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艾瑞克森催眠

所有的催眠都是一种多重注意焦点的减少,它是一种不对无关外部刺激进行反应的状态。艾瑞克森认为,患者只所以有问题是因于他们的习得性限制。但更重要也更激动人心的是艾瑞克森的独自探索。尽管不断遭受命运的一系列打击,但艾瑞克森对他内在的力量一直保持着全然的信任。

一、了解催眠

催眠是一种变动意识状态,它脱离了平常意识心理偏见和习得性限制的影响,消除了意念拮抗,心理反应更为单纯,有着一些不同于平常意识状态的反应现象,身心反应的自发性更强,注意焦点减少,动机提高,更能专注于身心内部,无意识学习能力提高,自身潜能呈现或处于一种潜能待发状态。迄今为止催眠没有一个唯一被公认的定义,催眠被定义为一种利用无意识反应进行沟通的技术。所有的催眠都是一种多重注意焦点的减少,它是一种不对无关外部刺激进行反应的状态。

二、催眠误区,消除催眠的十大误解

误区1:催眠是个好东西。每个人每天都有难以计数的想法,从深刻到平凡不等(大多数想法是平凡的)。你会关注哪些想法,哪些想法会让你奉为真理,它们是否会导致症状产生(我很害怕坐飞机,万一飞机坠落怎么办?)还是(我超级喜欢自己自由去世界上任何一个我想去的地方),无论是来自自己的暗示还是别人的暗示,暗示既可以助人,也可以害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催眠并不一定就是个好东西。当我们有技巧地去应用催眠时,它才可能成为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用来帮助别人的工具。

误区2:催眠师能够控制我的思想。事实:没有人能控制你的思想,除非你允许他们这么做。在催眠的过程中你的催眠师会给你建议,如果你想做到,那么就去做好了。如果你听到一个建议,你不同意,你的潜意识会自动拒绝它。

误区3:我将作出尴尬的行为,如猫叫或走起路来很怪异。事实是这种假设完全基于舞台上的催眠表演,因为那本身就是一个娱乐行为。事实上,催眠技术是帮助人们不断自我成长与提升能力的过程,它不是娱乐。

误区4:如果我被催眠了,我可能不能够摆脱催眠状态,或者,催眠是危险的。事实:催眠是非常安全的,实际上是在一种很高的觉知状态,更佳的学习状态。任何时候,如果有紧急情况,催眠状态的人能够自然睁开他们的眼睛,并且走出催眠状态。

误区5:我从来都没有被催眠过。事实:每个人每天都会自然而然的进入催眠状态,大多数人能够被环境和事物催眠,进入由环境或事物引发的催眠状态。可能是在看电影的时候或是读一本好书。在日常生活很多极为重要或危急的情形中,人们往往会由于入迷并保持强直性不动而变得“木呆”,因为他们在聚集其全部注意力去接收和理解那些重要事情。于是,最后就会有人喊:“不要光站在那里,快叫医生!”

误区6:催眠是一种“灵丹妙药”。事实:虽然催眠是一种可以快速改变的办法,而且能够保持长久的变化,但是也不存在一次催眠就可以发生奇迹的效果。每个人的改变都是基于自身的状况。

误区7:催眠可以让人讲真话。事实:催眠疗法不能用于法庭证词,它不能用于测谎测试。催眠不能强迫任何人“讲真话”。

误区8:催眠时我将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失去觉察,并且不会留下记忆。事实:催眠不是一种无意识的睡眠状态。事实上,大多数人反馈在催眠状态下思维更敏锐,会注意到全部所发生的事情的同时又不会被某一件所影响,这是一个全然觉知的状态。

误区9:自我催眠要比去找一个专业的催眠师要更有效。事实:如果没有被专业催眠师训练过如何正规的自我催眠,关于自身的消极的想法和信念就有可能被强化,从长远来讲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和压力。

误区10:我不能被催眠,因为我的内心过于强大。事实:这是一个陈旧的想法,在近代已被证实任何人都是可以被催眠的。很久以前,人们会认为只有50%的人可以被催眠。在过去的40年里, 由Dr. John Kappas发展的催眠方式,会在诱导前测试人们不同暗示感受性,确定最佳进入催眠的途径。

针对来访者的认识程度,可进行催眠前谈话,消除来访者对催眠认识的误区。

三、艾瑞克森式治疗的基本原理

艾瑞克森认为,患者只所以有问题是因于他们的习得性限制。催眠的目标就是放松患者这些平常参考框架的习得性限制,以允许他们未曾意识到的储量巨大的潜能运转。摆脱了意识的常见定势、偏见和压抑,学习就可以在自动在无意识层面进行。

