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析——孩子的心理创伤是怎样形成的

从妈妈离开的第一天奶奶就这样说,直到现在妈妈还没有来。奶奶又告诉他过几天就回来,说好听点是缓兵之计,其实也是无意的欺骗。对于婴幼儿来讲,父母相当于他们的“天”,父母不要他了,相当于他的天塌了,这与一个人突然被宣布判死刑是一样的,令人恐惧至极,乃至绝望,想不留下心理阴影都很难。

> 高占民

在放松的状态下,我引导来访者刘先生回溯自己的早年经历,他顺着自己的感受,渐渐进入当年的情境:

夕阳的余晖落寞的消融退去,昏黄色的光线铺在那条通往山外的乡路上,渐渐暗淡下来,照出三岁的他孤独瘦小的身影,拉的很长。他默默的看着路的远方,不愿回奶奶家。妈妈就是在这条路上走的,将近三个月了没再来过,奶奶还说过段时间妈妈就会来接他的。

从妈妈离开的第一天奶奶就这样说,直到现在妈妈还没有来。

邻居那个不招人喜欢的光棍叔叔又走过来了,冲他说:小坤,你爸你妈多长时间没回来了?我算算啊,三个多月了吧。你知道为啥吗孩子?

因为你妈你爸不要你了!

不是,才不是呢!他争辩。

肯定不要你了,都那么长时间了,你爷爷奶奶有病,所以他们托话说把你送给我了,快跟我回家吧!

你骗我,妈妈会回来带我走的,会回来的。

别想了,不要你了,快跟我走吧。

他吓哭了,害怕妈妈真的不要他了。

那个光棍叔叔乐起来了:嘿嘿,嘻嘻……开心的走了。

当你想到这个情境时,有什么感受?我问他。

恐惧,很怕妈妈再也不要我了!被抛弃的感觉!还有委屈、绝望!

你再试着感受一下你和妻子之间有没有类似的感觉?感觉不安全,被抛弃,所以无意识的形成了对她的过度控制……

刘先生沉默一会,使劲点头,很久没有说话,慢慢的哭了出来……

他和妻子的亲密关系的问题根源来自于早年:妈妈把他送到奶奶家趁他熟睡之后,偷偷的走了没告诉他;而奶奶又哄骗他说过几天回来看他的,这一骗就是几个月,后来那个讨厌的光棍叔叔挑逗他,说爸妈不要他了。接连的打击,给他埋下了心理阴影。

类似的经历出现过好多次,于是他的内心便贮藏了极大的不安全感,心理创伤顺势而成。这也是他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关键原因——早年的心理创伤。

妈妈偷偷的离开孩子,这是很不合适的方式。孩子很容易形成被抛弃的感觉,你如果说我觉得没什么啊,我想说的是:那仅仅是你的感觉!

奶奶又告诉他过几天就回来,说好听点是缓兵之计,其实也是无意的欺骗。类似的情形还有:宝宝,打针一点不疼,别怕!真的一点不疼吗?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

对于三岁的宝宝要坦诚的告诉他真实的情况,然后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有关爱的回应,而不是欺骗。

最要命的要数那位邻居说的“爸妈不要你了!”

对于婴幼儿来讲,父母相当于他们的“天”,父母不要他了,相当于他的天塌了,这与一个人突然被宣布判死刑是一样的,令人恐惧至极,乃至绝望,想不留下心理阴影都很难。

成人觉得是玩笑,孩子会当真的啊!我们想过没有。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的世界和成人的大不一样,父母不宜以自己的视角来诠释孩子的言行表现。

比如三岁孩子的心爱的玩具损坏了,痛哭不已,父母过去劝慰:别哭了,不就是个小玩具吗,爸爸再给你买个就行啊。

我们理解孩子的痛苦和难受吗?说夸张点,他价值10元的玩具损坏带给他的痛苦和你价值100万的奔驰车报废带给你的痛苦是差不多的。我有个朋友说他小时候自己的一个心爱的树枝段,被奶奶拿去烧火做饭了,他难受了好长时间。或许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吧。

我们只站在自己的视界,往往看偏了世界。

那该怎么办?

试着想象成自己是孩子,用心去体会、感受孩子他可能的感受,然后顺着他的感受找需求,再然后顺着需求找合适的回应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我以为这样对孩子没什么啊。

其实,那往往是我们自己的。

☆我是高占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济南

☆我擅长以下领域

恋爱婚姻、孩子教育、情绪压力

上一篇:创伤与疗愈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