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者觉得全世界都与自己为敌

另外,哲学家尼采同样也是一名悲观主义者,但是与叔本华不同的是,他自称为“强力悲观主义”“理智悲观主义”。

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从同一扇窗望出去,有人看到一地泥泞,有人却看到满天繁星。”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同人拥有不同的心态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意识不同,当意识贯彻在人的决策过程中所出现的决策倾向也会不同,这样就有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

悲观属于精神层面,是由于自我感觉失调而引起的一种安全感缺失、自我指责、对预期的负性思维方式等,同时还会在器官层面表现出来,比如抑郁、神经衰弱、神情恍惚等症状。悲观的人往往具有意志相对脆弱、过分自责、生性胆小等共性,悲观主义者往往是由于长期适应欲求不满的状态并且长期处于情绪的低水平活动中,他们总会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对抗负向影响,并且认为这种负面影响是很巨大的。

很多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悲剧主义者,他们毕生都在研究悲观的人生。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如同上好弦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是悲剧主义的最典型诠释。在叔本华看来,欲望就是痛苦的化身,而人生于世上,就会存在各种欲望。另外,哲学家尼采同样也是一名悲观主义者,但是与叔本华不同的是,他自称为“强力悲观主义”“理智悲观主义”。尼采的悲观主义是基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之上的创新,他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悲剧,人的一生中存在着各种的痛苦和恐惧,但是他选择了直面这种悲惨,他在与悲剧的抗争中获得生存的欲望,体验生存的快慰。

悲观主义者往往思维模式比较单一,内心比较争强好胜,对于人际关系也往往会陷入恐惧的状态。过度的悲观者往往是用自我的经验和感觉往前走。当然,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是想象力丰富、高智商的表现,但是这样就容易使个体将曾经的错误意识再度放大。

悲观主义者很少会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他们一直觉得自己会犯错,所以导致行动上真的出错。很多悲观主义者认为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走出悲观的泥沼呢?

1.调整认知

悲观主义者对自己往往会产生一种歪曲、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比别人差,遇到问题也总往坏处想。如果能够调整自己的这些错误认知,学会接受自己、正视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就能够逐渐走出悲观。

2.改变归因

悲观主义者总是将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而自己对于失败又无能为力,于是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悲观。其实,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除了自身的一些原因以外,还有很多客观的无法自控的因素,你必须学会正确地归因,不要把一切问题都归结到自己身上。

3.从容应对

当困难或问题出现时,悲观主义者往往选择自责、退缩。这样的应对方式无疑是消极的,对于解决问题或战胜困难毫无帮助。因此,你应该学会调节自己应对问题与困难的方式,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从容应对。

4.树立自信

悲观主义者往往也很自卑,很难获得对于过去成功的体验,对此心理学家指出,帮助悲观主义者树立自信,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到成功,更容易变得乐观。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