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自己有不完美

有的人对自己特别挑剔,不接受自己一点点的不完美。有个朋友爱在朋友圈儿晒日常,晒完了又问我是不是自己不太成熟,因为她发现成熟的人都不怎么发朋友圈儿。在朋友圈儿发状态的人都有一颗单纯的心,那么年轻,那么热烈,比起沧桑的成熟,这又如何不好?也许自己以后忙起来发的朋友圈儿少了,这也只是自然的改变,哪一种状态都值得自己接受。

有的人对自己特别挑剔,不接受自己一点点的不完美。

健全的人格真的是很美的,但看你怎么定义,有时人的一点小毛病、性格的一点小特色算不上性格的缺陷。

有个朋友爱在朋友圈儿晒日常,晒完了又问我是不是自己不太成熟,因为她发现成熟的人都不怎么发朋友圈儿。

我说成熟意味着不纠结。在朋友圈儿发状态的人都有一颗单纯的心,那么年轻,那么热烈,比起沧桑的成熟,这又如何不好?只要能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一辈子活在童心之中又有何妨?也许自己以后忙起来发的朋友圈儿少了,这也只是自然的改变,哪一种状态都值得自己接受。

就算我有一点儿小毛病,只要这个毛病没有影响社会,没有触及道德,有一点毛病又有何妨?人的生活在于自然的流动,我做了,我乐了,我在茫茫的天地间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即使有一些小毛病,只要这种毛病仍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危及他人,就仍然有它的价值,千人千面才组成芸芸众生,你让世界更多元化,你为世界贡献着独特的色彩。

琼瑶小说里的人物和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都是病态人格,却不妨碍我们喜欢她们,她们以自己的病态,伸展了我们想做而做不成的自己,那么至情至性,那么灵动可人,她们的存在让真性情的我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并且生发出更加热爱生活与人性的力量,感到生活的美好,这便是她们存在的价值。

作家李筱懿就写道:表面上看,黛玉有性格缺陷,却有三五知心好友;宝钗面面俱到,却让人敬而远之,爱不起来。所以,什么是真正的好人缘呢?是人脉的广度和宽度,还是人情的深度和密度?真正的好人缘未必是你和一堆人认识,而是你和那一两个人交心。

明朝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对于病态人格的人自身来说,少许的病态有时对他自身也是一种舒展,允许自己有一点儿不完美,有一点儿毛病,有一点儿病态,只要这种病态在自身的监控之下,被自己接纳,就对自己的健康有帮助。就像病中的呻吟的确能释放压力与痛苦。

接纳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与之共存。共存是心理自由由度高的表现,心理自由度高才会对世界宽容,对众生慈悲,你才会享受到一种从容的自由。所以接受自己是为了站到进步的踏板上。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