丁路遥原创,并发表在知名公众号《环球人力资源智库》上,如需转载请联系咨询师本人)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