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实现了无数人年薪千万的梦想

在鹏城,有2000万人努力在生活。短短几小时,阅读量达到了500万。其实,房价虽然那么高,但这座城,真的完全靠啃老、靠上级阶层,安身立命的深圳人,真的不多。深圳,这座城,人们都想逃离北上广,但那是因为他们想留在深圳。这座城,其实并没有深圳人。今天,深圳不再没文化,新科技、新思想、新媒体便是我们的文化。

老资料网shenzhen心理咨询专家 陈斌

在鹏城,有2000万人努力在生活。

前段时间,一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刷爆了朋友圈。短短几小时,阅读量达到了500万。网上赞的赞,骂的骂,群众的观点从未如此针锋相对过。可惜,后来这篇爆文,被删了,也许作者顶不住舆论的谴责,又或许迫于政治的压力,止步于此。

小编看罢,觉得最为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句“在北京,没有五套房,你凭什么气定神闲?凭什么感受生活气息?凭什么像北京大爷一样逗鸟下棋,听戏喝茶?”

小编住在深圳的郊区,一套房至少也得300万,按作者的标准,深圳人至少得有个1500万的本金,再加1500万的按揭利息,才可以活得气定神闲,才可以活出风采。

而一辈子赚不到3000万的深圳人,你也就一穷人,加屌丝了。

说起深圳,很奇怪的是,为何每次北上广热议的时候,总是少了我们的大鹏城呢?今天,小编也想来谈谈,在深圳,有多少人,假装在生活。

1、房价畸高的深圳

小编记得刚来深圳工作的那一年,进了一家不怎么样的银行。在那里,遇到一个苛刻的主管,吹毛求疵、一板一眼。跟着她工作,注定受苦受累的命。一句话概括,便是上班比鸡早,干活比牛累,下班比狗晚。

但是,这主管到也教会了我些什么。

有一晚深夜,我和她两人奋斗在做报表的前线,嗯嗯,我们没干嘛,真的只是做报表!她告我,她刚来深圳在兴业银行工作,那时还是2000年起初。当时刚兴起商品房,首付也就几万,月供也就两千多。可那时候她工资也就三千不到。

当时,她和老公被一中介“忽悠”过去看房,发现那景儿还不错,咬咬牙,就买了一套。

随后的苦逼日子,想想也知道,东凑凑西凑凑,凑出几万首付。每个月还款日,耗尽了80%的工资,剩下的,便是馒头咸菜过日子。

可随着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行,慢慢的,她兜里的钱也多了起来。感受到商品房的美好,这次,她和老公打算不再咬咬牙,而是咬咬牙齿,又挤出钱来,买了第二套。

她说,那时候日子过得很苦,其实两人也没想着会房价暴涨,发大财。谁也不曾想,南山的房价,会从当初的4-5K,涨到现在的10W+。但他们就觉着吧,这钱,拿在手上不踏实,换成砖砖瓦瓦地底气好像足一点。

嗯,结果我也不用说下去了,自然是现在成了千万富翁了。

前两年,一波股市带动,不少深圳人赚的盆满钵满,就连房子也涨了好几个零头。也是从那个时候,罗湖、福田、南山这些地儿的房价,可以从5W翻一番到10W+,而郊区的,则从1W,翻4倍到4W+。

可是尽管到了今天,国家三令五申,不断勒紧限购政策,童鞋们买房的脚步,依然不停息。

身边同在银行工作的同事,年薪有的10W+,有的20W出头,其实,这一数字顶多够得上这座城的平均工资标准。但是,他们都挤破了脑子,想要在附近找个“立身之地”。买的起龙岗东莞的,家里有点儿支持的,从单位、从外面,借了个几十万,买了个200W+的;买不起深圳的,也到大亚湾、惠阳片区,买了个100W+的,钱,依然是从单位、从外面借了点,自己攒了点。当然,其结果是少不了三十年上百万的按揭,每月近一万的月供。

其实,房价虽然那么高,但这座城,真的完全靠啃老、靠上级阶层,安身立命的深圳人,真的不多。深圳人,没有过多的抱怨,而是想尽办法,在这座城扎根,接着而来的,便是继续在这座城拼搏,继续从数不清的机会中,哪怕挣多一点点的财富,也好。

这又让我想起了“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那充满怨恨的语气,那对社会的各种无奈,在深圳,这里的人,反倒更积极。

生活没有给这座城的人太多的妥协,反倒激发了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深圳,这座城,人们都想逃离北上广,但那是因为他们想留在深圳。

