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痛苦的话,不努力也没关系” | 人生最大的课题不是对抗,而是和解

抑郁症并非“名人病”或“富贵病”,它不分年龄、性别或职业,每个抑郁症患者身上都背负着时代烙下的伤痛。“我看起来没事,其实碰一下就想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偶尔陷入的低谷,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却是日常。两条鲜活的生命,在这个7月陨落。2018年6月5日,刘爱平校长跳楼身亡。贝宁顿这样的名人自杀,大众无疑是震惊的。

抑郁症并非“名人病”或“富贵病”,它不分年龄、性别或职业,每个抑郁症患者身上都背负着时代烙下的伤痛。


有一条微博曾经道出许多人的心声:

和老一辈崩溃了就歇斯底里地摔门砸东西不一样,当代人崩溃起来是毫无声息的,甚至连一点迹象都没有。

很多年轻人看上去是快乐的、勤奋工作的、也可能是积极乐观的,但这些或许都是假象,他们的内心其实已经完全崩溃了,你碰一下他,他就可能想死了。

“我看起来没事,其实碰一下就想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偶尔陷入的低谷,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却是日常。


01

35岁女教师携女自杀身亡

那些从不生病的老师,其实早已遍体鳞伤


上个月,35岁女教师携女自杀的消息,一时间在朋友圈传得沸沸扬扬,这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深深戳痛了教师群体的心。

张会芳老师自杀前,留下了一份沉重的遗书:

走了,我终就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临走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生活也毫无乐趣,无法接受现在这个面目全非的自己,给亲人带来伤害真的很抱歉。我是自己走的,孩子是我带走的,我认为这是对她们好,一切不再解释。我所有财产、物品,一切都归爱人李国民处理。

——张会芳绝笔

刚休完产假的她被要求带高三学生,工作的繁重和照顾新生宝宝的辛苦,让她身心疲惫,终究患上了抑郁症。

性格内向的她能忍则忍,独自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把身体的病痛埋在心底,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工作,最后积劳成疾。

两条鲜活的生命,在这个7月陨落。

别说是一个柔弱的女教师了,就连赣州四中校长刘爱平,这个江西省的特级教师,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常人眼里优秀且出色的赣州市十佳校长,也难逃抑郁症魔爪。

2018年6月5日,刘爱平校长跳楼身亡。

大众似乎从来都没有关注过教师这个群体的身心健康。他们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畏严寒风雨,终日坚守讲台,殊不知,这些看上去不会生病的老师,其实早已遍体鳞伤。


02

可能因为世界越来越喧嚣繁忙,

抑郁症患者也越来越“不动声色”。


外网上有这么一组照片,叫Depression Has No Face(抑郁是看不出来的),全世界的抑郁症患者和亲属晒出了他们的“笑容”。

其中就有17年7月份自杀的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

贝宁顿的妻子说:“这是我的丈夫自杀前几天留下的照片。他心里已经有了自杀的念头,只是我们不知道。”

每一张照片都是这样,他们笑脸迎人、一切如常,可是也许只在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就会悄无声息地崩溃,甚至沮丧到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人们给这种状态取了一个名字:微笑抑郁。

安东尼?波登,一个曾被选为拥有全美最让人羡慕生活的人,他热爱冒险、享受并和人们分享美食,喜欢周游世界,有着上亿资产……谁也没想到他会突然自杀。

“我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如果我还不开心,那就是我的想象世界出了问题。”这是他一次接受采访时对自己工作的评价。

但他骨子里是悲观的。他经历过战争,他看到过人性的极恶和极善。他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人,可以真正改变人性,他对世界的态度本质上是悲观的。

听闻安东尼?波登、查斯特?贝宁顿这样的名人自杀,大众无疑是震惊的。

震惊的主要原因跟他们塑造的形象有关,他们是「贩卖快乐」的名人,是大众生活的偶像,他们象征着自由、勇敢、快乐和探险,「快乐的人」怎么可能会自杀呢?

或许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是什么。

而不少人对抑郁症患者,也常常抱有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一个人怎么会因为心情不好而自杀呢?


