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别人先入为主

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这里,曹操便犯了先入为主的毛病,落入了“沉锚效应”的怪圈。

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关于第一印象,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让两位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他要求甲生尽可能地做对前15道题,而要求乙生尽可能地做对

后15道题,然后让一组被试者对甲乙两生作出评价,结果被试者大多认为甲生比乙生聪明。这就是著名的第一印象反映。由此可见,第一印象对

人们心理产生的重要影响。

第一印象在求职面试及谈朋友时作用最为突出。上海一家金融企业的人事主管正在主持面试,一位相貌不错、西装革履的小伙子走了进来。整体

一看,主管对此人印象不错。在接下来的面谈中,小伙子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主管比较满意。面试结束时,主管站起来与小伙子握手告别,忽

然发现小伙子领带头上黑乎乎一片,满是污迹,心中的好感顿时荡然无存。当然,这个小伙子也失去了进入该企业的机会。

求职如此,谈朋友更是如此。许多女孩在与男孩初次见面后便不愿再交往下去,问其原因,像只“沉锚”一样,左右着人们的选择与决策。有人

做过分析,第一信息75%左右了人们对一个人、一个事物、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感受,而且很少会改变其最初的判断。


第一印象是只“沉锚”,先入为主也是一只“沉锚”,先入为主是区别于第一印象的一个词,其词义为:先接受一种说法或思想,以为是正确的

而有了成见,后来就再也不容易接受别的说法和思想。我们从小就接受无神论思想,对欧洲人、印度人的宗教热情难以理解;听惯了“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的说法,当别人问起哪里最美时,便会不假思索地举出苏州和杭州,虽然连两座城市的模样都未曾见过;听别人常说某学者学识渊博,

未曾相见就肃然起敬……先入为主同样会作为第一信息左右我们的判断,决定我们的行为。罗贯中在《 三国演义》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先入为主

的经典案例: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

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

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

起望西奔走。

这里,曹操便犯了先入为主的毛病,落入了“沉锚效应”的怪圈。首先,对关羽的钟爱导致他对关羽的话不加分析地接受,其次,关羽勇武绝伦都

激赞张飞,这两个先入的条件直接左右了曹操的判断,决定了他的行动。多智、多诈、多疑如曹丞相,尚且如此,足见“沉锚效应”之威力。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