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冲动行为及贪食症的案例报告

伍某,女,27岁,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目前无业状态,无宗教信仰;入院诊断神经性贪食症、冲动控制障碍和抑郁状态。同时来访者承认贪食症为其带来困扰,但尚在自己承受范围内。来访者认为其情绪低落主要是由购物得不到满足产生。

一、    一般情况:

伍某,女,27岁,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目前无业状态,无宗教信仰;

二、来诊原因及现病史\心理困扰及寻求专业帮助的历史和过程:

1、在怎样的背景情况下经过何怎样的途径前来咨询/治疗,对来访者的第一印象如何?

来访者由其父亲陪同非自愿住院治疗,第一印象:皮肤白皙、身高中上、体型较肥胖但打扮时髦,妆容精致,长相漂亮,态度坚决,情绪低落;

2、来访者心理困扰与痛苦感及相关的症状、行为从何时开始,怎样发展和变化?来访者自己努力改变的过程如何?

来访者近三个月接触奢侈品以来依靠借钱及向他人要钱大量购买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衣物、鞋、包,称不让她买就难受想死;同时暴饮暴食,时常在暴食后抠吐;伴随情绪不稳,以低落为主。入院诊断神经性贪食症、冲动控制障碍和抑郁状态。

来访者称爱购买和囤积物资的习惯从大学毕业工作后就有,但控制在收入水平内,后来交往(多个)男朋友后开始有更多的钱花在购物上,近一年来失业和体型变胖陆续中断与男朋友们的交往,9个月前在减肥中心接触到奢侈品后开始对奢侈品仿制品感兴趣,三月前从减肥中心出来后开始借钱及找父亲要钱购物,父亲不满其花钱及生活方式送其入院,但来访者称购物才有愉悦感,只要父亲满足她购物她就情绪好、没有病,入院治疗动机是靠配合治疗为条件让父亲为其购物。同时来访者承认贪食症为其带来困扰,但尚在自己承受范围内。来访者认为其情绪低落主要是由购物得不到满足产生。

3、来访者如何寻求帮助、治疗的过程如何?

住院期间主治医生为其安排个体心理治疗,来访人愿意配合,心理治疗持续时间1个月,一周2至3次,共9次,来访者好转出院。

首次治疗来访者称曾在门诊接触过心理咨询,之后像例行公事一样陈述幼年及近期经历,无情感流露,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父亲怎样能掏钱给自己购物,有苦恼情绪流露,咨询师以倾听、理解和引导提问为主,初步取得来访者信任并建立起较好的咨访关系。

二到四次治疗来访者主要围绕与其父亲住院期间控制其购物和暴食的对抗性互动展开话题,来访者自由表达对父亲多年来对自己照顾不周的失望和委屈,对父亲近期管控自己购物和饮食的不满和愤怒,利用现阶段病情以激烈方式(撞墙等)与父亲反向互动对抗,具体行为包括购物的多少、偷吃东西、是否配合电针厌恶治疗等。其间来访者情绪消极,以烦躁、愤恨、孤单和无助为主,咨询师予以共情及情感反应,接纳来访者的消极情绪,并在涉及来访者行为模式及防御方式的关键节点上予以内容反应和深入提问,启发来访者体验行为背后的深层感受和防御的意义。该阶段咨访关系逐渐深入,来访者暴露较多,咨询师的提问和内容反馈往往能引起来访者的反思和醒悟。

第五次、六次治疗来访者因在住院期间结交了一个关系较好的病友,但在来访者需要帮助的时候该病友因精神状态不佳(精神分裂)未能给与帮助,来访者遂体验到恐惧、不安、无助等创伤性感受,重复回忆以前被伤害和被骗的经历,恐慌、害怕,想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该阶段咨询师主要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积极关注来访者的个性闪光点和身边资源,陪伴、接纳、鼓励和安抚来访者接纳过去、关注当下、放眼未来。其间主治医生建议来访者电疗,来访者在心理治疗中亦与咨询师讨论电疗事宜。第六次治疗后来访者开始接受电疗。

第七次、八次治疗来访者因电疗后情绪及精神状态的转变而自知力提升,开始重新聚焦当下现实情况,出现烦躁、悔恨和焦虑不安,对未来迷茫不安,不能接受生病期间增重30斤。来访者自诉电疗后有如梦初醒和穿越的感受,但对现状不满和不安,无所适从。该阶段咨询设置受到破坏,每次咨询时长缩短,来访者焦虑情绪较重,咨询师仍以陪伴和积极关注为主,不时引导其思考如何建立适应性更强的行为模式。此后来访者以电疗为由中断心理治疗一周。

