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寂寞还是孤独?

人为什么会感到寂寞,寂寞和孤独时一回事吗?寂寞和有没有人陪伴有必然联系吗?当我们的母亲还在子宫中孕育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和母亲一体的。那时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当然也是没有寂寞感的。但是寂寞者不一样,寂寞是一种“病”。

老资料网nanchang心理咨询专家 彭旭东

【摘要】人为什么会感到寂寞,寂寞和孤独时一回事吗?寂寞和有没有人陪伴有必然联系吗?为什么寂寞时总会让我们不安,随着近年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渐渐把注意力从对外部世界的追逐转为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当我们的母亲还在子宫中孕育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和母亲一体的。那时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当然也是没有寂寞感的。

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又以为我们和世界是一体的,同样也是没有寂寞感。随着慢慢的长大我们发现原来我是单独的一个我,皮肤成了我与世界的分界线。开始会有了孤独寂寞的感觉。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也有不同的人在各个时间陪伴着我们。 一生中谁会一直陪着我们,谁是最了解和我们最亲密的人,父母?兄弟?朋友?都不是。

他们总有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或者不能充分感受到我们的感受的时候,我觉得那个人是我们自己,所以学习跟时刻陪伴着自己的最亲密的“朋友”相处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寂寞和孤独对我们的情绪、心智、习惯、等成长中各个重要的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好的的了解它们我在本文中介绍了下个人对它们的看法以及如何的运用它们,摆脱独处时很多不必要的焦虑,是我们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更好的寻找自己的方向。

一丶自我成长分析    

(1)幼年时初次感到什么是自卑 我出生在一起普通的家庭,妈妈在单位上班,爸爸在外做些买卖。我是七个月就生下来的早产儿,所以爸妈特别的宠爱我,一切都把最好的给我,在我的童年小学之前,除了学习方面对我很严厉以前其他的要求对我很宽松,那个时候班级家庭都比较优待成绩好的孩子,就在那个时候开始对自己不满,过分的低估自己,产生自卑感。加上那时不会去社交,除家人以外,很少与其他人和自己有交流加剧了这种自卑感。

(2)青春期的充满活力,自信满满、雄心壮志。而进入初中高中时期家里没有对我学业给予压力,和同学老师相处较好,第一次体验到了良好人际关系带来的快感。变的自信起来,甚至有些时候有些自负。此时我又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对自己产生了些不切实际的高要求。

(3)成年后通过生活的历练逐步开始客观的了解自己,走向沉稳。接下来打击来了,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对自己过于高估,很多方面达不到自己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我这么好每个人都应该接纳我喜欢我等等,同时又接受不了自己达不到自己想象中的形象,有段时间还为此苦恼过。

后来我大学毕业走上社会经过了很多打击,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在多次的高估与低估之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知道也接受自己的优点缺点,懂得了没有人是完美的,同样也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即使是想改变自己的时候也不会谴责自己,要在接受自己的情况下进行。现在我有粉稳定且清闲的工作,业余独处的时间更是越来越多。我可以做很多喜欢喜欢做的事情 学习很多自己喜欢的知识,我是个很好学的人,一路的成长除了心理学对我的帮助外。我爸妈也时刻帮助着我,可以说我最崇拜的就是我的爸妈他们吃过很多苦很多老一辈的人也不曾吃过,他们身上有太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这几年我对自己的评价趋于稳定,对自己优缺点都带着平常心去看,优点长处不陶醉其中,缺点短板不卷入其中,从别人口听到最多的对我的评价是善良实在的孩子,“善良,实在”这也是我最基本的人生信条吧,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去活,好坏别人无从评价,毕竟自己的人生最后只能是自己来负责,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我会鼓励别人在不产生伤害的前提下做一切自己喜欢想做的事情,变成自己期望的自己。我所期望的生活就是先找到可以爱的人、美满的家庭、能够追求的梦想、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然后再用余下的生命去一边享受一边呵护他们。

长大的过程中难免有独处的时候,除了与佷熟悉的人相处总体而言我的话不多,可能正是如此导致我独处的时间比较多,内心的也比较活跃,对自身的思考比较多,那一个人感觉孤独寂寞了怎么办。听了复旦陈果老师的情商课对我帮助很大。

二、孤独还是寂寞?

