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武志红老师《巨婴国》感想

最近武志红老师出版了他的最新著作《巨婴国》,也看了关于他新书的独家专访,昨晚上听罗辑思维的时候,罗振宇老师正好也讲《你是巨婴吗?》阐述了一些书中的观点,也从巨婴的视角解读了一些社会现象,最重要的是他给了一些解决之道。

老资料网beijing心理咨询专家 李晓文

最近武志红老师出版了他的最新著作《巨婴国》,也看了关于他新书的独家专访,昨晚上听罗辑思维的时候,罗振宇老师正好也讲《你是巨婴吗?》阐述了一些书中的观点,也从巨婴的视角解读了一些社会现象,最重要的是他给了一些解决之道。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不过我不知道对多少人适用。从我的咨询经验看,很多人是知道难做到,也许有些人并未真正的意识到巨婴到底是什么,哪些行为是巨婴,如何面对巨婴的行为,没有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是无法真正做到改变和成长的。

也许以我的经历和阅历,无法很宏观的看待国民性。但我从我的经历以及我咨询的案例,我能感觉到心路成长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这是一生探索的课题,没有终止和尽头。

很多人到了20多岁的时候,很难活出自我的意志。也许在传统的中国可能到20多岁大部分人都无法活出自我的意志,不过在当今这个时代,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和发酵,似乎活出真实的自我变的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们已经无法在传统的家族体系下生存。在过去,男性子承父业延续家族事业,女性到了出嫁的年龄寻得一门好婚姻就算是完成了第二次投胎。

而现今仍然有父母不愿意子女远行,在他们看来,男孩远行,没有根基,年龄大了买不到房子娶不到媳妇,这是不可想象的后果;女孩远行,担心女儿受罪也担心他们自己年老无人照料。我身边就见过好几个父母反对子女外出打工和远嫁的例子,父母要牢牢把子女锁在身边,看着子女过着跟她一样的生活,一眼能望到未来50年的生活,这样他们会踏实安心,觉得自己尽了做父母的责任。

从巨婴的角度讲,其实父母只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个器官或者是自己的延伸,他们没有把子女当做一个真正的人去尊重和理解,一个成年人他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完全不去考虑,也许他们也没有能力考虑,因为这样的父母也没有活出自己的意志,他们也是上一代的延伸。

这股时代的洪流在大学里体验的尤为明显,名校高材生往往因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患抑郁焦虑严重的甚至选择了自杀。最近徐凯文老师的一篇关于空心病的讲演报告在微信和知乎广为转发和讨论,让我们整个社会开始关注我是谁,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病,在我咨询的案例里,大部分是20岁到35岁的年轻人,存在焦虑、人际关系、婚恋问题、职场适应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问题,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我们都能找到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研究:

1、绝对依赖(出生-6个月)

婴儿是母亲的一部分,婴儿甚至不知道母亲在照顾她,享受母亲提供的一切照顾。

2、相对依赖(6个月-2岁)

意识到母亲的照顾----界限----区分“非我”和“我”

3、朝向独立(2岁以后)

真正的独立,成熟的相互依赖。

在武志红老师看来,中国90%的人都处于第一个阶段绝对依赖,我们习惯了依赖,子女认为依赖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谁让你生我的,你生了我就得养我一辈子。父母觉得照顾子女一生也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你是我生的,我就要对你负责一辈子。

而在这种共生绞杀的状态下,就出现了很多典型的现象:啃老族、剩男剩女爱无能、人际关系障碍、婆媳矛盾、婚外情、第三者等等的社会现象。这都是在共生与独立矛盾下,扭曲变形的结果。就拿爱无能来举例,很多人幻想爱情的美好有如王子与公主的结合,而在现实生活中,王子并没有那么多金与包容,公主并没有那么的完美与善良,于是大家便累觉不爱,不相信爱情了,只能过着孤独与疯狂的单身生活。

今年我做了一项调查研究,其中有个题目是你遇到困难第一时间会想到谁,90%的人回答上级领导,这不是典型的找妈想象嘛,我们都全能幻想有一个强大的母亲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这个时代所处的尴尬是既不能很好的共生也不能自然的独立。共生意味着顺从服从,独立意味着承担责任。很多人既不想顺从也不想承担责任,于是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叛逆,很多婚姻家庭的案例就是,男方出轨,既不想离婚,也断不了外面的关系,只想维持现状。

心路成长,任重而道远,是问题也是机会,这可能需要一代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觉醒,然后才能成长,我们都在路上! 

☆我是李晓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坐标北京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恋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自我成长的困扰等等。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