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疗取向是一种利用取向,这种取向和所有它所利用的间接暗示形式,都旨在唤起每个患者独特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强加治疗师的想法,这是艾瑞克森利用取向的本质。艾瑞克森引发他确信会产生效果的心理过程,因为它们属于患者;他并不强加他自己的想法,因为他无法知道它们会如何影响另一个人。

在操作上,艾瑞克森先从患者杂乱的习得性限制中,清理心理舞台,通过催眠训练,建构轻松愉悦的改变背景,然后,帮助患者利用他们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联结,从内部,在无意识层面,创造和重构他们自己,而无需自觉的意识。

四、艾瑞克森是谁?

米尔顿·艾瑞克森(1901-1980)是二十世纪催眠界的领导人物,同时也是短期心理治疗的创始人。艾瑞克森对心理治疗的了解冠乎群伦,他是这时代最具开创性、洞察力及巧思的心理治疗人物,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沟通者。由其开创的策略催眠学派,以其快速有效、不拘形式;灵活多变,易学易用而著称业界,而且由于其效果显著,很快应用到商业、教育领域的沟通与谈判,应用于个人身心调节与潜能开发。倘若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任务是弗洛伊德,那么催眠学派的代表人物一定就是艾瑞克森了。

五、他催眠了自己找到了生命。

1919年,在美国一个农场,一场凶猛的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袭击了一个17岁少年,令他全身陷入瘫痪,除说话和眼动外不能做任何事情。男孩的妈妈请来了三个医生,他们都对她说:“没有指望了,你的儿子活不到明天了。”他们这样对妈妈说,这太残忍了,这个男孩对自己说,他一定不能让医生们的断言实现。于是,第二天医生们到来时,他不仅活着,而且精神更好了。他们对此感到惊讶,但他们接着又对男孩的妈妈做了一个残忍的断言:“你的儿子就算能活下来,也永远站不起来了,他会终生瘫痪。”同样,这个男孩决心不让医生们的这个可怕断言实现,他又成功了。过了数年后,他不仅站了起来,还在一个夏天,靠一艘独木舟、简单的粮食和露营设备以及一点点钱,畅游了一次密西西比河。

这个男孩的名字叫米尔顿·艾瑞克森,他后来成为催眠治疗大师,可以说是这一神秘领域的无可争议的No.1,也被认为是短程策略心理治疗的鼻祖。他催眠了自己,找到了生命。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潜意识给了他答案。艾瑞克森17岁开始的康复过程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这个奇迹是怎样得以实现的呢?首先是,他第一次深刻地领会了什么叫暗示。暗示是催眠中的一个重要术语,通常意义上,催眠师会通过暗示来影响个案接受自己的诱导。什么叫暗示呢?艾瑞克森回忆说,三个医生断言他活不到明天,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暗示。假若艾瑞克森接受了这个暗示,真的相信自己活不到明天,那就可以说,三个医生对他成功实现了催眠。

尽管当时还不是什么催眠大师,但艾瑞克森清晰地知道,这是三个医生不经意中想将他们的意志加在他身上,他决心挑战这个暗示,而他成功了。接着,医生们又发出第二个暗示——你永远站不起来了,他一样决心挑战这个暗示。他又成功了,与第一个挑战相比,这一挑战历程更艰难,而其中的细节也更为引人入胜。

艾瑞克森的妻子伊丽莎白说,艾瑞克森感染脊髓灰质炎后,他的妈妈和一名护士悉心照料他,而这名护士还发展一种办法,采用了一连串的热敷、按摩和移动瘫痪的四肢刺激艾瑞克森的身体。但更重要也更激动人心的是艾瑞克森的独自探索。尽管不断遭受命运的一系列打击,但艾瑞克森对他内在的力量一直保持着全然的信任。他深深地相信,意识层面的他并不知道该怎样康复,而他的潜意识深处会知道,所以他令自己的头脑和身体放松下来,而向着潜意识深处说:“我有一个想站起来的目标,请你帮我一个忙,请你指引我该怎么办。”

潜意识果真给了他答案。在全然放松状态下,他的心中映现出一幅画面:他儿时摘苹果的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是真实的画面,他儿时的确曾这样摘过苹果,当时他非常快乐非常享受。这一画面无比生动,细致入微,他的手缓缓地伸向苹果树上的苹果,似乎被分解成了一系列的细小的动作,而他只是全然放松又非常专注的情形下去体验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手和身体的移动。这个摘苹果的画面不断在他心中影响,而他则不断去体验每一个细小动作中手和身体移动的感受。几个星期后,这一画面中牵扯到的肌肉恢复了轻度的行动能力,它们可以做这一画面中的动作了!

