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注意缺陷的小孩,可以怎么样?

老罗从小有严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不是什么秘密了。作为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成长障碍,我们知道ADHD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心理性的。根据症状的轻重,可以采用药物、行为矫正和心理调试来治疗和改善。有ADHD症状的小孩甚至成人,会非常容易挫败和糟糕,这样的心理状态,非常需要父母的关爱。

老罗从小有严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不是什么秘密了。

作为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成长障碍,我们知道ADHD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心理性的。根据症状的轻重,可以采用药物、行为矫正和心理调试来治疗和改善。

有ADHD症状的小孩甚至成人,会非常容易挫败和糟糕,这样的心理状态,非常需要父母的关爱。但是在以前那种养育环境下,这样的小孩因为调皮、成绩也不好,反而会被苛刻和粗暴的对待。

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我们知道有某种成长问题和症状也不要紧,人可以带着症状生活,不管最后活着的成就如何,都可以过上正常、愉快的生活。

这种情况下,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小孩是否受到父母的关爱就成为了是否能过上幸福生活的关键。老罗的父母就给了老罗很多很多的爱,那种 “不因为你是谁、是好、是坏,我都爱你”的爱。

蒙氏的教育理念叫做爱和自由。这两个字都不是字面的意思。

爱如前面所说,是爱孩子的本身和一切,无论是好是坏,成功还是失败。

自由是,孩子可以按照自身的节奏成长,去认识和控制自己的身体、情绪、情感、心理活动,不被强行干预和破坏。

爱和自由,与教育不冲突,更与溺爱不同。在爱的指引下的教育,与最美好的词联系在一起:欣赏、喜欢、温柔、宽容……也会不断寻求更好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现实世界,站在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人生。

没有爱的教育,只是给邪恶披上了美好的外衣:控制、暴力、冷暴力、为了你好、转移焦虑和痛苦。

如果把童年时期能得到的爱和自由按照两个维度分为四个象限,一个人的人生大概是这样的。

爱和自由-自我实现的人

自由缺爱-野蛮生长

限制中有爱-没大问题

啥也没有-痛苦绝望

在我看来,老罗就是一个在爱和自由的养育下成长起来的自我实现的人。

老罗在书中讲过一些关于他爸的事,比如因为他非要讲实话被老师揍还不服气,他爸的反应是这样的。

他因为看闲书被叫家长,他爸的反应是“诶,这书我十八岁才看”。他哥因为看十八禁闲书被叫家长,他爸的反应是“诶,你这是哪搞到的”。当然,教育也有,但是对自己家孩子超出自己想象的能力充满了欣赏、得意和认同(这就是爱)。

很多家长在教育的时候太过关注知识和认知能力,而忽视了教育行为本身的引导作用,常常会做出口头教育一面,但是行为实际上鼓励另一面的事情。比如平时教育孩子要诚实,但是孩子因诚实受到老师批评的时候,家长会向老师妥协,这种行为并没有强化“诚实”这种品质,而是对“诚实”的惩罚。

老罗的爸爸做法更高明一些,我认为这是一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协调——而不是妥协——的好办法,理想或者其他优秀的品质本身,并没有受到损伤。

还有他妈妈,无论他干什么都表达支持,高二退学、退学之后无所事事、做工人、摆地摊、搞一个兴趣项目花光了所有的钱……即使担心也不把这种不信任的情绪传递给他,而是给予最大程度的宽容(这也是爱)。

这让我想起一个压箱底的小故事,叫做《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改天写写看。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在家里对错不是最重要的,信任和欣赏才是。

老罗做手机之后,因为发言频频被打脸,在说出“企业家不怕被打脸”后,迎来了新一轮的打脸。

但老罗说的是对的。

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打脸才是正常的。害怕被打脸的人,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吗?从来不会犯错误的人,又如何得到成长呢?

自我实现的人,最大的特征是生活在现实中,因此能全面准确的觉知现实,现实变了,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就会跟着改变,放下全能自恋和自我防御,显得客观而灵动。因此,他们更加坦率和真诚,有事说事,才会被频频打脸。

不过这些都不会影响他继续吹牛,因为一点一点都慢慢实现了呀。

读书时光是长大后适应社会很好的练习,协调激情和理性、理想和现实、自我意愿和社会规则、本我和超我的阶段,试错成本低,冲突不激烈,这些协调不应该以抹杀激情、理想、自我意愿和本我为代价,让小孩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不然长大后,怎么又怪人家那么怂、那么平凡、那么笨拙呢?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