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是为了尊重

身边人的几番话不要钱,但却让你痛不欲生,如坠地狱一般,产生心理问题;而我的话却能让你释放情绪,重回人间。有人说话致命,我说话治病,我是心理咨询师刘华东,让东哥带你穿越心灵。

身边人的几番话不要钱,但却让你痛不欲生,如坠地狱一般,产生心理问题;而我的话却能让你释放情绪,重回人间。咨询不是公众号鸡汤软文,不是网易云热评,也不是微博分分中刷新的热搜,是咨询师数十年人生阅历的沉淀,是千百回梦里与先贤达人智慧的碰撞,是浩如烟海的学术著作的侵染,是一次一次咨询磨炼锻打出来的心胸。

一、门槛效应:跨过了付费的门槛,你才有可能会去产生真正的转变。

生活中,你会更多去珍惜得之不易的东西,还是免费赠送的?同理,如果一个没有通过缜密的评估就得出来的咨询结论,你也会像看赠品一样看待吧。你会去相信这个你自己都觉得是仓皇得出的结论,舍得做出转变吗?

从一开始来讲,是你自己心里的定价出现了偏差吧。在潜意识中,知道自己受难已久,但突然看到金钱数额,反而会退缩吧。也许在你心目中,觉得内心并没有那么物质上的金贵,不过是一种感觉而已,召之即来。既然这种苦痛可以平淡的召之即来,那么随之而来的解放也能召之即来吧。你觉得可以得到一个免费的答案。

所以咨询之前,可以自己先评估一下自己,我到底值不值几百块钱?如果值,那么砸锅卖铁也要攒钱找有经验的智者达人获得帮助,找回自己。

二、心理咨询师是一种职业

有很多学生朋友都会问,老师我是学生没有经济独立,能不能免费啊?

首先我很理解这些学生朋友,一方面想真正独立起来,但一方面又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但是老师在这点上无法认同你。也许这就是社会吧,社会不容许有不收费的职业生存,也不容许不收费的职业金贵。

你可以去问问医院,问问饭店,问问各个大学,难道因为你是学生就不收费吗?因为你花的是爸爸妈妈的钱就可以免单吗?酬劳是对这个职业的尊敬,是这个职业价值的体现,咨询师和医生老师同是一种职业,免费让咨询师情何以堪。

每个职业都需要得到应得的尊重。在尊重自己的前提下,感谢别人付出,让他人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也是一种尊重。一个财务自由,没把生存压力字字千金的心理咨询师和一个拿着饭碗满嘴福大命大的心理咨询师,你会选择哪一个?反过来说,一个不敢要咨询费的咨询师,遇见一定要躲他远点。讲话无根无据,没有科学论证的随意而为,咨询会有效吗?薪酬都拿不到,心理会稳定吗?

三、心理咨询是“话疗”,但不是无本经营。

如果咨询师的课程像你学校门口的免费考研公开课那样随便,你也会觉得这是一个广告,也不往心里去吧。也未必会跟着指导一步步改变自己,真正的离开过去吧。或许在你耳里,这只是咨询师信手拈来,甚至信口开河的只言片语,但是在这良言金句背后的沉淀成本,你往往忽略了吧。

大多数人从小到大学习的都是如何去应对物质世界的问题,却对于自己和自己的情绪随性放任,对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更是一无所知。而用物质的解决方法去解决心理的问题往往是一个死循环。

解决心理问题需要用到心理咨询的方法,而咨询这个过程是一个让你重新找回原本的自己的过程,需要引导,更需要时间。所以,无论你在什么网上做了几套某心理专家的测评,还是为了解决问题读到了心理学的专硕,困惑依旧是困惑。因为那些是你物质方面的知识,还没有通过正确的认知与生活的打磨难成为你心里的创可贴。

没有付出哪来收获,货币是目前最通用的价值衡量方式,免费意味着价值天平的两端都不会有所受益,你淘了神,我费了力。

四、心胸比知识、技能更重要。

大多数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心胸才是心灵真正的天地。所以夫妻的叮叮当当、亲子教育的鸡飞狗跳、同事之间的剑拔弩张,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在你的心里种下了隐患。根本就欣赏不出来这是人生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因为你会用学来的知识去评判、去论述,用你学来的技能去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而忘记了世界本来如此。

心理咨询无非是借了西方职业的名词,让东西方无数智者达人的智慧得以彰显,佛说:“经不可轻传,更不可空取。伽叶诵经一遍,讨的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卖的太贱了。”所以,别人传授知识,我教你开拓心胸,天天把自己委屈在自己的小心眼里,不出心理问题才是奇怪的事情。

五、进行心理咨询不是仅仅为了活下去,而是要活的更好。

人生本来就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的,变化是客观世界的旋律。所以当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建议去做一下心理咨询,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跳槽还是失业、结婚还是失恋、青春期或者更年期。不论是面前多样化的选择,还是选择后需要处理的心情,都会给你一个不同的心境。

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屋子这样的传统,在古老的中国,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对我们心灵净化的传统。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这种文化的传承越来越稀薄,也越来越不流行了,那么,也是时候用心理咨询这个时髦的工具来打扫一下你的心灵吧。

有人说话致命,我说话治病,我是心理咨询师刘华东,让东哥带你穿越心灵。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