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从人际关系网里消逝,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你就真正地死去。在整个宇宙中,将不再存在。死亡不是消逝和诀别,忘却才是。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从人际关系网里消逝,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你就真正地死去。在整个宇宙中,将不再存在。


当肉体死亡,只要有人还记得你,证明你曾经存在过,灵魂就不会消亡。死亡不是消逝和诀别,忘却才是。


1


【寻梦环游记】给我们制造了一个美丽的幻梦,那些一直思念着的,却再也见不到的人。都好好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只要我们记得他们,他们就可以好好地活在那个世界里,思念不灭,即可永生。故去的亲人们都找到了组织,都能收到人间给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并且我们自己死去后也会跟他们团聚。


这是多么美好的梦想啊。慰藉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思念已故亲人的人们。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亡灵世界该多好啊。我们将不再惧怕死亡,也不再为了死亡悲伤。因为死亡只是一种远行,而不是永远的消亡。


不止在电影里,在现实生活中,死亡也并不意味着生命的完结。生命的重量不仅仅在于这副躯壳,更在于精神的传承和积淀。人类独有的复杂记忆和文化传承,让很多灵魂虽死犹生。


2


擦肩而过的死亡看似离我们还很遥远,但在现实里,各位不妨静下心来审视一下这个问题,也审阅一下我们的心理。生使我们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形成了我们的独特人格,使我们成了独一无二的人类。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死亡。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谁都避不开的它。它既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痛,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笔财富。多少人终其一生不敢打开潘朵拉的盒子,宁愿在心理疾病的束缚中苟延残喘,在躲躲闪闪中仓皇虚度。


其实我们每个人就像波动,即使在最微小的分子层次这些波动也会存在。而波动影响并不需要某个人留名后世,也许你父亲的一句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就已经影响了他周围的人,甚至世界。他的某些东西,确实可以在他周围的人们身上传递下去,这便是“善行使人不朽遗泽后世”。另外,每个人死后在分子水平上又将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重新为未来的世界添砖加瓦”。而且,波动影响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所以通过波动影响,虽然逝去之人不再存在,但处处都可以有他的影子,好像他还存在。每个人都在各个方面影响着周围,也被周围影响着。


3


当所爱之人故去,他们的一切仿佛都被带走。还活着的人什么也不剩下,他们可以抓住的只有记忆,只有回忆。回忆是所有过往的凭证,要拼命记住才可以感觉他还在身边。


许多亲人并不能天天相见,但是只要想着他们还在就觉得很安心。虽然有争吵,有矛盾,但是只要活着,一切都可以和解。所以对去世的亲人,我们有依恋,有亏欠,有遗憾。如果死亡不是诀别,忘却才是,那我们一定牢牢记住一切,安心等待着未来的相聚。


☆我是刘畅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我在北京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姻情感、人际关系、强迫症、个人成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