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言豪语话责任 二

于是便祈求向外寻求并听从朋友、上司或者专家的建议,以逃避自己该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责任。谘商师协助个案觉察责任时,很快会发现另一种现象,就是书中所提到的「内疚」。

责任这个词,是个抽象却又让人又敬又畏的词。大多人感受到的责任可能有千千百百种,有当学生的责任、当老师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生存的责任。但大体来说责任可以归类成两种类型,一种叫做「为他人负责」,也就是为自己为了满足他人的眼光与期望,所做出来的一切行为,并且为这样的行为负责;而第二个层次的负责,则是「对自己负责」,为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愿意承担责任跟接收的心态。而这种种心态中,我们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汲汲营营了大半生却只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不断满足他人的需求。直到某天内心疲惫了之后,却发现自己只是为了他人作嫁衣。直到了那时候才会忽然灵光乍现:「阿~原来我没有一天为了自己而活着为我自己负责」
例如:你为公司奋斗了几十年,每天为了赢得上司的肯定或者同事的认同,努力的加班,连家也不回,妻子儿女没时间顾,但当公司因为你的努力发展良好,而你却在垂垂老矣时收到一纸开除令。那时才发现自己努力了这么久,但现实上的自己却早已一无所有。
又好比:你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在学校的时候去争取好成绩。放弃了跟朋友出去逛街、购物、唱歌 交异性朋友的时间,去考所谓”有前途”的科系或者名校。只是为了希望扮演好父母眼中那个听话的乖宝宝,到最后却过着一点都不快乐的生活而感到孤单与无助。
上述的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显。姑且先不论你是活在「为他人负责」的人群中,或者是已经到达第二层次,能够「自己负责的人」。无论是哪种,都只是个人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而本文想要探讨的内容是,如何从对他人负责的框架中跳脱出来,而了解如何真实的对自己负责。
一、.相信你是自由的,而且是注定自由的。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的大师尚—保罗.沙特(Jean-Paul Sartre)说过:「人不但是自由的,而且是注定自由的」,沙特所说的自由的观念,不只是为世界负责(对世界注入意义),也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起完全的责任,不只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也要为自己没做的行动而负责。用白话点的说法就是,透过你活着的所有生活经验去创造出你想要生活的世界的样子。你不仅要为了建造你所想要的世界付出努力,也必须为了你没有付出的努力而产生的结果而负责。
举个中国古老的例子来说: 我今天想要建造一座山,我必须每天不停的挑土去建造这座山,这是我为自己的行动负责,而当山建造将近完成,只差山间的两担土
而我最后觉得这两担土挑上去太难,我选择放弃,不做了。这是我自由做主的展现,也是我的选择,但我也要为了这个决定而负责,接受山没有完成的结果,过程中我可以自由不受限的做出任何”选择”所以我必须要了解到,我是自由的,但我也必须要为我的自由付出相应的代价
二、了解自己的责任,并且不逃避。
承如上述,我们的认知构筑了我们的世界,这个世界会是甚么样子,我们可以自由想像,当这个想像中的世界是否会成真,关键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许多人连自己的问题都无法界定,对自己的世界该如何成型都感到迷惘,又如何能做出选择呢?这件事本身就是问题所在。德国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希,.佛洛姆说的逃避自由,其意义就在这里。
以下举出存在心理治疗书中所提,避免觉察责任的常见防卫机制,也就是所谓的逃避自由的类型:
1、强迫性,这类型的人认为自己是环境的受害者,受到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支配,但是事实上,您拥有改善环境,或者离开这个环境的自由,当你选择继续成为这个环境的受害者时,就必须承担成为这个受害者的不便与痛苦的结果。
2、转换责任,也就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这种类型我们比较常见于怪罪他人的人们,他认为自己所有的不顺利,都是别人所造成,比如怀才不遇,是因为别人不懂得欣赏他的才能,感情不顺是因为别人眼光短浅只看外貌或权势不懂得他的感情,看不见他的长处。
3、否认,意指当事人不断把自己视为受害者。这类型的人喜欢躲在他人的权威下生存,把自己放在一个无辜受害者的角色,以逃避责任。比如说我也很想跟大家出游,但是我妈妈不准,或者这个政策我也觉得不合哩,但是是上层决定我没有办法做任何事情,我也是受害者。
4、失控,短暂的情绪失控或失常,借此逃避责任。这种比较偏向所谓的歇斯底里、无理取闹、冷战等类型,比较容易出现在父母亲管教孩子,与家庭情感问题上见到这样的案例。
5、逃避自主,指病人拒绝当自己的父母亲。这类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多人在人生的目标,与职场上,生活自主上一旦获得自由与选择的权利,便会不知所措,因为长期以来都有个框架在生活中,(比如听从父母、老师、上司等指令)当框架消失后就会发现,自己产生了一种焦虑,不知未来该怎么做。于是便祈求向外寻求并听从朋友、上司或者专家的建议,以逃避自己该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责任。
因此心理谘商师在碰到上述五种类型的个案时,如何帮助个案学会承担责任的第一步是采纳承担责任的态度,治疗师所有的介入都围绕在这个框架下运作,当病人哀叹自己的生活处境时,就问他是怎么把它创造出来的。书中提到要达到以上的效果,此时此地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也就是所谓的立即性,专注当下),谘询师透过觉察与病人的互动情形,然后将它回应给病人明白。运用此技术,谘询师的真诚回馈可以让病人清楚看见自己是怎么制造和逃避问题的。而有效的治疗不仅会让个案学会从他人身上可以得到什么,也会让个案学会从他人身上得不到什么。在觉察与立即性的技巧上,也普遍成为现在心理谘商界中常用语强调的技巧
如完形疗法所用的空椅、现实治疗法、正念内观学派许许多多的技术,大多数会采用这些技巧并且实际运用。
三、倾听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潜能。
谘商师协助个案觉察责任时,很快会发现另一种现象,就是书中所提到的「内疚」。存在主义的内疚的定义为「未发挥自己潜力所造成的存在性内疚。」也就是所谓的忽视自己的潜力或者是书中所提到:「愧对自己的可能性」,而当个案能觉察到这点时,便能往有效谘商的路上更进一步。如同罗洛梅所认为,存在性内疚是健康的,因为这表示我们能觉知到自己放在潜意识中的潜能。这也成了许多自我成长团体、潜能开发团体、常打出来的口号:「人世间最大的遗憾,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我本可以」。书种引用的审判一文中所说的审判依文所提到的。主角约瑟夫什么都没做,却被宣判有罪。他的罪并不是因为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没有尽力去做!他违背了自己的命运,书中的神父叫主角认罪的情结的象征着来自人们内心潜意识中的呼喊,但看人们是选择接受还是忽略。
存在主义所提到的助人与治疗方法,便在于治疗师要能体会个案看出他的责任,倾听自己的声音,,并引导个案自我实现的向导,让他投入真正的使命,「决心成为自己」,进而找出有效能的改变,解决个案的困扰与苦恼,才是有效与治本的方法。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