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漫谈

未必说从来没有快乐过,更有可能是核心的客体关系不理想,致使灰暗的感觉掩盖了别的快乐时刻的记忆。但多次的尝试以失败告终,挫败感蔓延到整个人格,致使对未来失去希望,变得抑郁,变得失去目标,成为空心病。对于第一种情况,一般来说内心会有不满和攻击欲望。

米锋

空心病貌似很流行,今天来聊一聊空心病 

==== 空心病的根源 ==== 

空心病的根源我可以想到的有三种: 

1. 幼年时就没有种下快乐的种子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很多的人的小时候经历中,缺少快乐的体验,也就是说回想小的时候,没有太多快乐的记忆,回忆里都是灰暗和伤感的。未必说从来没有快乐过,更有可能是核心的客体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与父母的关系)不理想,致使灰暗的感觉掩盖了别的快乐时刻的记忆。没有快乐的种子,长大了也就不会有快乐的感受,灰暗的感觉像阴霾一样,笼罩了此人,行程了此人特有的灰暗的人格特征。 

2. 小时候有快乐的种子,但长大后多次尝试去体验,受挫而变抑郁和放弃 这个比较好理解,心中有心愿,希望长大以后在现实的关系中实现心愿。但多次的尝试以失败告终,挫败感蔓延到整个人格,致使对未来失去希望,变得抑郁,变得失去目标,成为空心病。 

3. 有快乐的种子,但与人格中别的关系模式冲突,致使不能去实现心愿 有快乐的种子,有心愿,但在实现心愿的时候,会和别的关系模式冲突,或被超我遏制,不能如愿以偿,内心感到的更多是矛盾痛苦和纠结,为了回避痛苦,干脆认同超我,更加压抑自己,致使放弃愿望,变成空心病。有时候我们会说是客观环境限制了我们去实现心愿,这一点是借口和防御机制,因为如果你不是被强制限制行动,你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你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是因为你认同了环境的限制,或是本身就是内心对自己的限制。 总结一下,说白了,空心病就是没有心愿去追求,或是心愿无法去实现,致使生活中缺少了快乐的源动力,感觉到生活无趣。 ==== 怎么办 ==== 

对照自己,可以先区分是哪一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一般来说内心会有不满和攻击欲望。可以合理发泄,并主动关注快乐体验,慢慢培养快乐感受。 对于第二种情况,只能说,坚持是成功的唯一要求。实现自我的人,都是再坚持了一会儿的人。 对于第三种情况,居多是神经症型人格的朋友,(这不是病的名字,不是说你有病,心理学上定义正常的人格就是神经症型人格)。内心矛盾冲突较多,通过咨询或是正念自我体验,摒弃不合理的非理性的对自己的束缚,解放自我,从而实现自我。 

☆我是米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北京

☆我擅长以下领域

人格成长、情绪困扰、人际关系

下一篇:第一份工作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