03

面对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那就是,收起你的自以为是。


他们不是无病呻吟,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里的医生,把抑郁称为“心灵的感冒”。

抑郁症患者之所以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病情,常常是出于大环境的恶意。

香港名嘴查小欣曾谈起张国荣说:“为什么忧郁症会杀了他?因为他不敢跟人家讲,十年前你告诉人家有忧郁症,人家说你是神经病。”

不是软弱、不是矫情、不是性格出了问题、不是简单的负能量爆棚,抑郁症是一种切实存在的病症,它很严重,即便那个人看起来依旧微笑如往常。


04

我们眼中的“理所当然”,

在他们看来是已经完全丢失掉的另一面。


去年12月18日,韩国男团SHINee成员金钟铉因抑郁症在住宅烧炭自杀。金钟铉在他的遗书里这样写:

“我从里面开始出了故障,一点一点啃噬我的抑郁最终将我吞噬。”

“如果问我为什么走了,那是因为太辛苦了。”

“我并没有做错任何事……请不要再说那些不懂装懂的话了,竟然让我找为什么觉得辛苦的原因。 ”

“为什么你会觉得没意思?”

“为什么你会觉得很痛苦?”

“为什么你会低落到要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喜欢问为什么,但对那些不动声色的抑郁症患者来说,毫无意义。

他们明白自己出了问题,他们也想知道为什么是自己出了问题,而旁人的追问在此时听起来更像逼迫。

浮现出自杀念头的人,往往有很多负面的认知和情绪。身边人出于关心,往往急于纠正这些负面的念头:

“我觉得活着真没什么意思。”

“活着怎么能没有意思呢,这么想就不对!你看……多有意思啊!”

“我心理压力真的很大,快受不了了。”

“你就是想的太多了。你压力还大,那我们这样的活不活了。”

然而,我们眼中的“理所当然”,在他们看来是已经完全丢失掉的另一面。

当我们怀着善意去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时,反而会让他们更加有挫败感:好像应该很容易吧,可是我完全都做不到,看来我真的没用。

他们早就在笑容背后与黑暗进行了持久的缠斗,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转还的。

急切地全面否定并不会让Ta转变想法,只会让他感受到不被接纳、不被理解,反而陷入更加糟糕的心境。

会让Ta在下次想要向人倾诉时,不再信任,选择沉默。


05

如果你不是真正地快乐

请卸下微笑的保护色


在短片《不能说的秘密》中,27岁的Doug Leddin,这个患有抑郁症的爱尔兰男人用乐观积极正能量的假象将真实的自己隐藏了10年。

过去的10年,他过着两种不同的人生。经过10年的沉默,Doug的情况好转了,因为他终于说出了他想说的话。

“我们其实最恐惧的是害怕不被我们的朋友理解,我们会失去他们。我们的家庭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不明白,但这(抑郁症)只是一个在我们内心深处坚信的耻辱。”

“抑郁症跟折断了胳膊不一样,但这个社会如果你折断了胳膊,人们会愿意帮助你,他们会帮助你开门,帮你拿包。可我们感觉,作为一个患者,如果你倾吐你的精神健康问题,人们会想要逃走。”

“我想鼓励到正经受抑郁症折磨的人们,打开心扉说出来,这是击败这个耻辱唯一的方法。如果我们仍然害怕说出这个问题,那我们怎么能指望找到一个出口呢?”

“去年,在爱尔兰,因抑郁症死去的有550多人。这比在爱尔兰,因车祸死去的人还多,但我们已经很熟悉安全驾驶的广告,这很好,但我们需要开始谈论抑郁症了。”


在痛苦感这件事情上,

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在中国,每15个成年人里有1个抑郁症患者,也许我们身边就有,但他们是隐身的,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抑郁症。

抑郁症并非“名人病”或“富贵病”,它不分年龄、性别或职业,每个抑郁症患者身上都背负着时代烙下的伤痛。

无知无助,最后变为无望。

失去信心,往往是压垮抑郁症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观念的扭曲、信息的匮乏、资源的紧缺,让无数患者和家属迷失在求医治病的路上。

抑郁不可怕,求助是一种勇敢,而我们一直都在!

- END -


本文来源于:心理老资料网(微信号:yidianling0)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