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孝文化下的夫妻关系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新,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儒家文化认为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从此产生。很多人不知道以前我们国家选举人才是举孝廉,地方上选举人才的时候就是看这个人是否有孝道。孝敬父母,到后面的为君主办事,是一气呵成的。自汉代以来,由于文化断层,人们对格物的解释出现很大的问题。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新,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这句话出自清代的著作《围炉夜话》。儒家文化认为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从此产生。怎么去理解,孝者,所以事君也。很多人不知道以前我们国家选举人才是举孝廉,地方上选举人才的时候就是看这个人是否有孝道。孝敬父母,到后面的为君主办事,是一气呵成的。如果一个人在家里不听从父母,不尊敬父母,可想到了工作岗位上,服从性就不会那么好。

      现在提出一个愚孝的问题,矛盾点一般都落在当自己小家庭和原生家庭出现矛盾,一般都是男的一方,不顾伴侣的感受,顺从父母的要求。实际上呢,以我的观点,不是愚孝的问题,而是不孝的问题。中华孝道代表首推舜,舜的爸爸顽,心不则德义之经,母亲嚚,愚蠢而顽固的意思,弟劣,用现在的话生性顽劣。舜面对这么复杂,各色的家庭成员,却能极尽孝道,把家庭关系搞得十分和谐,被推举为国家的首领。为了考核舜的人品,尧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同时嫁给了舜,舜也能够能使两姐妹相处得非常融洽。所以说孝的背后是一种能力和态度,使身边的人都能满意。

      虽然我们的文化中首推孝,实际上孝是非常难做到的,如何才能做到,儒家思想里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这,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家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们的古人的话逻辑关系是非常强的,最后落在格物,什么叫格物呢,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自汉代以来,由于文化断层,人们对格物的解释出现很大的问题。我的理解是“格”是一个动作,物是指东西,格物是把一个东西做理解规整,这样一个动作。物格知至,在规整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这一类的事物该如何去处理,那一类的事情又如何办。然后知道了之后才能意诚、心正、才能做到修身。到修身这一步基本完成了我们心理学上面所说的知情意的过程。从感觉、认知、情感、意志力。所以矛盾的起点都落在感觉上,我感觉是这样的,你的感觉是那样的,但实际到从感觉到行动力要走好几个阶梯到结果。所以一开始的感觉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古人提出的物格就是要有一套如何理解自己,理解环境,理解自己和环境的关系,这样的一套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心理框架。以物格起点,做到修身,才有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什么说孝道是最重要的,因为孝面对的是自己的父母,不出意外一辈子和你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如果你能和自己的父母相处好,孝的状态一定是父母也高兴,孩子也开心。如果相处得不好,父母顺心,孩子糟心;或者父母操心,孩子烦心,这样如何是一个好的状态呢?

       现在对于孝这一从古至今的主流文化,也面临被排挤的尴尬处境,有人提出了愚孝,非常委婉地一部分得否定孝,也形成一个亚文化了。我对此的观点,不是愚孝,而是不孝,对于直接听从父母安排却和妻子或者伴侣出现不和这样的处理方式呢就没有达到孝的境界。实际上作为另一方的伴侣,反对的并不是因为我不想为父母付出,而实际上是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不被尊重才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任何一种关系中一大杀伤武器。

 

     

谢谢大家的阅读,希望我们分享彼此的智慧,拥抱幸福的人生。

上一篇:信任的力量
下一篇:螃蟹咬爸爸啦!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