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心理幻觉—你中了吗?

对现实的过度自信。高考答案公布后,你的估分是否比实际分数要高?研究发现,90%的司机都相信自己的车技高于平均水平,但你想想看这怎么可能呢?不仅于此,人们在评价自己的道德、包容性、健康、吸引力、工作能力、聪明才智时,都会有这种迷之自信。对他人的虚假揣测。只是因为你受焦点效应的影响了。

1、心理幻觉之迷之自信

对现实的过度自信。

高考答案公布后,你的估分是否比实际分数要高?

这种迷之自信,无时无刻不再发生,比如优于平均效应:

研究发现,90%的司机都相信自己的车技高于平均水平,但你想想看这怎么可能呢?再怎么算,高于平均水平的也只有50%。

即便是专业人士,如律师、经济学家,也多少会过度自信,一项研究发现68%的律师认为自己会胜诉,更有研究表明,许多经济学家的对经济走向的预测,还不如抛硬币来得准确……

不仅于此,人们在评价自己的道德、包容性、健康、吸引力、工作能力、聪明才智时,都会有这种迷之自信。

2、心理幻觉之盲目乐观

对未来的盲目乐观。

有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洗车的的,小女儿是卖雨伞的,老太太很庝爱两个女儿,但又没有钱,不能帮上她们,只有为她们有更多的担心。睛天的时候,她会为小女儿担心雨伞卖不出去,阴天的时候又担心大女儿的生意不好,因此,老太太每天都在忧伤中度过。后来,一位智者知道了,想帮助老人解决这个问题,他告诉老人,你每天应该高兴才对,老人想不通,智者讲,睛天的时候你应为大女儿高兴,会有很多人有洗车的需求,阴天的时候你要为小女儿高兴,会有很多人买她的雨伞的,老太太听后,就全明白了,从此也就每天都快乐起来了,同样的事,因想法不同,所以,心情也就不同的。

适度乐观当然好,但不切实际的乐观却得付出代价。


3、心理幻觉之虚假揣测

对他人的虚假揣测。

如果你喜欢同班的小红,上课时不时瞄上一瞄,即便碰巧对上眼,可能也会脸红心跳:“哎,她是不是也喜欢我……要不然怎么和我对眼呢!”

甚至:“如果我们对另一个人产生了性兴趣,我们也许会高估对方对自己的欲望。”—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这种对他人的虚假揣测,又称焦点效应:

我们往往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

公开场合演讲,也会有焦点效应,比如很多人非常在意自己的小失误、腿抖、手抖,害怕台下观众挑刺儿,臊红了脸。但可能恰好相反,没多少人在意你的紧张,甚至没多少人在意你的小失误。

紧张本身并无大碍,是人都会紧张,问题往往出在有的人害怕紧张本身,觉得台下观众都看在眼里,好生尴尬……只是因为你受焦点效应的影响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