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拒绝做沙盘的“抽动症”孩子

晚上7时,来访者张XX在妈妈与妈妈的朋友夫妻的带领下来到我的桥之语工作室。爸爸妈妈正在“安排”、决定他上哪里学习。孩子说,是妈妈的朋友(女)说让他来玩沙盘的;妈妈说是让他来找心理医生治疗“抽动症”的。我拿出昨晚准备好的关于抽动症的材料开始与孩子探讨。上海回来后,孩子妈妈告诉我,检测结果表明,孩子只是轻微的抽动。

张丽丽

晚上7时,来访者张XX在妈妈与妈妈的朋友夫妻的带领下来到我的桥之语工作室。张XX是初三学生。身高178左右。外表看起来比较稚嫩。自述中考考得很差,不知道上哪所学校读高中。爸爸妈妈正在“安排”、决定他上哪里学习。问他怎么来咨询的,说是妈妈及其妈妈的朋友骗他来的。

观察:犹豫、迷茫、情绪化。

1、因为本来事先有“安排”他做沙盘。结果孩子反复玩沙子,整理沙子,说沙具中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沙具。问他是什么沙具,他说是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以此拒绝做沙盘,阻抗现象明显。我对他告诉“火影忍者”的沙具表示感谢,说自己这里虽然有动漫沙具,但不很清楚初三年级的孩子喜欢这个沙具,谢谢他的提示,以后有机会可以购置。

2、感觉到孩子的动作幅度很大、力度很大。来回用刷子扫沙盘。还不时地用力敲击沙盘底部。我感觉到了孩子的愤怒情绪,就悄悄的征求他的意见:让妈妈他们一帮人出去吧。孩子同意了。

对话:

我问孩子今天是自己愿意来的么?孩子说,是妈妈的朋友(女)说让他来玩沙盘的;妈妈说是让他来找心理医生治疗“抽动症”的。结果孩子越说越激动“我有病么?他们老是让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还说让心理医生给我治病!你又不是我的家里人,怎么知道我有病没病?……”看着孩子愤怒委屈的样子,我说,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理解你刚才的感受。你了解心理咨询师么?他摇摇头。我告诉他,心理咨询师是拥有一些专业心理咨询知识的,帮助人们进行沟通、解决一些知情意问题的。持中立的态度。就是既不站在家长学校一边,也不完全站在孩子一边。但是以来访者为中心。替来访者保密,除非来访者出现重大的事情,比如出现重大危机之类的,那作为监护人的爸爸妈妈,咨询是得告诉他们。孩子嗯嗯的应着。我说:我看见你今天似乎很生气,但又碍着妈妈及朋友夫妇,你表现出了礼貌、克制,张老师觉得这是你这个年龄的一种很难得的行为品质。但是又为了得到实情,张老师请你妈妈他们出去了。

关上门后,我轻轻的问了一句:XX,张老师感觉到,你似乎有很大的委屈,能不能跟老师说说?孩子的眼泪扑簌簌掉了下来。哭了。抽动得很厉害。说,我初中时代的孤独、孤单,谁了解我呀?那个时候,我一个人在教室里读书、做作业,一个人去食堂吃饭。……走在去食堂的路上,多么希望有人对我笑笑,多么希望有人跟我打个招呼……。可是没有,一个人都没有啊。谁知道我那个时候的那种感受啊……孩子哭得泪眼朦胧。我只是轻轻地抚着孩子的手背,说,没关系的,没有人听见的,哭吧。张老师知道你那个时候、那种感受,很不好受。有没有人知道你的那种感受呢?他摇了摇头。爸爸妈妈告诉了么?他说告诉了,但是开始爸爸妈妈开始时候觉得是我自己的错,为什么大家都会与我疏远呢?没有一个同学可以倾诉么?没有。

……后来,最近,他们(爸爸妈妈)改变了,爸爸也改变了。哦,你能跟张老师说说爸爸妈妈的情况么?孩子轻轻的抽泣着……开始平静下来。我拿着热毛巾轻轻地给孩子捂了一下眼睛,让他不要用力擦,防止红了眼睛。哭了半个小时后的孩子终于平静下来。