第九次治疗在来访者出院前两天,距上次治疗已有8天时间,来访者表现得更加自主积极,表示梦醒了要开始处理现实了,也提到最近与异性的交往情况。此次为咨询师与来访者最后一次咨询,来访者烦躁情绪仍然较重,但已开始面对未来,并在异性交往方面出现转机。来访者对咨询师表达出不舍和寻求后期帮助的愿望,咨询师予以解释、告别、鼓励和祝福。

三、生活史概括:简介重要的亲密关系人物,包括抚养人、与重要抚养人的关系、对重要抚养人的评价,重要的童年、青少年期的心理创伤体验,以及成年后的婚恋关系、人际关系的状况、困难等。

来访者为家中独女,三岁前主要由母亲抚养,父亲时常不在家,父母关系不好,时常吵架打架,三岁时父母离异,来访者跟随母亲生活,两年后因父亲经常不给生活费来访者母亲让其跟随父亲生活。来访者称父亲仍时常不在家,自己生活堪忧。来访者6岁时父亲再婚,且父亲前后陆续与多位阿姨交往同居,阿姨及继母对自己也很苛刻,其间母亲对来访者有所照料但能力有限,后母亲也再婚,父母各自再婚后均未生育。

来访者从小体型较胖,性格温和,人际交往较好,但并无知心好友。大学时学习艺术专业,同时体重从160斤下降到130斤以内,大二时交往了一个男朋友,称会给其生活费,并不真心喜欢,但相处较好,但大四时来访者体重再次回到160以上,遭男友劈腿分手。

毕业后来访者减肥成功,体重控制在120斤,开始注重打扮并出入夜店酒吧等场所,在近两年时间内交往了上百个男朋友,从而维持较高的消费及购物行为,其间来访者在其父亲安排下参加工作,但并未维持太长时间,更换工作后也无心工作。期间来访人减肥成功后通过抠吐控制饮食摄入及体重,暴食行为逐渐发展。

一年前来访者又逐渐发胖至180斤,其父与其商量后让其进入一家专业封闭式减肥机构,半年时间内来访者体重减至130斤。离开减肥机构后父亲为其安排工作,但收入无法维持其购物水平,来访者对交往男朋友也感到厌倦,开始情绪失控,与父亲发生较大争执,最终被送入院。

四、咨询/治疗设置简介:地点、收费、总次数、每次咨询/治疗的时间,每月频次,咨询/治疗期间的设置变化等。

心理治疗地点在医院心理治疗室内,收费为医院标准收费,来访者住院持续时间1个月,治疗频率为一周2至3次,每次1小时,共9次。第七次治疗因与医生查房时间冲突故只进行半小时,第八次治疗因来访者中途想要上厕所只进行45分钟。

五、咨询/治疗过程:用对话的形式展现一次治疗过程中来访者与咨询师的互动(大概5分钟)

来访者:我不买东西就会狂躁,即便看到父母痛苦我也没有亲情,一点都不会心痛。

咨询师:嗯,感觉不到亲情,一点也不心痛,这样的感受肯定也不好过。

来访者:几年前还有心痛的感觉,现在没有了。

咨询师:这几年你一定经历了很多。

来访者开始叙述经历……

咨询师:这些时候其实你受到了伤害,但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帮到你,这种的状况多多少少总会让人有些难过和失望的,现在你没有心痛的感觉,也就不会痛苦了。

……

来访者:哪怕我对吃东西并无快感也还是会狂吃,我会点一桌子精美的食物摆好拍照发朋友圈。

咨询师:就是想寻求占有这些美食的感觉吗?

来访者:对,买衣服、鞋子、包包也是,我觉得我眼光很好,看上的东西都很漂亮,所以我都想要都想买,放弃一样都很难受。但是我也不一定穿,很多也只是堆在屋子里放着,有的还送人,但绝不卖掉!

咨询师:嗯,只要拥有这些你喜欢的东西你就会感到快乐,不一定要使用,但一定要控制这些东西,牢牢的拥有和支配它们,对吗?

来访者:是的,我讨厌被控制,我喜欢控制局面,我喜欢的东西一个都不能少!其实我也不会买真正的奢侈品,我只买高仿,一个正品的价格可以买10个高仿呢!

咨询师:嗯,所以并不一定要真的要正品,只要像是真的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同样的代价就可以拥有10倍的喜悦,是这样吗?

