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收获藏在时间的有效利用里

但慢慢地,你确实在一点点的做到了。这个过程里,个人的心理成长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其次在方法层面,时间的管理也帮助我能做更多的事情。看过著名学者季羡林、经济学家茅于轼的自传,他们在自己研究领域有着出众的成果,同时还担负很多社会和行政职务,时间对于他们非常的稀缺。

你的收获藏在时间的有效利用里

盘点这几年我做的事情,让我暗暗有些吃惊。担任单位部门领导是我的本职工作,业务时间里我做留守儿童走访项目、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一年半以来参加每周网络长程课程、两年来坚持不间断参与学习心理学地面和其他短程网络课程、每周接受个人体验、接听倾听热线、进行心理咨询、每天瑜伽冥想练习、两年时间阅读了几十本书籍,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还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照顾家庭,料理家务……写到这里,回头看看,真的怀疑自己真有这么厉害,描述好像得仿佛是“隔壁家的孩子”,但这确实都发生了。几年前,我也和身边的同事一样,每天上班忙忙碌碌,回家辛辛苦苦,似乎能把这些应付妥当就已经不错了,从没有想过自己还会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更不敢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但慢慢地,你确实在一点点的做到了。这个过程里,个人的心理成长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其次在方法层面,时间的管理也帮助我能做更多的事情。我想说一下我的一点点经验。

一、事项计划本,时间管理的法宝。

对我来说,每天始于事项计划本,终于事项计划本。每天我会把今天或近期要完成的事情及时列在本子上,然后对照着一条条的去做。完成一件打一个勾,每天下班前,核对一遍,未完成的在前面画圈。每天这样的程序可以让自己了解一天的工作量,并计划好明天的事情。要提到的是,这里面有一些小的技巧。首先,不要忽视那些细小的事情,觉得不值得去记录下来。其实你恰恰需要从这些小事开始去给自己增加信心和成就感。比如我会把给某人打一个简短的电话,记得带某些东西回家等等简单的小事记下来然后去完成,做完后一定美美地在任务前面画一个勾。看着这个被你干掉的事情,你会有一种踏实的心情去做下一件事情。其次,及时捕捉到脑子里想到的要做的各种事情,无论大小,及时记录很重要。及时记录想到的需要处理事情是防止你很可能会马上忘记,我们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耽误一些事情,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及时记下来相当于让自己当下安心,能够不受干扰的去想后面的事情。否则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会一直纠结这件事情,要么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要么想该怎么办呢?这样会影响到其他事情处理的效率。记下来,我们会放心的告诉自己:等会我会留出专门时间来办理,它不会被忘掉,它会在稍后处理,我现在可以安心想下面的事情了。

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每天能处理的事情会逐渐增多,更重要的是你会感觉自己越来越能掌握自己的节奏,这种对自己的掌控感和成就感其实是一种良性的动力,你会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有能量。

二、零碎的时间不可忽略。

看过著名学者季羡林、经济学家茅于轼的自传,他们在自己研究领域有着出众的成果,同时还担负很多社会和行政职务,时间对于他们非常的稀缺。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对零碎时间或者看似被占用的时间有着高效的运用。比如,我从中学习到到并一直在运用且颇为受益的便是开会时间可以“多任务处理”。一般开会大家会觉得这段时间被占用了,无法去做别的事情。而季羡林先生被很多不可推脱的社会事务占用,但他会利用开会背单词、思考问题。于是我现在在开会时会把工作待办的文件带去处理。大家知道,会议很多时候的利用并不高效,很多人要么走神,要么滑手机,所以这个时间你是可以用来做自己手头的工作。于是我工作完成的进度大大提前,那么多余的时间不就是我赚到的吗?

再一个就是上班尽可能不去聊天。茅于轼的同事回忆说,当时大家在一个大办公室办公,他基本不会与别人聊天,而且不会被嘈杂的环境影响,专心看书、工作。我们在工作场合,大家因为工作关系来来往往,问候一下,扯个闲话是很平常的事,虽然时间不多,但积少成多,一天少则几十分钟,多则两三个小时。对于时间紧缺的我来说,聊天也逐渐戒掉。除了把闲散时间抓住以外,还有的好处就是别人一旦了解到你不喜欢聊天就很少来打扰你,你可以安心做事而不必去想这样不理别人会不会得罪人。同时,慢慢的你会发现在你习惯屏蔽聊天闲话后,你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做事情更高效。同样的每天八小时,你却做出了多出别人一倍的工作量。是不是又有赚到的感觉?

再比如,我出门办事如果需要等待的时间比较长,我是一定会带上一本书,搭乘高铁、带孩子看病(同时,我会让孩子也带着书)等医生、坐地铁,我都会拿出来阅读;每天上下班开车,我是会坚持听各类音频课程或者知识类的节目,每天要吸收到新的知识养分;中午我散步,这期间我会听一些诗歌、散文之类的文章,涵养性情……。只要你真的在意时间,你会发现可利用的时间是很多的。

三、业余规划出大块优质时间。

对我来说,晚上回家陪孩子,照顾家庭是重要职责,那么晚上在家的时间基本不属于我个人。但那么多事情要做,怎么办?你得去找。同样在季羡林先生的自传里我看到,身为北大副校长的他白天行政事务非常繁忙,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学问,于是他每天清晨是四点起床开始工作,到八点出门上班,这样有了高效优质的四个小时,他后来很多著作就是在这期间写的。大家也一定记得美国篮球明星神一样的科比那句名言:你知道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还有,日本妈妈吉田生了五个娃,还上班,同时考取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等等这些事例,无一不告诉你,比你忙的人很多,但他们比你更会利用时间。我也深受启发,于是我这种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人开始了几十年生物钟的改变,为了争取一些不被孩子打扰到的自己时间,我每天随着孩子一同作息,每天一起十点钟以前上床,早晨五点起床,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早上这段时间对我来说很珍贵,我会做一段瑜伽或者正念练习,然后开始学习、听课、看书,我大部分的心理学的课程的学习也都在这个时间里完成。

说这些,并不想说自己有多厉害,其实和大家一样只是想做一个让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丰沛的人,然后不知不觉就会去做。不要觉得优秀的人离你很远,如果你找对方向,用对方法,你会发现你也可以慢慢做到。试着去做,改变真的可以发生!


上一篇:学会爱自己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