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被爱,无惧溺爱

你与孩子之间,并没有真正的所谓“溺爱”。对每一位倾其所有的父母而言,不自觉地付出投入,无疑是在宣布,对孩子的爱是无限的。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一粒等待绽放的种子,离不开光和雨露,等待浇灌,等待成长,爱必定意味着不可或缺,它的决定性,无疑不可替代。无法被满足的需求,是因为孩子无法获得内心对爱与关注的需要。

你与孩子之间,并没有真正的所谓“溺爱”。

对每一位倾其所有的父母而言,不自觉地付出投入,无疑是在宣布,对孩子的爱是无限的。

在时间上,那个期限一定是永远。

在空间上,无论孩子身处何方,都无碍那份牵挂,距离只会让牵挂更强烈。

这无可厚非。

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一粒等待绽放的种子,离不开光和雨露,等待浇灌,等待成长,爱必定意味着不可或缺,它的决定性,无疑不可替代。

因为它是呵护生命的光和热,决定是否绽放还是过早凋谢。

爱能孕育成长的孩子,滋养孩子的成长,这一点而言,它的给予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一个内心空空如也的孩子,必定会不断向父母索取。

因为太缺乏被爱的感受,就会诉求用其他替而代之。

于是,物质上的需求往往注定会层层升级,但内心的精神世界却是层层降级。

如前文所说,父母通常会倾其所有,满足孩子。

然而,遗憾的是,你所给予的并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这才是个问题。

无法被满足的需求,是因为孩子无法获得内心对爱与关注的需要。

于是只能化作贴补不完的欲望,而这正是内心空洞的写照。

当孩子的内心如同一个巨大的漏斗,注定是无法被填满的。

你只会发现,那个每求必应的孩子,并未如你所愿。

反叛、出格、没规矩、目中无人,自私、冷漠……综合于一身。

你不断的给予并没有填满ta,反而让这个缺口越撑越大。

所谓的溺爱,如同海洋,更像是汪洋,让孩子淹没在茫茫汪洋之中,带来飘无不定的感受,这让人恐惧不安。

为此,能游到彼岸,寻求一个可以栖息的港湾,变得可望不可及。

当父母无法带给孩子所需要的港湾时,溺爱,等同于溺水。

父母所认为的付出丝毫没法让孩子有被爱的感觉。

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当孩子从未品尝到真正被爱的滋味,没有真正的共处,没有心与心联结在一起的感觉,那个与自己最重要的父母,只会与自己渐行渐远。

父母所谓的溺爱,只会让这种缺失感,有增无减,孩子的无端要求也会更多,父母越多付出只会越多地付之东流。

因为,溺爱并不是爱。

爱始于我们,始于有你有ta的关系,而这种伴其一生的关系,始于被爱。

从婴孩起,一切成长始于能够被爱。

当被爱,一个鲜活个体才有了可以成为个体的可能,才有了一种坚信自己的力量。

这对任何孩子而言,具有无可替换的意义。

当被爱,孩子才会拥有可以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条件,拥有了不再惧怕孤独的条件。

这也是日后能坦然面对生活中各种不如意的重要起点。

被爱是一种肯定,肯定之中,孩子才能坚定地前行,因为即使回头,也总有人在身后。

最初与母体分离之时,不安全的感觉,迷惑且不安,让孩子时刻都在寻求爱的依靠,找到自己的归属。

如果知道被爱,这一切皆可得。

这也是让孩子能够在未来的成长中安然度过种种不可承受之痛,走向独立,成为自己的基础。

其实所谓孩子的不可控的欲望并不是根本问题。

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都会有那些欲望要求,这些并不关乎品质,区别只是当孩子地需求始终都无法被满足时,那才关乎品质。

而一个被爱的孩子是完全可以被满足的。

因为内心有一个实底的杯子,而非空心的漏斗。

而塑造孩子内心的充实,需要真正能够看见孩子,看到孩子向你呐喊背后的真实含义。

爱孩子,最终是为了让孩子成就ta的自我,而父母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地为了成就未完成的自己。那些自己所谓的遗憾和错过,为了不能让孩子重蹈所谓的覆辙,让“溺爱”成为父母的某种投资,自己未尽遗憾的投资。

你的爱成为孩子生命不可承受之“爱”。

在你真正看见孩子的时候,你才有机会走进孩子的世界,孩子也才能走进你的世界,孩子和你才能成为“我们”。

我们一起生活,我们一起成长,我们一起面对,我们一起让我们幸福,我们一起迎接未来的日月星光,无论风雨,还是平淡,我们终将在一起,不会分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