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孩子总喜欢“拖延”

家长是不是经常被这些所困扰:孩子不想起床、起床后收拾慢慢悠悠不着急、晚上8点钟孩子才开始写作业、让孩子打扫房间一天拖一天,做起事来,总是要让家长催促无数次才慢吞吞的做点,这些情况被家长们称为“拖延症”,也十分让家长们头疼,似乎不论怎么教育孩子都成效不大。家长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从根本上治好孩子的“拖延症”呢?

家长是不是经常被这些所困扰:孩子不想起床、起床后收拾慢慢悠悠不着急、晚上8点钟孩子才开始写作业、让孩子打扫房间一天拖一天,做起事来,总是要让家长催促无数次才慢吞吞的做点,这些情况被家长们称为“拖延症”,也十分让家长们头疼,似乎不论怎么教育孩子都成效不大。家长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从根本上治好孩子的“拖延症”呢?

那么孩子这些“拖延症”到底是什么原因?

1、孩子方面原因:

1)孩子无意的反抗、对抗、不满:孩子在面对权威、强势的父母时,为了避免正面冲突方式表达,所以多用被动攻击、对抗来表达不满,形成“不听话”、磨蹭、拖沓。

2)孩子慢慢失去自主、主动性:家长操办很多孩子的事,家长与孩子之间边界模糊,孩子习惯于家长的安排,孩子自主、主动性降低,越来越被动。

3)孩子缺乏对时间的概念及对时间的管理:家长频繁的安排孩子该做什么,孩子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个时间概念,更无法去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运用。

2、家长方面原因:

1)家长自身的焦虑与压力:家长们担心没有了自己的提醒,孩子什么都做不好,长大了也做不好,自己会失望。对孩子过高的期待。

2)家长用自己的进程来衡量孩子:家长把自己在工作、生活的“高效”、“快节奏”去衡量孩子,总是认为孩子进程慢。

3)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质量:不良的亲子关系,会使双方交流很差,孩子对家长比较反感、抵抗,不“听从”家长安排,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

4)整个家庭关系质量:夫妻关系、婆媳、家庭经济水平、孩子学习气氛都会影响到孩子。

5)家长越界包办:家长没有界线,操作孩子各种事。

所以看似是孩子的“拖延症”其实折射出一个家庭的系列问题,为孩子就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建立孩子的时间概念:记录时间,运用小软件来设置每个时间段需要做的事,减少打断,提高时间的掌控力。

2、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书面约定:用一张纸列出双方认为重要行为的清单,如:晚上最迟几点睡?早上几点起床?每次玩游戏时间多长?看电视时间多长?然后双方商议后确定具体时间做什么事、时长等详细内容,对于这个书面约定的奖罚都是什么?然后双方严格执行,并及时总结。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