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2)

在青少年生理成长和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面对异性,大致有三个心理阶段,即青春期、爱情混沌期和恋爱期。他(她)们在心理上的不成熟,使他(她)们陷于传统的性观念与现代人格扭曲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产生困扰、打击和伤害。由于他(她)们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不同步,而且往往是生理要求大大早于心理能力,这种困扰、打击和伤害就是必然的了。

一、关于人际关系

1、与异性交往的困扰

在青少年生理成长和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面对异性,大致有三个心理阶段,即青春期、爱情混沌期和恋爱期。在这三个阶段中,他(她)们很难划清六个界限,即:⑴爱情与友谊的界限;⑵爱与性的界限;⑶恋爱与婚姻的界限;⑷他(她)们分别与各自同性或异性朋友的界限;⑸婚前性行为与后果及责任的界限;⑹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封建思想意识的界限。他(她)们在心理上的不成熟,使他(她)们陷于传统的性观念与现代人格扭曲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产生困扰、打击和伤害。由于他(她)们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不同步,而且往往是生理要求大大早于心理能力,这种困扰、打击和伤害就是必然的了。特别严重地表现在由性好奇、性探究、性尝试直到婚前性行为的各个阶段,必将使这种困扰、打击和伤害更趋强烈。当他(她)们碰到所谓的“玩弄”、“背叛”、怀孕、流产等诸多毫无心理准备的状况时,他(她)们就为这种无知、盲从付出了极为高昂的代价,以致陷于极度的困顿,甚至患上抑郁症或选择自杀。现代大学生中有74.4%-90%的人认可婚前性行为,而受到的伤害率仅略低于这个百分比。

2、与朋友交往的困扰

        各种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和参加社会工作的独生子女约有7000万人,在这些人中,或交往面狭窄,仅限于同寝室的室友、同乡等;或受经济环境所限,对交友中的“礼尚往来”不堪重负而避交;或有了女友,减少甚至排斥其他交往;或个性内向、欠缺,不交或难交朋友。以致有65%以上的人出现交友上的情感缺失。然而,广交朋友是人的情感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东西,正如爱默生所说“我们想的是如何养生,如何聚财,如何加固屋顶,如何齐备衣衫,而聪明的人考虑的却是怎样选择最宝贵的东西――朋友。”

3、在家庭中的困扰

        青少年所面临的家庭困扰,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经济状况;二是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三是家庭成员,特别是主要成员间的关系;四是父母与自己的亲子关系。前两个方面的影响是客观的,因而是不言而喻的,后两个方面的关系则充满着变数。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或不和,给子女的氛围是压抑的,如果进而关系破裂,对子女情感的负面刺激和伤害无疑是严重和持久的。有调查表明,家庭给予青少年情感伤害的程度依次是:⑴家庭暴力(占受调查者的59.3%);⑵家庭经济压力而产生的负面情感转嫁(57%);⑶父母因情感破裂而离婚(33.1%);家庭因长期不和而争吵不休(27%);⑷家庭主要成员的行为不端,缺乏正面的表率作用(16.6);⑸其他(14.2%)。

二、其他方面的困扰

1、学业与就业的困扰

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导向下,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己,都以此为中心,追求分数、追求升学,千军万马争过上大学这个“独木桥”。考上了,象“范进中举”;考不上,是“穷途末路”。社会、教师和亲友都视前着为“好孩子、乖孩子”,而视后者为“笨孩子”甚至“坏孩子”。在这种几乎是全社会聚焦的心理冲击下,青少年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考上大学”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甚至把它视为“决定人生命运的赌博”。然而,据中国社会调查所公布的对11大城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大学毕业生有610万,加上历年来尚未就业的100多万,就业率仅为35.6%,他(她)们如果一旦因专业、性别、机遇、自我包装、工资待遇、竞争激烈等原因,应聘无果,遭遇“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时,他(她)们就会受到事业追求、经济来源、结婚成家,甚至立足之地等方面的强烈冲击和巨大困扰。例如,近日河北石家庄某学院大三女生刘伟在求职不成后,留下一本10万字的日记自杀身亡了。她的最后一篇日记这样写道:“感觉好累、好累……每天都感觉不到生活的美好,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总是没有信心,没有目标,过一天算一天,不知道前方的路如何,就这样消极地度日……再这样下去,不知道将是什么样的恶果。”一个年轻的生命,由于情感的缺失而完全丧失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心累而选择了死亡。