首先孤独和寂寞不是一回事,每个人都有独处的时间,我们独处时都是孤独的,有的这个时候是寂寞的,焦虑、无聊、烦躁、各种负面情绪,但也不乏一个人独处时自得其乐的,他构建了自己一个私人的王国。所以孤独和寂寞不是一回事,后者很好的在和自己相处。

孤独它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一种自成体系的完整状态。所以看孤独的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这个词本身就是个很高贵的词(圆融)。你看真正的禅者一定是圆融的,印度教横河边上的那个凝想者他就是圆融的。道教里面能够达到冥想以至于羽化的那些人他也是圆融的,同时他们也是孤独的。所以孤独者是一种完整的状态,他们没有缺失的遗憾。

那什么是寂寞,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这种虚无啊。然后百无聊耐之后像困兽一样在夺来夺去。想看书看不进去,想看电影看不进去,想打游戏没有心情。怎么办怎么办!这种胶着的状态。好像要逃离繁荣一样,有种无所适从的可怜。这样的状态叫做寂寞。

同时孤独是一种有思想带来的挥之不去的一种气质,我相信许多人可以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识别出一个真正的圆满的圆融的孤独者因为它周围笼罩着慈祥,他给人气质的感觉是娴静的淡定的。但是寂寞不一样,寂寞是由虚无引起的恐惧啊。他往往是因为自己找不到伴,但是一个人又没法好好的自处,所以他表现得非常的焦灼,百无聊奈!孤独时对环境没有必然要求的,孤独者可以身处闹事,孤独者可以被人群包围着甚至很多时候孤独这是跟朋友在一起。因为他是自己的一份心境。他始终能做到和敬清寂。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也是孤独者的精神。日本人之所以崇尚茶道是因为日本人口密度很高,整个国家极其的繁荣。但是在这种的国家繁荣当中他依然自己在和敬当中保持一份清寂,依然在繁华当中做一个孤独者,体验孤独独处之快感。所以这才是孤独者。

但是寂寞者不一样,寂寞是一种“病”。当你是感到自己是寂寞的时候你就生”病“啦,你这个时候需要自己认为可以治“病”的药方。这个药方是什么,是人群、是喧闹、是有人陪着你或者说是社交。对于一个寂寞的人来说社交是他最需要的,单纯为了摆脱寂寞去社交,容易把社交变成了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再多的寂寞者的集体,最后还是逃不出寂寞的。就好像无意义的事情把它重复一千遍它还是无意义的一样,这样的社交是廉价的。廉价不是没有价值,是价值不高。所以人是需要孤独的。

其实当我们不需要跟别人对话的时候我们才能跟自己对话,只有在独处和自处的时候精神的自由会还你一个真实的自我。当我们跟自己打交道的时候是自我反思的好机会。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你要知道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思考他人的时候产生了智慧,人也是在自我批判而不是批判别人中展示你的勇气,所以自处何等重要,一个陪伴我一生唯一的人,而我们往往对他很有疏忽。

孤独者不是无趣的,相反孤独者是极其有趣的。因为他不是迫于无奈而陷入寂寞的,这是他自我选择的一种我自我消遣方式。一个人能在保持孤独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自得其乐这个人应该是个多大的矿藏。他有取之不经用之不竭的快乐不断地提供自己供自己生活。还有比这样的人更加有趣的吗?孤独者的快乐是思想者的快乐,因为思想的宽广所以他们的快乐十分持久。

印度心理导师克那穆提在《爱与寂寞》中写到:只有当心灵不再以任何方式逃避,直接与孤独寂寞交流时,才会有感情,才会有爱。

我们的欲望催促着我们去抓取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即使是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也得不到休息,依然在盘算着人,盘算着事,盘算着过去,盘算着明天。就是忘记了怎么样才能百分之百地活在当下这一刻!独处,像一一朵安详的睡莲!将教会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会我们百分之百地和自己在一起。无论你以怎样的方式独处,散步,爬山,听音乐,看书。那一刻,你整个人生的附着点在你自己身上。没有攀缘,没有拐棍,没有习惯了的那双手,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

我们的痛苦缘于依赖。依赖人,以来物,依赖想象,甚至依赖崇拜!当这一切都没有了的时候,你也只好依赖你自己了。于是,把重心百分之百地收回到自己的身上——自己承担自己!

