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对父母的渴望,才能有自由的婚姻

对于已经在婚姻中的人来说,对婚姻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有没有对自己的先生或者太太不满意的时候?于是,开始尝到婚姻中的酸甜苦辣。樊胜美的家庭,对她的婚姻有决定性影响。婚姻不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事,一桩婚姻背负着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对“婚姻”这两字的解释,婚就是指男方家庭,姻则是指女方家庭。

放下对父母的渴望,才能有自由的婚姻


对于已经在婚姻中的人来说,对婚姻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你对自己的婚姻满意吗?有过生气、吵嘴、甚至打架等现象吗?有没有对自己的先生或者太太不满意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他怎么这样呢?真是不可理喻!我们大家想过没有?我们的婚姻关系为什么是这样的?双方的互动模式为什么不让自己满意?他到底怎么了?我为什么控制不了自己?

相信我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差不多,结婚之前,谈恋爱的时候,自己是骄傲的公主,被男友追着、捧着、宠着,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终生的人,于是,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了婚姻,等开始过日子的时候才发现,他怎么这么多缺点?习惯不好、蛮不讲理,对自己也不冷不热,于是,争吵、生气、斗争,甚至怀疑对方不爱自己了。于是,开始尝到婚姻中的酸甜苦辣。后来,我接触到心理学,我忽然明白了,我们的婚姻关系之所以这样,他之所以那样让我不满意,原来另有隐情。这个隐情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问题:婚姻关系与原生家庭。


以去年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五美中的樊胜美为例,欢乐颂五美里面,一直觉得樊小妹是最让人又同情又有点怒其不争的那一个。外资公司资深HR,美貌如花,却偏偏生长在重男轻女的贫寒家庭,父母的重男轻女,不仅让她耿耿于怀,而且她的工作更是屡次被哥哥拖累,赚来的钱,全填了家里的无底洞。


一个30岁的女人,没有一分钱存款,哥哥结婚的房子,首付是她出的,还贷也是她,连生孩子的钱都是她出的。只要是哥哥惹了事,出来擦屁股的肯定是她,仿佛她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哥哥,给他提供一个母体,好让这个吸血鬼寄存。她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家里来的电话,几乎每次都会因为这个电话而泪流满面,这个世界很暖,可惜它暖的永远是别人,轮不到她。


在电视剧里她生活的那个的家庭就像是一块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痕,等到它不再流血,渐渐要愈合成伤疤的时候,她的母亲又亲手把她的伤疤猛地撕开,她从来不会在乎樊胜美究竟有多疼,她只在乎她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到底过得怎么样。


樊胜美的家庭,对她的婚姻有决定性影响。


因为她没钱,所以更加在乎钱,每一次她都是因为钱,而被家里人快要逼疯,只有钱才可以给她带来安全感,所以她选男人,最看重的就是钱。她从来没想过好好工作,好好上进,只是在拼命捯饬自己的美,借以靠着男人改变命运,在办公室混日子,下班后去酒会party找机会认识有钱有地位的男人.曲筱绡骂她是一个“捞女”,一心只想从男人身上捞钱,她被曲筱绡的哥哥玩弄,也是因为对方是富二代有钱。好不容易有一个真心对她的王柏川的时候,她还在纠结,比较,犹豫。当她得知邱莹莹的男朋友应勤,在上海有房有车的时候,她的内心极度不平衡,她还反复用话去刺伤王柏川,她对王柏川的要求是买了房再结婚,没有房,她的内心就没有安全感。也就是说樊胜美的家庭早已给她打下烙印,她必须要现实,必须要嫁给一个有钱的男人,因为她无路可走,无路可退。


其实,她的悲剧是一早就注定的,因为爱钱,她不断结交有钱人,可是对方只是想玩玩她而已,她永远也融入不了有钱人的圈子。好不容易有一个王柏川,可是王柏川成长的速度,还是满足不了她对金钱的欲望,在原著小说里面,樊胜美和王柏川以分手告终。我们在对樊小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也在同情她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电视里她说了一句:一个人的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


 


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提一个词“原生家庭”我们先来说一下什么是原生家庭,然后再回过头来看看婚姻中的这些状况。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指人从小成长的家庭,自己出生、被抚养、成长的家庭,也就是有父母照顾的家。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或爷爷(外公)奶奶(外婆)组成。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对我们影响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系统。


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长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当然也会影响他的婚姻关系。心理学研究发现:原生家庭是个人情感经验与两性相处方式学习的最初场所。当我们一出生,我们就开始受到原生家庭系统成员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夫妻关系、教养方式等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再加上上千年传统家庭观念和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从物质到心理上都非常依恋原生家庭,“四世同堂”、“长幼有序”都是传统中国人崇尚的家庭境界。因此当我们逐渐长大成人,有一天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庭时,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进入新家庭,影响到新家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夫妻感情。 


每个人都是带着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开始自己的成长历程的。例如:家中排行、成长背景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种理念,成为我们人生的最高指导原则。成长背景无形中灌输我们很多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断影响着我们。可以说,原生家庭也是影响我们最早,持续力也最久的环境及系统。


