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家长自我强盛,无法给予孩子安静和独立的空间,所以家长应该懂得停止“制造噪音和干扰”。自身没有好好成长,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支持孩子。想明白这点,孩子的问题就都可以处理了,通过这种换位,心平气和的处理了孩子的问题。

老资料网beijing心理咨询专家 陈欣

“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孩子。如果我们知道怎么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棵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需要去努力理解。如果你理解了,并且表现出你理解了,你才能够爱,情形才会发生改观。”

让孩子独自在前面走路,你不妨跟随在他的后面。如果他实在需要帮助,那么你走过去帮他一把。在大部分时间里,让他过他的日子,你过你的日子。但大人们通常无法抑制自己,经常出现“我知道”“我懂”“我经验过”“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等等这样的想法。

家长自我强盛,无法给予孩子安静和独立的空间,所以家长应该懂得停止“制造噪音和干扰”。孩子不是用来玩耍的玩具,更不是随便控制的物体。从他们出生开始,即便因为幼小需要有人照看,也应被当作独立的生命平等对待。

跟在一个小孩子的后面,观察他,放开他,让他自由成长。但并不是放弃他,无视他。这种分寸的把握,只有内心沉静且有觉知的成人才能具备。

自身没有好好成长,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支持孩子。在沉静而有觉知的家人身边,孩子会自然习得如何沉静而有觉知地去感受世界。所以说很有必要去放手和冷淡一些,这是一种高明。

如果父母不懂得如何处理情绪,同样也不会妥善处理孩子的情绪。如果父母不知道该如何真实地与自己相处,那么也不会懂得如何真实地与孩子相处。所以,也无法教会孩子如何真实地与孩子自己相处。

前几天,孩子的老师跟我反映,他上课拿铅笔扎同学,我并没有像大多数家长那样劈头盖脸说孩子。

首先,我认为孩子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孩子之所以这样做,肯定是他为了想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而想出来的方法。我试着和孩子沟通,问他拿铅笔扎同学是想做什么,孩子说:“我想借橡皮。”我说:“那你借到了吗?”孩子说:“没有。”

我就引导他:“如果也有人像他这样跟自己借橡皮,你会借给他吗?”孩子摇着头说:“不会。”我继续引导着他:“那你想一下,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去借橡皮?”孩子想了一下说,我可以拍一下他的肩,我说:“很好,这样别人就不会生气了,对吧?”

孩子接着说:“妈妈,我觉得还可以直接说,我可以借你的橡皮用用吗?”我说:“太棒了,这样就更好,同学肯定会更乐意借你了。”于是,这件事就这样在一片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犯一些大人所认为的错误,只是因为孩子的认知是有限的。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孩子“犯错误”的每一次机会,去帮助孩子,而不是说一些教育和批评的话,那么孩子就不会抵触父母,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愿意向家长求助。

因为他知道,无论他在做什么,在想什么,这些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其实,我们每一位父母也都是从他这个时期过来的。

想一下,当年的自己喜欢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吗?那现在你做了父母以后,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更像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方式那样?还是像自己小时候想让父母对自己的方式?

想明白这点,孩子的问题就都可以处理了,通过这种换位,心平气和的处理了孩子的问题。如果还是觉得自己处理起来有困难,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我是陈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北京

我擅长以下领域

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发展、个人成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