    

我们经常习惯与把人生的风吹草动归结于他人或外力。显然那不是自己承担自己的表现。那是把错误的原因推的远远的,远的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表现。然后,对自己和对于的人说,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要改善的不是我,而是他。于是,继续摇晃着脑袋做着自己的大爷,继续做着“对”的一方。然后,永远都没有进步!如果你永远都是对的,你怎么有进步的可能呢?

    

独处,能够让你渐渐的看清楚自己不对的地方,看清楚自己习惯于附着在哪个点那个地方。或者说,看看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在被什么所吸附着?是钱?是情?是权?还是其他什么 ?那个吸附你的东西就是常常让你疼痛的东西!你已经为他疼痛很多年了,能不能稍稍放松一下自己?能不能把那种吸附推的远一些,让自己暂时不再置身其中,去体验没有任何东西让你疼痛的感觉——在独处中

    

独处之所以是一种承担,就是让你承担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造成的所有的结果。好的,坏的,都是因为自己而招致。即使有外力的因素,也不是决定性的,决定结果的还是在于自己。那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反省,否则一不留神我们就会习惯性的怪罪外力,怪罪他人,把自己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而看清楚这一切的时候才有可能反省,才有可能承担。而承担就以为着已经了解但是自己创造了自己的一切,自己所拥有的好和坏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和别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于是,才没有抱怨,有的只是接受

接受,是一个智慧的词语 能够做到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智慧的人。那是一种笑纳的心态,一种对既往发生的接纳,甚至是鞠躬。在悲欢离合中我们因为接受而获得智慧,而因此成长。抗拒是与之相反的心态。所有对既往发生的事情的抗拒就是对自己的抗拒,对自己生命的某一部分的抗拒,那一定会有挣扎感的。于是,痛苦相应而生。抗拒,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不愿意负责,不愿意承担,不愿意看到结果。甚至回愤愤地说着,凭什么?凭什么是这样的?

    

独处,就是消化这些不平衡的感觉,消化所有的不能接受的结果,消化种种的抗拒,消化以往未了的事情。随着冰雪消融,我们的心渐渐柔软了,渐渐的喜悦了,渐渐的收缩自如了。于是,智慧的力量应运而生。学习自己跟自己在一起的美好感觉吧。当这种美好的感觉越来越稳定的时候,我们的心便不在粘连在那个附着点上。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心才是自如的。喜悦的。学习独处,让自己彻底地放松。然后,愉悦于生命的点点滴滴。最后我会保持一颗孤独的心,在带着勇气、诚实、平稳、接纳、善良、正直取得进步。职业行为分析当我意识到我太不了解我自己的时候我发现了心理学,它为我了解自己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也给了我更多的了解自己的欲望。在我与自己相处和了解自己的思考中我的很多烦恼都不见了,我对心理学是如获至宝。

同样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我的性格越来越温和,懂得如何倾听。对身边的人和事有着更强的洞察力,为此更容易了解自己和他人,所以可以再做决定的时候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以及他人的解决方法。渐渐的我想有很多人在犯我原来同样犯过的错误,还有很多人迷茫不知如何自处,总是生活在负面情绪的漩涡中,我既然在学习着克服这些阻止我们获得快乐获得成长的东西的时候能帮助别人不是很好吗。所以我报考了心理咨询师(一个助人自助,授人以渔的职业。)在帮助别人获得成长的同事我想我能学到的东西也不亚于来访者。我同样也知道想成为一个好的咨询师是要有长期的积累的甚至是十年磨一剑我已经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先自助再助人的咨询师成长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现在留意一切有关心理学的东西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在考虑是否去报考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只有最扎实的基础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我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陈果视频《复旦大学陈果情商课》

(2)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6月第17版

☆我是彭旭东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南昌

☆我擅长以下领域

恋爱情感、情绪压力、学生成长

上一篇:创伤后应激障碍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