我拿出昨晚准备好的关于抽动症的材料开始与孩子探讨。孩子告诉我说,最初他出现这种抽动症的时候是6——7岁。因为爱看恐怖片,许多人一起看,有时候尖叫。结果大人都骂他,他就不敢叫了。就一个人看,也不叫了。只是害怕的用被子蒙住头。后来出现这种症状时,是因为爸爸妈妈老喜欢要求他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又不敢反抗、骂。就越来越厉害了。我问他自己觉得这个抽动症对生活和学习有影响么?他摇摇头。现在吃药么?他说是的。我问他,你知道什么是多巴胺么?他说不是很清楚。我告诉他,青春期的兴奋度比较低,是因为头脑中分泌出来的多巴胺、5羟色胺比较少,而你吃的这个药是需要降低这个多巴胺、5羟色胺的分泌的。会不会冲突呢?所以除了一定要控制的时候需要吃药,多数时候靠吃药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有时候,体育锻炼产生的兴奋度与吃药是一样的道理的。并且无害。孩子认真的听着。也不再像刚才哭泣时抽动的那么厉害了。

咨询结束后,孩子似乎很放松。喝了我给他的水,又独自一个人去下棋了。在他自己下棋的半个小时间,我发现他很少抽动。

我根据常规叮嘱孩子妈妈,做到两条:一是忽略、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抽动情况,不要让孩子紧张;二是不要强迫孩子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学会选择。三是让他自己选择学校。

第二天,孩子妈妈打电话来,说孩子不想吃药了,说是我说的,吃的药与青春期的身体发育有点冲突。我知道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孩子青春期特有的片面认知,又会让孩子走上另外一个极端。我让孩子自己一个人来。说帮他约了几个新朋友,一个是浙大三年级的大哥哥,一个是小学4年级的女孩子。

孩子按时来了,并且告诉我,学校选好了,爸爸妈妈商量好的,根据他自己的意愿选择了职技校。我知道这是孩子最大的心病,一块石头落地了,也是孩子第一次自己做出的重大抉择,我又问了吃药的事情。并解释说,你是听到了知识的前一半啊,后一半如果不吃药,也要有效果,必须锻炼啊。孩子点头答应了。

我让他们一起到市场里走走,锻炼一下。结果孩子们非常开心。他们牵着我的小狗,孩子非常照顾大哥哥带来的小女孩。他们一起去溜达了一圈。因为天热,又很快回来了。但是这个交友活动对提高孩子的自尊,很有帮助。

过了几天,孩子妈妈给我来短信,说要去上海的综合医院看看,孩子的情况,征询我的意见。

我这样回答她:“……我觉得在对孩子这个病情上,你们可以主要根据“匹配”原则。孩子的病情起因清楚,功能也不影响他的学习、社交。所以,找一孩子喜欢、接受,愿意配合的专业医生就可以了。上海的各大医院的专业医生都还不错的。应该都不会有问题。如果有你们认识的、孩子接受的为好。建立关系最重要。

……昨天,我们同学讲起抽动症,才发现我们一位很著名的老师也有抽动症的。比孩子厉害的多了。一激动整个脸都抽动了。特点是性格冲动。交流不畅。但这个不影响他的社会影响力,也不影响我们对他的尊重。……你们现在要多让孩子表达,交流。我觉得孩子最需要的是关注、陪伴、鼓励、训练。中间做一些放松训练。……先放开你们自己的心结,带着孩子开开心心去上海玩一趟。上海科技馆一定要去看看。”

上海回来后,孩子妈妈告诉我,检测结果表明,孩子只是轻微的抽动。

☆我是张丽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金华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姻情感、亲子沟通、考前焦虑

文章投稿咨询加微信:yidianlingly(老资料网小编)              

上一篇:仰望星空的孤独
下一篇:伴侣背后的爱人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