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题,引发婆媳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在所有的家庭矛盾中,婆媳矛盾总是占据着半壁江山。这对“永远的敌人”可以因为各种事由引发战火,而育儿问题则是最大的矛盾点。我作为媳妇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可是如果家长不做干涉,又会担心孩子的教养问题。

在所有的家庭矛盾中,婆媳矛盾总是占据着半壁江山。这对“永远的敌人”可以因为各种事由引发战火,而育儿问题则是最大的矛盾点。

网友求助:我儿子六岁了,以前胃口不太好,再加上又是他奶奶和爷爷在带他,两个老人有点惯着他。每天都追在他屁股后面喂他吃饭。

他都6岁了,按道理早就可以自己吃了。但是你要是不喂他,一口都不吃。就算是喂,他也不好好吃,一会儿玩,一会儿闹,烦死了。

我想要去教育他,他爷爷奶奶就护着他。我作为媳妇实在不知道怎么办。



媳妇跟公婆要是产生了矛盾,那日子一定过得不舒心。可是如果家长不做干涉,又会担心孩子的教养问题。这的确很难。

心理咨询师回复:

在你的描述中,我看到你提到了孩子,提到了公婆,但是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角色:老公,却始终没有出现。不知道你的老公是如何看待孩子的这个问题的呢?

一、婚姻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职能。

一家企业会有自己的人事组织架构,每个岗位都会有岗位说明、任职条件、职能范围。

当你在这个岗位上时,你就必须尽到岗位职责,否则你的绩效考核会不合格,从而影响你的收入与晋升。

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家庭也有结构,父亲、母亲、孩子、爷爷、奶奶,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需要发挥的作用。

如果有某个角色缺位了,会导致家庭结构失衡,这时就容易出现矛盾、冲突。

从你的描述中来看,孩子六岁前的养育都是由爷爷、奶奶来负责的。那么从家庭结构来看,孩子之前父母的角色是由爷爷、奶奶来担任的。

这就会存在二个问题:

1. 儿童早年养成的习惯,改变会需要一个过程。

0-6岁是个漫长却重要的成长期,在此期间养成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的。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要改变他的就餐习惯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过程。

同时,从这个角度来说,希望你可以明白,这是个需要时间的过程。虽然你看到孩子的表现会感到心焦,但你需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不然就会容易出现,你着急上火,孩子哭闹不止,但坏习惯仍旧没有被纠正的情况。



2. 爷爷、奶奶的家庭角色,不愿轻易被更替

撇开爷爷、奶奶疼爱孙子不说,早年他们将孙子拉扯大,成为了孙子的重要客体。

什么叫重要客体?就是孩子最依赖,亲近,信任的人。

如果孩子在0-6岁,如果父母很少去照顾的话,孩子对于爷爷、奶奶的爱会超越父母。

即使之后孩子成年,懂事了,一旦他心里难受,第一个会想到求安慰的对象就是0-6岁照顾他最多的人。

在你的案例中,也就是孩子的爷爷、奶奶。

所以,对于老人来说,这份亲情是不愿被人打扰的。自己在孙子心中的地位,也是不愿让给任何人的。

就像原本演男1号、女1号的演员,现在要变更为副角,心中自然不愿。

当然,在家庭中,这份不愿会被潜抑化。因为抢夺孩子对父母的爱,是很难进入到意识层面的。

所以在意识层面上会变形为权力的争夺。例如你认为孩子的教养,应该按照书上说得来。老人觉得,自己的喂饭方式完全没问题,孩子之前就是这么养过来的。

二、发挥老公的作用

在你的叙述中,对老公只字不提。按照常理推测,或许是老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所以当你提起这件事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想到这个人。

但夫妻是家庭关系中最稳固的一种关系,夫妻关系甚至重于亲子关系。丈夫需要在家庭中发挥出他的角色作用,育儿的重担不应只让老婆来承担。

尤其对于拥有男孩的家庭,父亲对儿子的成长是起着关键作用的。儿子需要从父亲身上学习到秩序、纪律与男子气概。


所以父亲在儿童教育上,一定要参与。不能让爷爷、奶奶来取代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

同时,如果发生了婆媳矛盾,老公即是夹心板,却也能够是双方关系的润滑剂。如果你的难处可以让老公与跟他自己的父母沟通,相信能够减少产生矛盾的几率。

三、留给自己喘息的空间

照顾、管教孩子是很累的。当人疲劳的时候,更容易上火,控制不住情绪。所以可以让老公来和你分工合作。一定要留给自己休息和喘息的空间。

如果你担心公婆的育儿方式,想要全部都由自己接管,但老公却不给力,不分担,这会慢慢耗竭你的心力。



但如果在你的婚姻中,老公就是缺位的,他无法起到老公和父亲的作用,这就属于家庭结构失衡。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做家庭咨询。

有的男性虽然结婚,也有了孩子,但是他自己的心理发育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他无法胜任老公与父亲的家庭角色。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让老公了解到他在家庭中需要担负起的责任,甚至从新开始学习如何当一名老公或父亲。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