接下来,他不断重复这一工作,每当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康复目标时,他都将自己交给潜意识,请潜意识帮自己一个忙,而潜意识也总是不断映现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它们可能是类似摘苹果这样的一个画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者是其他,但都能指引他达到康复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只须积极地听从潜意识的指引。

六、艾瑞克森催眠利用取向?

艾瑞克森的催眠治疗取向是一种利用取向,这种取向和所有它所利用的间接暗示形式,都旨在唤起每个患者独特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强加治疗师的想法,这是艾瑞克森利用取向的本质。艾瑞克森引发他确信会产生效果的心理过程,因为它们属于患者;他并不强加他自己的想法,因为他无法知道它们会如何影响另一个人。

一次,艾瑞克森去治疗一个有被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艾瑞克森进入病房时,他正在窗户上钉钉子,他认为这样就可以防止敌人攻击他。艾瑞克森和他一起钉钉子,而且比他还认真。钉子钉好后,艾瑞克森建议把地板中的缝隙也缝起来,那样敌人就彻底没机会了。接着,艾瑞克森建议他和医院的医生护士一起加强医院的防范工作,不断扩大他的安全范围。这个患者一一接纳,随着这个工作的不断进展,他的防备范围——这同时也是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而他也逐渐从与世隔绝的孤独中走出来。

一个30岁出头的男性患者,他进入治疗室,开始在地板上踱步。他反复多次地说明,他不能忍受安静地坐着或躺在沙发上讲述。他曾经屡次被各种各样的精神科医生转诊过,因为他们“指责”他缺乏合作。他请求,如果可能的话,采用一下催眠疗法,因为他的焦虑令他几乎无法忍受,并且在精神医生的治疗室里,他不断增加的紧张使得他必须不断地在地板上踱步。对于他需要在地板踱步的更进一步的唠叨性说明最终被这样一个问题成功地打断了,“你愿意通过继续在地板上踱步,就像你现在正在做的这样,来与我合作吗?”他的回答是一副大吃一惊的样子,“愿意?上帝啊,好人!在治疗室里,我不得不这么做。”

这是艾瑞克森的治疗风格,他从来不和个案的症状对抗,或攻击个案的逻辑。很多人都将自己的一些“问题”视为敌人,试图消灭它,但艾瑞克森反而会建议他们接纳“问题”,同时用更优雅的方式去和“问题”共舞。一个有烟瘾的人想戒烟时,会将吸烟视为丑陋的敌人,而艾瑞克森会在催眠中让他以很慢的速度采用一下重演吸烟的动作,只是手里没有烟而已,但要很优雅地去做这个动作。对此,吉利根形容说,这是中国书法的寓意,你要很有力地去表达,力透纸张,但同时又不会破坏纸张。这也像是弹钢琴,你可以猛敲键盘,但当你是带着优雅去敲时,出来的就是一首曲子,而不是噪音了。当个案学会优雅的表达自己任何意愿时,这个意愿背后藏着的力量就被人性化了,而所谓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

七、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的常用治疗方式

(1)“清醒催眠”的间接暗示;梦行式催眠也有清醒的时候。

(2)创造催眠治疗性情境,让当事人在其中进行类似“白日梦”似的自发的疗愈过程;

(3)催眠中的隐喻和意向治疗;在催眠的世界中,隐喻一般指的都是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故事,使用治疗性隐喻是最为现代的催眠过程中的核心部分。艾瑞克森极富幽默感与赤子之心,“讲故事”是他的特长,在他具启发性的治疗故事中,巧妙引导当事人改变意识,导致行为的转变。许多聆听艾瑞克森故事的人极可能在多年后,发现自己依然笼罩在故事的气氛中,他们的行为与态度就此永远改观。

(4)双态解离式催眠认知治疗;

(5)对创伤事件的“拼图式”处理;

(6)策略催眠治疗;

(7)“二月人”穿越式催眠治疗。

“二月人”是艾瑞克森在1945年做的一个完整的催眠教学案例,详细说明了艾瑞克森利用年龄退行对一个抑郁的年轻女子(S小姐19岁)进行治疗的过程。这个年轻女子除了长期抑郁,还有严重的机能失调性水恐惧症 , 这源于深度压抑的对她未成年妹妹差点儿溺死承担责任的创伤记忆。案例处理过程中,艾瑞克森虚构了一个支持性角色“二月人”(艾瑞克森自己催眠师),在仅有的四次治疗晤谈期间,他多次在被试退行到某个年龄时以“二月人”的身份与她会面。艾瑞克森利用经典催眠现象,如年龄退行、时间扭曲、自动书写、催眠遗忘等,帮她寻找与症状有关的创伤记忆,探索被试整个童年和青年时期。作为“二月人”,艾瑞克森为被试成年人格新的发展,播下了种子。

