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最佳状态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方面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裕,身心健康方面的话题也随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殊不知,这只能说是心理正常没有精神病而已,心理健康程度是否处于良好状态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评估。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方面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裕,身心健康方面的话题也随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阶段人们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认知还是停留在比较粗浅的阶段,认为自己感知觉正常,行为自控,起居饮食自理,工作(学习)生活两不误就认为自己属于心理健康的人群之一。殊不知,这只能说是心理正常没有精神病而已,心理健康程度是否处于良好状态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评估。那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的最佳状态呢?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郭念锋教授早在1986年提出了对于心理健康的程度可以从“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这在心理学界得到广泛认可并延用至今的十个标准来进行评估。同时,心理健康还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是否拥有坚强的内心

在心理高度融洽的群体中,情绪渲染循环反应,对于内心不够坚强的人来说更容易因别人的一句无伤大雅的话语或者对自己的评价引起自己情绪的波动或者思想的动摇。内心不够坚强的人也会过度地依赖他人,不愿自己主动作选择和害怕承担后果,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容易退缩、逃避、易受打击。要培养自己坚强的内心,首先要学会辩证和客观地看待自己、接纳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行为和能力,多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和人生阅历,广交益友,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观。拥有坚强的内心才能不轻易受到环境和他人情绪的影响,我们的心理也会更健康。

2、是否具有战胜困境的意志力

人生,会有风光明媚的阶段,也难免会有困难重重、寸步难行的阶段,这是每个人生命当中的必经历程。我们都希望自己一生都能够平平稳稳、一帆风顺,同时也知道现实环境不会因我们的主观意愿而有所改变。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现实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遇到困境或挫折时的消极心态。当我们在困境或者挫折时感到焦虑、恐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困境面前给自己带来“”认为自己没有战胜困境的能力和意志力“”的负面暗示,自然而然也就不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去应对了。我们能做的是先不要给自己任何负面暗示,学会辩证、客观地看待事情和当前的处境,擅于使用自身和外界的资源,也要发掘自己内在的潜能,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情,相信自己凭着自己的能力、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力继续探索努力前行,度过这黎明前的黑暗后会看见最美丽的风景,让自己的经历成为传奇。

3、是否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不仅可以体现出我们的心境如何,同时还体现出我们的身心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对于大多数的上班族来说,白天是工作效率最高、精神状态最饱满的时候,到了晚上就会呈现出困倦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每天如此遵循着稳定而有节奏的客观规律循环往复,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生物钟。生物钟不仅调节着我们的作息时间,同时也调节着全身各器官的正常运作。生物钟紊乱有可能会引发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出现,不仅影响着生理健康,同时还容易引起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病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4、能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是保持良好稳定的工作状态的重要前提,同时也反映着我们的心理健康程度。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忙乱,背负着工作、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身心终日处于紧张状态,对心理素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要随时观察和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学会自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高效地利用休息时间让身心得到彻底地放松,通过运动、与朋友聊天、阅读等方式缓解情绪和压力,遵循科学合理的规律安排作息,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5、是否具有适当的社会交往能力

当一个人毫无原由地与亲朋好友断绝来往或者显得十分冷漠时,我们可称其为“社会接触不良”。但如果过分热情,与任何素不相识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也可以“一见如故”,不知疲倦地交谈甚欢,也可能会是一种躁狂状态。当处于抑郁的状态下,社会交往的动机也会下降。可见,社会交往能力可以反映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同时社会交往能力也应适度、适当。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人减轻孤独感和寂寞感,还能有效缓解情绪和压力,人际关系不良会让人产生情绪低落、苦恼、自卑等不良情绪。平时可以通过广交益友来扩大社交圈子,以互相尊重、真诚以待和彼此信任、宽容、理解和接纳来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互动当中也要注意沟通和表达的方式,既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擅于倾听和接纳别人的观点和需求,善于在双方的需求和目的中寻找彼此的共同点或平衡点将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互动中也要注意双方的肢体距离,肢体距离与双方的亲密程度相适应,肢体距离应随彼此间的亲密程度而有所调整。对于关系亲密的可以适当地缩短彼此间的肢体距离体现彼此的亲密度,彼此间的肢体距离过远既让对方感到被疏远,也体现出自己对这段亲密关系的防御心理,也是彼此之间不够信任和真诚的外在体现;对于关系一般的应适当地保持肢体距离,双方肢体距离过近容易让对方产生压迫感和防御心理,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

6、是否能客观、全面、准确地看待自己

心理健康程度可以体现在是否能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并能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有些人盲目自信地高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只看到自己的优点,骄傲平时自满、自以为是,可是当遇到挫折时就会倍感焦虑、绝望和巨大的挫败感;有些人则低估自己的实际价值和能力,内心自卑、自我价值感低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常常自我评判或者自我否定,使情绪低落、焦虑、抑郁,不管是盲目自信还是自卑的人其实都是没有客观、全面、准确地看待自己。只有通过自我观察、他人评价、社会比较、社会实践、反思总结来看待自己才显得恰如其分,不会因盲目的自负或者自卑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7、能否有效地调节情绪

在当今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有些人比较内敛,习惯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压抑着不仅容易导致情绪爆发或者行为失控,也会给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身心的健康。行为失控不仅是因为自身的行为自控力不足而引起,同时也是由于内心积聚了太多的负性情绪后的外显。我们应该对情绪适当地进行宣泄或者排解才能有效地避免出现严重的身心疾病或者避免出现行为失控。

8、能否保持相对平衡的良好心态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体现在能否始终保持平衡的良好心态。人生漫长,有得也会有失,这些都是人间常态,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却无法左右的事情。当自己拥有的或者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突然失去时,我们应学会从长远的角度来权衡利弊,这件事情给自己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我们又能为这些影响做哪些方面的调整或者改变这些都是需要仔细去分析和思考的。既要顾全大局不计较眼前得失,也要从失去中学会反思和总结,从容、淡定地面对和接纳世事的变化无常,勇敢、坚毅地使我们的人生得以向善的持续发展。

当下社会人心容易浮躁,越来越多人不顾一切地追逐功名利禄,大搞面子工程,为的只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被钱权名利捆绑而渐渐失去了快乐的色彩,忽略了“内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这样一个真理。人的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疯狂滋长,当一个人想方设法、拼尽全力去追逐还是满足不了自己内心的欲望时,容易造成悲观厌世的消极想法,也容易把问题或责任推向他人对他人求全责备甚至产生怨恨之心从而影响人际关系。要学会正确和理性地看待自己,增长自己的知识经验、积累自己的人生阅历,切合实际地制定自己的目标,努力完成每一步的人生规划,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身心健康地享受人生成果。

9、是否具有正向合理的人生观

人生观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心理健康直接起着影响性的重要因素。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在《人生哲思录》中有这么一段话“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

有些人因遭受高考失利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并以一蹶不振、生无可恋的消极方式对待,这是没有正向合理的人生观也是心理抵抗力差的表现。虽然生活经验、性格特征、当时所处的环境对心理抵抗力有一定的影响,但直接影响着心理抵抗水平的还是我们的人生观。高考失利除了给心理上造成挫败感之外,同时它也让自己更好地看到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允许和接纳自己的失败,仔细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成绩,还可以再次迎接高考这一学业上的重大挑战。

 

如果你完全符合上述的“十标准九体现”,说明你心理非常健康,我为你点赞。如果你还不完全具备心理健康的完美条件也不必气馁,可以自行做做心理调整,必要时寻找心理咨询的帮助,同样可以拥有身心健康的幸福生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