来访者:是啊,其实我也不是真的需要和喜欢那些东西,我只是想要风光的外表和精致打造的朋友圈,我会把我的微信朋友圈经营得非常漂亮,别人看到我的朋友圈都会觉得我过着很精致、漂亮和高贵的生活,我并不想骗人,但我看到我经营的朋友圈这么漂亮我就很满足很开心。

咨询师:我明白那样的感受,有一个地方让我们感到自我感觉良好,过着理想的生活。

来访者:对啊,但其实也就看起来很美而已,那些吃的也是,我并不享受,其实那些东西哪有多好吃,好吃的还不是回锅肉、麻婆豆腐这些。

咨询师:哦,原来你喜欢吃家常菜啊,还有吗?你喜欢吃的菜。

来访者:我还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嘿嘿。我给你说啊,我的朋友圈真的非常漂亮,就像我的另一个家一样。我家里我的房间也是,我的房间是儿童房,helloKitty风格的,有好多玩具,还有很多灯,灯光很温暖,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点亮了灯就可以拥有所有的东西。

咨询师:嗯,你的房间很美,像童话一样,你的朋友圈也很美,也跟童话一样美。

来访者:嗯,是的。

咨询师:所以你的生活就像一个童话一样,你就是童话里的小公主。

来访者:(思考一下)好像是这样的。

咨询师:你也像童话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努力地点燃火柴,来拥有那些美好的东西。

来访者:(沉默两秒)嗯,是这样。

咨询师:但其实你并不需要童话那样的美好,就像你并不喜欢和需要那些精致的食物,你喜欢吃的最终还是回锅肉和皮蛋瘦肉粥。

来访者:(沉默一阵)你说得没错。

六、咨询/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理解及分析:对来访者的动力性诊断,包括人格发展水平、主要的防御机制、重要的客体关系等,治疗中移情与反移情的描述是重点内容。非精神分析取向背景的咨询师/咨询师可按照自身原有知识体系阐述。

来访人在来访初期较容易与咨询师建立工作联盟,行为及情感反应模式整合而连续,对自身情况能够理解,有一定的反思能力,但同时在亲密关系的建立上存在一定困难,其依恋关系为不安全型,使用了较多低适应性的防御模式,在情绪调节方面存在困难,人格发展属于神经症水平。

来访人幼年成长环境存在较多被忽视,三岁前母亲为主要抚养人,但由于夫妻关系较差,母亲的情绪较为不稳定,来访人呈现出较为矛盾的依恋模式,在其父陪护期间较多出现与父亲的敌对不安,但父亲因工作离开后又会出现行为失控和睡眠变差心情紧张等特点。

来访人童年期到青春期因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父亲长期不在家,父亲的生活伴侣时常变换,来访人体验到不稳定的家庭关系,且长时间处于缺乏关爱和照料、物质匮乏的状态,来访人诉青春期来月经时继母限制其卫生用品使用量,经常需反复清洗卫生巾晾干后再使用,来访人一年只有一双鞋因而雨水多时来访人长期穿湿的鞋,而来访人的父亲则一件T恤好几百。来访人的客体关系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发展和引导,固着在幼年完全依赖他人的阶段,也成为了后期建立亲密关系的模式。

来访人青春期后则由于肥胖带来自卑与自我认同方面的困难,在之前已形成的客体关系模式基础下,来访人形成了过度补偿的行为模式,并较多使用了情感隔离的防御方式。来访人的购物行为多以卫生巾、衣物为主,在购买及占有的时刻兴奋感达到最高。在身材要求及外貌打扮方面也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悉心营造出精致唯美等成长阶段及其匮乏的生活环境。在亲密关系方面,来访人自诉一开始对交往对象还有感情,后来看开了变相把交往对象看作是物质提供者和被其玩弄的对象。来访人将亲密关系早期受到的创伤(父母忽视、男友劈腿)转化为对其交往对象的伤害(要完钱后就甩掉对方),以实现对自身无力感的超越,通过对衣物和食物的占有来克服内心的匮乏感。在此过程中来访人完全隔离了情感,在异性交往中不带感情、没有性快感,对痴情者也不报内疚感,对父母的关心也没有感受,在暴食的过程中也没有愉悦感。

来访人通过过度控制和打造理想生活的行为方式来逃避内心冲突(匮乏、不被关爱)和外界压力(工作独立、亲密关系),忽略了自身拥有的积极资源,以不良的应对方式处理冲突和焦虑。在治疗后期来访人在电疗的作用下突破了自身情感隔离的防御模式,体验到了现实层面的主要发展议题及自身焦虑,重新焦聚到当下生活的主要目标。故后期治疗方案拟以支持来访人自我功能为主(人际关系、情绪承受、冲动控制、感官刺激、自尊管理等),具体过程中让来访人逐渐将潜意识意识化,通过咨询师一定程度的揭露领悟到自己行为模式的意义,寻求更具适应性的替代方式。同时,通过稳定的咨询设置和咨访关系的深入,更新来访人对客体关系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帮助其建立良性的亲密关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