八、艾瑞克森催眠的独特性

相比于传统催眠它是独特的。

相比于传统催眠的直接暗示,内容暗示,一个明确的诱导程序,艾瑞克森催眠更多是利用一种间接暗示,过程暗示,许可式暗示,无需明确程序和诱导仪式的催眠。

相比于传统心理治疗方法,它是独特的。

心理学一致在探索为什么,很多心理治疗的方法也在针对为什么作工作,而对“如何成为”却关注极少。艾瑞克森催眠将传统心理治疗的寻因式治疗,转变成结-果式治疗,是一种结果导向。所以艾瑞克森催眠治疗可以在不详细了解事情发生过程的情况下,完成治疗过程。

艾瑞克森的催眠个案充满神奇,他学生、著名心理学家杰`希利的著作《不同寻常的治疗》让艾瑞克森被心理治疗界惊为天人。全球的催他留给了后人无数可供借鉴的治疗宝藏,后世的很多的流派都得益于他的启发和影响,如策略治疗、家庭治疗、NLP、焦点治疗、简快疗法等等。

艾瑞克森的另一个伟大之处,是他有众多优秀的弟子,但跟很多流派传承如同倒模不一样,他们都没有成为艾瑞克森第二,第三。他们每个人都成为了他们自己!约翰,格林德和理查德班德勒跟艾瑞克森学习创立了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杰弗瑞萨德跟艾瑞克森学习,成为了结构艾瑞克森催眠的大师级治疗是(更像是导演,带你在幕后领域催眠之旅),斯蒂芬吉利根跟艾瑞克森学催眠,创立了以艾瑞克森催眠为基础的自我关系疗法,《精英催眠营》里有中国的“道”和阴阳、合气道,更像个诗意的旅程。

八、艾瑞克森催眠与传统催眠的不同

艾瑞克森催眠融合催眠诱导与催眠治疗,自成体系;

更注重治疗而非表演;

强调催眠中被试的能动性,而非依从性;

多用间接暗示,少用直接暗示;

多用过程暗示,少用内容暗示;

吉利根开始跟艾瑞克森学催眠时,NLP(中文名是“神经语言学程序”)正在兴起,NLP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你可以模仿任何人”,而吉利根的偶像人物自然是自己传奇的老师,他去问艾瑞克森:“你工作时有没有很多景象?”

埃里克森回答说:“没有!”

“你有没有很多内在对话?”

“没有!”

“有很多身体的触觉吗?”

“没有!”

这段问答让吉利根陷入了绝望,他回忆说,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航海家,走到了世界的尽头,不知道还有什么路可以走,但他继续问:“那你到底有什么?”

艾瑞克森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你怎样进入催眠,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进入催眠。我只知道,我有一个潜意识,你有一个潜意识,我们在同一个房间一起相处,所以,催眠是必然的。对于即将发生的一切,我很好奇,但到底会发生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这听起来很荒谬,但这很有效。”

后来,吉利根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我们通常处于一个找答案的状态,结果肌肉产生了压力,这就是所谓的紧张。但当我们全然信任潜意识,信任内在的灵性时,我们的身体会放松下来,这时,我们就穿越了由肌肉所组成的身体,而进入了“内在的身体”,或者说“内在的灵性的空间”,而答案会自然从这个空间升起,我们只须对此保持有好奇心。

九、艾瑞克森催眠适合什么人学?

不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需求。

对于非心理学专业人士来说,因为艾瑞克森催眠很多内容是在讲间接沟通和间接暗示的,可通过学习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增强你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力,甚至提高你的商业谈判能力。现代艾瑞克森催眠治疗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态度,现代艾瑞克森催眠治疗是一种巧妙的沟通方式。

对于受过传统催眠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来说,或许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有些患者确实难以进入传统意义上的催眠状态,或许会发现有些患者的问题在催眠状态中得到了解决,但在实际生活中,问题还是会呈现。 怎样把当事人在催眠中的改变整合到日常生活中,怎样与阻抗型患者打交道,怎样让患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催眠,怎样发挥催眠的长久治疗效果,这些问题或许你可以从艾瑞克森催眠中找到答案或受到启发。在咨询实践中,在建立和巩固咨访关系,增强信心,评估和确认咨询效果等方面,艾瑞克森催眠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