2. 案例:


案例1:

有一个李女士在单位是个中层,工作很忙,经常回家很晚。每次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丈夫自己已经吃过晚饭,碗筷堆了一桌子,在玩游戏,这令她非常生气。丈夫每次加班,无论多晚,她都要等他回来一起吃饭。丈夫这样的行为让她感到不被重视,没少为这生气。为了这点事情总不至于离婚,但是因为这样的小事也影响了夫妻感情,李女士在问,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案例2:

有一个张女士非常优秀,无论是相貌还是工作能力,但她相处了几个对象,无论是能力还是相貌都非常差,也有非常优秀的男士追求她,但总有各种理由无法相处导致分手。连她自己都非常郁闷,我为什么会是这样?

刚才我们提到原生家庭也是影响我们最早,持续力也最久的环境及系统。很多看似夫妻的问题,实质不是夫妻问题,而是原生家庭(各自父母的家庭)带来的心理成长问题;以前没有得到的满足,现在要加倍得到。过去的心理创伤,在与亲密的人互动关系中最常浮现,成为一种“病症”,而不是“病根”。


案例1中因为丈夫在他的原生家庭从来就是这样,谁回来谁就吃,没有一起吃饭的习惯。而妻子的原生家庭却非常注重家庭气氛的营造,一般情况下都要等全家到齐了才开饭。在不同家庭成长起来的两个人在相处时候都是采用了原生家庭家庭的相处模式和信念。当李女士明白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就可以接纳对方的行为,而不是上升到爱或不爱的高度,就可以采用理智的行为模式。


案例2中的张女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她6岁的时候父母离婚,母亲一个人带着她生活非常艰难,母亲每天要打两份工,每天回家很晚。小女孩回到家,家里一个人也没有,她非常害怕、孤独,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非常强烈。这种感觉深埋在潜意识里,长大后她内心非常怕被别人抛弃,潜意识指示她一定要找一个不如自己的人,这样不容易被抛弃。但条件差很多的人和她不是一个档次,没能力读懂她,没有共同语言和爱好,当然找到一个不如她的男人,在一起生活不会有幸福感。


从上面案例,我们可以看到


3 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婚姻不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事,一桩婚姻背负着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对“婚姻”这两字的解释,婚就是指男方家庭,姻则是指女方家庭。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做出一些解释:因为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人类安全感,所以我们缺失的部分,就渴望在伴侣身上得到和实现。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忽视了,伴侣也是人,也会有自身的缺点和需求,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中国式的婚姻模式,便普遍是男人在找妈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那他就会很容易被收服了。女人也同样如此,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武志红在他的一本书《为何家会伤人》里面有一章节题目是:缘分=娶回“妈妈”,嫁给“爸爸”?林黛玉进荣国府的时候,贾宝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众人笑他痴,贾宝玉又接着一句:林妹妹的神情,我好想熟悉的很。


这是典型的一见钟情,也就是我们所谓说的缘分。对于缘分,心理学的解释就是:缘分的确是在过去修下的,但过去不是前世,而是我们的童年,主要是在父母的关系中修行下的。


很多时候,原生家庭影响了我们,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在五岁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不止人格,我们的情感基础也尝试童年形成的,如果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我们就会潜意识中将爸爸妈妈当做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如果给的爱很少,我么也容易按照原型去找,情形更加复杂,毕竟恋人和父母不一样,很容易幻灭。我们又在自己的婚姻中重蹈覆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式的家庭中层出不穷,而大多数的人却习惯了这样的模式。


也就是我们的婚姻是对父母婚姻模式的继承性和对婚姻模式的排斥性


这两年来,关于原生家庭的各种文章,已深挖过无数读者的痛点。我注意到文章后面评论经常可以分为三类:“说得太好了,我就是这样”、“父母就是这么对我,所以我现在怎样”以及“父母是这样,但我并不是这样”。


前两类占据了大多数,后一类也正慢慢成为了主流发声,也成为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直到朋友给我发来一个段子:


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当中,他们的妈妈经常遍体鳞伤。

老大想: 妈妈太可怜了!我以后要对老婆好点。

老二想:结婚太没有意思,我长大了一定不结婚!

老三想:原来,老公是可以这样打老婆的啊!


朋友笑说,结婚要和憨老大结,老二没意思,老三这种人最危险,以后你问他为什么要家暴老婆,他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爸妈也这样,日子还不是照样过?


同样的家庭环境里,却造就三个不同婚恋观念的孩子,看起来很突兀,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却不在少数:重男轻女的家庭,姐弟兄妹彼此敬重相亲相爱;有关系糟糕的父母但自己婚姻幸福;童年在家庭暴力中长大,自己却成为最温柔的父母……


为什么有的人活成了父母的翻版,有的人对亲密关系望而却步,而有的人却能摆脱影响,把幸福牢牢掌握在手?


☆我是鲁富丽

婚姻家庭咨询师、我在亳州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姻情感、情绪压力、学生成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