2、没有文化的深圳

我们总是在热议逃离北上广的话题。有人说,房价涨到顶了,把房子卖了,得到个几百万财产,回老家,可以建个别墅,何必再北上广苦逼呢?也有人说,没用得人,被挤走了,而留下的,都是精英。

可你发现,深圳没有那么好的福气被热议。

是的,深圳没有那可贵的文化底蕴。

北京人喜欢谈政治,早晨老太太练个太极,总喜欢BB“朝鲜今天又TM试射导弹了”、“俄罗斯被川普耍了一顿”。话题高大上,源于北京自古便是个政治中心。

上海人喜欢谈经济,早晨老太太练个太极,则是嘟囔“艾玛,浦东这房价又涨了两百一平,国家这限购有毛线用”、“米国的人儿都在往国内跑捏,咱儿子可怎么破?”。

广州人喜欢谈生活,早晨老太太则不是练太极,而是到几十年历史的早茶铺去排队抢位,抢到了,便是拿着个报纸坐上个一早上,讨论今天的菜儿哪便宜,今天哪儿有粤剧演出?

深圳人,谈什么?

。。。

这座城,其实并没有深圳人。二十多年前,它不过是个小渔村,邓小平来着画了一个圈,于是就长成现在这样。它没有北上广大,没有北上广有文化,没有北上广历史悠久,但,也没有北上广那么容易排外。

在深圳过过年儿的盆友都知道,一到年三十,这座城就像坐鬼城。那几天出行,家有小车的司机是最开心的,因为大马路上只有寥寥几辆公交车在行使,一路上顺溜的不行。

传说中的深圳人,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留下一座空城,和寥寥无几的“本地人”。

可正是这样一座城,容纳着各个内陆城市,各个不同家乡的人儿。人们来到这里,不用说听京腔,不用听“阿拉”,不用讲粤语。人们直奔着一个目的:赚钱而来。

这里的国家单位,意外地比其他地方更开明,因为税收从来都只盈余不稀缺,有许多漏洞,也管不了了。

这里的经济,比北上广更像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让千千万万人受益,也让千千万万人体会到,只要肯吃苦,是会有出头的一天的。

为了吸引人才,深圳也在拼命扩建安居房、公租房,而近年为了改善没有大学的尴尬,不仅兴建清华北大研究院、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技术大学等等,而且推出了应届生迁户到深,可一次性活动数万元的租房补贴,其出手之豪气,为北上广望尘莫及。

是的,深圳的文化,便是“没有文化”,我们今天的繁荣与高楼,经济与产出,便是我们的文化。

3、深圳,中国的希望在这里

在这座更加市场经济的城,造就了很多个“奇迹”。

作为一个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当年能够集巨资创建华为。经过刻苦的经营,打造了现在的“华为精神”,从这个企业出来的人们,都是一身铁本领。更牛的是,他们抢占了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市场,并且自造手机,迎头直赶苹果。如果你问你的朋友,安卓手机首选谁,大部分人都会告诉你:华为。

小马哥则没有任正非那么幸运了,早期靠炒股票赚了点钱,跟其他三位股东自己出资创办腾讯。早期,腾讯的每一笔钱,都是他们的生活费,他们用的胆战心惊。甚至后面COPY别人的技术,还被勒令停止、判赔。可如今的腾讯,早已追赶新浪、追赶淘宝。有人说,现在的微商,就是十年前的淘宝。而现在的公众号,让千千万万个新媒体创业人,打造了无数个一年、两年年入千万的神话。是的,深圳起家的腾讯,不仅帮助无数人成为了神话,它自己,便是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

而就连清朝成立的招商局,创办的招商保险、招商证券、招商银行,都是举世瞩目的国企。他们的创新能力、GDP贡献力、税收缴纳力,也是深圳之自豪,国家之典范。

还有千千万万个虽不如华为、腾讯、招商牛掰,却也在各自领域独占鳌头的企业,与他们一起,从深圳发家,在深圳成长,在深圳辉煌。

今天,深圳不再没文化,新科技、新思想、新媒体便是我们的文化。

今天,深圳不再小而美,两端链接东莞惠州,毗邻曾经的四小龙香港,深圳正在与这些正在崛起的二线城市,结成联盟;与正在衰退的国际都市,深度合作。而创新与科技,永远是深圳不灭的竞争力。

在深圳,有2000万外地人,努力在生活。

深圳,这座城,将成为全中国新的希望。

☆我是陈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深圳

☆我擅长以下领域

恋爱情感、分手修复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