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与接纳

在家庭教育的咨询中,很多家长说;“我接纳了孩子当下的样子,忍着不跟孩子发火,可是孩子还是不买账。”接受是不拒绝,接受是被动的,不是发自内心的;接纳则不同,接纳是主动的,接受,是接过来,压在肩上、心上,你的感觉是沉重的、不情愿的;而接纳是接过来,融入自己的内心,从心里接受

  赵艳艳

  接受与接纳的不同

  在家庭教育的咨询中,很多家长说;“我接纳了孩子当下的样子,忍着不跟孩子发火,可是孩子还是不买账。”忍着不发火,不是接纳,而是接受。接受是不拒绝,接受是被动的,不是发自内心的;接纳则不同,接纳是主动的,

是发自内心的。

   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的接纳,你会产生很多的委屈和怨气,当孩子不符合你的标准时,你的怨恨和委屈就会爆发,

指向孩子。

   如果你是发自内心的接纳,不管孩子做出任何举动,你都会包容和理解,然后想办法解决,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接受,是接过来,压在肩上、心上,你的感觉是沉重的、不情愿的;而接纳是接过来,融入自己的内心,从心里接受

孩子,这样你接过来的,不是负担,而是融入,所以,没有沉重感,更没有委屈和愤怒。

    

   全然的接纳就是智慧,就是爱。接纳包含了接受和忍受,我们经常会混淆接纳、接受还有忍受,我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在给我分享什么是接纳的时候,会把忍受当成接纳,其实仔细想一想,接纳其实并不代表着忍受。那么如果我们用一个圆来代表接纳的话。接受和忍受应该是他当中的两个小圆。

  ‍‍  ‍‍ 接纳是一种比接受更伟大的能力,接纳的人如果真正的开始去接纳,他刚开始可能是会有情绪的,但是当一个人愿意去接纳的时候,他的情绪会逐渐的从不平静到平静。接纳同时也是能够与自己不接受的人和平共处的能力,我改变不了你,但是我有能力跟你和平共处。这件事情,也许我不能接受,但是我能看到我还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选择,其实这件事情,我不能接受,但是我依然有办法让你幸福,也让我幸福快乐。

  就像我们对待婚姻,一个发展出接纳品质的人,他会看到,婚姻只是让自己幸福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而不是终极的目的。所以,他不会依赖于婚姻,他不会在婚姻当中失去自己,他会让自己快乐,让自己独立,同时他还愿意去支持对方。所以,他可以去创建一种没有你,我也可以很幸福,但是,有你会让我的生命更美好,这样一种关系。

  一个懂得接纳的人,他会看到除了婚姻这种形式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人更加幸福和快乐,所以他能够坦然地去面对对方,他知道他跟对方只是在合作,所以,反而他可以更好的跟对方在一起,他会建立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而一个不接纳的人,通常他只能去创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可是越依赖,对方就越痛苦,对方越痛苦,可能就会让我们更难过。‍‍‍‍

☆我是赵艳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沈阳

☆我擅长以下领域

亲子关系、青春期、女性情绪压力

‍‍‍‍

‍‍‍

‍‍‍‍

‍‍‍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