2、美学偏颇的困扰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此言不假。但青少年没有美学的基础和概念,也就是并不懂或者不明确什么是美,什么是真正的美,而仅凭着感觉去盲目地追求“美”。他(她)们或以“明星”为楷模,或以“模特”为榜样,一味追求名牌服饰、高档化妆品等,甚至不惜巨资和风险去整容隆胸。这样一来,他(她)们的物质追求与其经济状况势必发生矛盾和冲突,而这种矛盾和冲突就构成了青少年沉重的心理困扰。

3、网络成瘾的困扰

       互联网所铺设的信息“高速公路”,真的使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但网络中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黄色的、怪诞的、暴力的、无聊的“低俗之凤”劲吹,中央有关部门在五天的时间里就扫除了2000余低俗网站,足见其“势力”之大,影响之广,危害之深。不少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深深地陷于“网中央”而不愿也不能自拔,使他(她)们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根据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亿,其中35岁以下的人数占到了90%,16-24岁的人数竟高达40%以上。青少年接触网络内容的主要问题是两个:游戏和色情。有调查显示,3∕5以上的青少年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过色情或低俗内容的东西,大学生中更高达97.1%的人接触过上述内容。从表面上看,这一现象是外界不健康的刺激与青少年自制力差的综合恶果,实质上,是在又一个侧面上反映出青少年的情感的无寄托、无着落。

三、   应对――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如前所述,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心理反应。要解决上述困扰,就要从“外界”和“心理”两个方面着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外因、内因,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担负起我们(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从容应对。

1、净化优化外界环境

        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了社会影响的环境、学校教育的环境、家庭培养的环境。首先是社会影响环境,全社会要站在接班人培养的战略高度,加大打击低俗之凤的力度,因为“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教师起的作用大得多。”(伊索)因而要廓清青少年接触的社会大环境。学校的教育要扭转“智育第一”、“升学至上”的偏向,强调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要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把它列为必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要开设心理咨询课程和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而家长是青少年最直接的“老师”,他(她)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堪称“表率”,对青少年的成长和成熟起着无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诱导作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期待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2、强化爱心教育与培养,弥补“情感缺失”

        笔者认为,青少年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困扰困惑,基本上源自“情感缺失”。而情感缺失的弥补,需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做爱心的教育与培养。试想,我们希望一个人有责任心、上进心、同情心、……等等,而这些“心”的出处,还在于爱心!没有爱心的人,其灵魂是苍白的、虚弱的,因而是没有活力的。我们以责任心与爱心之间的关系为例:如果对一项工作或事业没有爱心,那么会有责任心吗?如果对一个人或家庭没有爱心,那么责任心就是奢谈了。郭沫若老先生曾说:“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爱心的死灭。”鲁迅先生也曾教导我们:“教育植根于爱。”著名的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孩子是在爱心的陪护下成长的,但这种“爱”不是溺爱!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在爱心教育中成长的同时,要让孩子们懂得“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语)

3、用合作教育给青少年的情感注入青春活力

        当今世界是个多元的世界,而多元世界的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合作,也就是说,只有合作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惟有具备强烈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著名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语)我们要让所有的青少年朋友懂得:“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因为合作,就可以把合作者当“镜子”来认识自己,取长补短;因为合作,就会有朋友和交流,远离孤独;因为合作,就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因为合作,就有力量搏击生活,提升整体实力;因为合作,我们的青少年才能充满青春的活力,在阳光的时代,做阳光的事业,成为阳光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社会契约论》(法·卢梭)    《郭沫若文集》(郭沫若)

    (文中数据采自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网、中国心理网)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