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人话→鬼话→人话”的成长。

在没学心理学时,我们与人的沟通主要考虑的自己讲出来的话怎样让对方听懂,这时的沟通状态基本属于讲“人话”。也就是说,你的话对方基本上是听不懂的,我称为讲“鬼话”。上述这个过程――“人话→鬼话→人话”,虽然带有一点儿调侃,但也要看到它的积极价值――是新手咨询师自我成长的过程。

在没学心理学时,我们与人的沟通主要考虑的自己讲出来的话怎样让对方听懂,这时的沟通状态基本属于讲“人话”。

自打学了心理学后,情况就变了,沟通起来越来越不像自己了,时不时要冒出一些专业术语。这让我想到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运用语码转换,来描述人物特性,生动、幽默。书中讲到,留学归国的人喜欢在大段中文的表述中,夹杂着一、二个英文单词,来强调(也许是炫耀)自己的留学身份。新手咨询师刚出道也有类似的现象,动不动“你这是口欲期问题”,“你这是乱伦问题”,“你这是缺乏安全感”等等。其实静下来想一想,对方不一定能听懂这些术语,即便知道一点儿皮毛,你们俩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专业知识的储备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你的话对方基本上是听不懂的,我称为讲“鬼话”。

新手咨询师的这种表现可能有如下心理含义:1)对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的不够深,不知道怎样用平常的话语来表达;2)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专业,用此方式来强调自己的专业性。

随着咨询经验的积累,咨询师慢慢会从关注自己的表现,转向以来访者为中心,更多关注咨询方向、咨询目标,关注来访者的变化。咨询师自然就会从了解来访者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理解范围,来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说白了就是咨询师讲出的话,来访者不用费太大劲儿就能理解,也不需要再作更多的解释。我称为讲“人话”。

上述这个过程――“人话→鬼话→人话”,虽然带有一点儿调侃,但也要看到它的积极价值――是新手咨询师自我成长的过程。“人话”到“鬼话”的过程是通过大量的观察、重复,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鬼话”到“人话”的过程是把理论知识变为自己的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的过程。 “人话”到 “人话”的提升,背后是专业理论的支撑。

祝新手咨询师们不断修练自己,更快成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