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可怕的么?

我能感觉得到表哥心情的沉重,就像大部分癌症患者的家属一样,感到癌症仿佛是一项死刑,一旦宣判,剩余的时间就是等待死亡的到来,而这期间的煎熬却是生不如死。没有人不怕死——也许你会这么说,是的,可我想要问的是,死是什么?

许一荣

我常说:死亡也可以成为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如果你每天都活得明明白白,那你就没有什么好怕的。

——生死学大师伊丽莎白·库勒-罗斯

 01 

昨日,表哥已经发来了消息,大舅的肝癌复查结果出来了,周一马上进行手术,手术没有危险,但术后不能完全治愈。

表哥没有说出来的后半部分我已然明白,所谓“不能完全治愈”指的是通过某些医疗手段或者保健方法延长寿命。

我能感觉得到表哥心情的沉重,就像大部分癌症患者的家属一样,感到癌症仿佛是一项死刑,一旦宣判,剩余的时间就是等待死亡的到来,而这期间的煎熬却是生不如死。

有人会认为早点结束生命也许是好的,也有人抱着可能有治愈的希望四处奔波,散尽财产。

当然,癌症并非是不治之症,有人能治愈,也有人跨不过这道坎。但问题本身并非仅仅在于疾病,而是因疾病造成了心理阴影——对死亡的恐惧。

曾经有一个医生朋友跟我说过,癌症病故的患者有一半以上是被疾病本身吓死的,虽然这是他的工作经验而不是某项权威的数据统计,但我认为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02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心理问题确实能制造出很多的身体疾病,甚至是癌症,而对癌症的恐惧又会增加心理压力,这是恶性循环。

没有人不怕死——也许你会这么说,是的,可我想要问的是,死是什么?

我问过无数人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难道这不是谬论吗?如果我都不知道什么是死亡,为什么如此害怕呢?

一世说,认为人的生命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按照这个理论,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都没有体验过死亡,既然从没有死过,又何来恐惧死亡呢?难道我们不是应该体验过一个事物,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吗?

第二种是二世说,认为生命始于出生,死后因生时积德善报升天堂,或反之恶行恶报下地狱,基督教天主教多持此一看法,古代中国的阴阳也是如此。

按照这种理论,也就是说人死了并不会消失,那么既然死了不会消失,如果你害怕下地狱的话,活着的时候做善事不就得了?可是,即使你做了足够的善事,对死亡的恐惧就能消失么?

第三种是三世说,认为生命是永恒的,有无始久远的前世,因种种业力因果在此时以此出现而自受其果,死后有无终久远的后世,或一世一世轮回,或超脱轮回,每世果报好坏全由前世及累世所思所行而种的“因”作决定,道教佛教都多持此种看法。

按照这种理论,根本就不存在死亡,因为我们会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那么为何我们还要害怕死亡呢?难道生生死死不就像一个不断的轮回游戏一样么?你Game over了,但是你可以再来一次。

 03 

在一世说的背景下解释对死亡的恐惧,单从逻辑上就说不通,二世说和三世说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安慰,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仅仅是一种理论。

可对死亡的恐惧背后难道不是因为我们相信了某种理论吗?这种理论就是:死亡是可怕的

心理学让我们了解到,婴儿出生的时候,充满着对死亡的恐惧,从母亲的子宫里脱离,离开提供一切养分的羊水环境,被挤压着通过狭窄的产道,冒着可能窒息的危险,最终“被出生”。

首先,毫无独立生存能力的婴儿要学会自主呼吸,饿了、困了、冷了,任何的需要都无法靠自身满足来完成,完全依赖养育者的照顾。

一旦养育者有任何没有及时满足婴儿需要的时刻,婴儿都会感到来自死亡的威胁,所以,谁说新生命的到来仅仅是充满喜悦呢?这是我们最初的死亡焦虑。

自此以后,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尽管我们总是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但我们每个人也许都在试图忽略一个明显的事实,即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在奔向死亡,生命每过一天,就会离死的那一天更近一步。

而有时候,死亡并非在遥远的未来:

当我们不小心与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擦肩而过的时候;

当我们从镜子里看到眼角第一道皱纹的时候;

当我们无法从生活中找到价值感的时候;

当我们反复被某些情绪折磨的而无法摆脱的时候。

那些惊险的、紧迫的、压抑的、无能为力的感觉,无时不刻不在提醒着我们死亡的存在。

 04 

而死亡到底是什么?关于死亡的观念和死亡本身是一回事么?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一种似乎要死了的感觉,比如婴儿的哭喊得不到回应时,或者我们从家庭里、社会里所看到的大家对于死亡的态度都是回避的。

这种回避的态度传递给我们的是:死亡是可怕的——这就是关于死亡的观念的核心。

死亡和死亡的观念是两码事,这很像在玩文字游戏,换句话说更清楚,死亡的真相和对死亡的认知是不同的,对于某一种事物的认知,可能局限于我们有限的经验。

比如刚刚说的婴儿期的体验,婴儿有限的认知导致他不可能理解妈妈现在是有事,一会会来给他喂奶或者换尿布,婴儿的体验就是:现在没有吃的,我要死了。

或者像刚刚一世说的逻辑,如果没有死过,又如何确定死亡是不好的呢?

实际上,心理学界对濒死经验的研究反而有很多关于对死后经验的描述,竟然都是美妙的无可形容。

所以,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并非来自于死亡的真相,而是来自于对死亡的认知,我们所在的环境,形成了我们对此的认知。

在超个人的心理治疗里,几乎每个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最终都要落脚到关于对死亡焦虑的讨论。

我们借由身体聚焦、佛教的内观法门,去感知对死亡的恐惧在我们身体上和心理上造成的感受和情绪,来访者往往会体验到来自于过往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死亡焦虑。

就好像重新经历一次原初情境中“死”的感觉,而这种经验,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死亡的情感体验和认知。

 05 

如果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不再有恐惧,将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景呢?

经过长期的心理健康普及工作,很多人已经开始逐渐明白情绪并非是不好的,需要有一个对情绪正确的认知,以及给自己创造一个表达情绪的空间,这是对于情绪的真相的了解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死亡也一样,关于对死亡真相的描述,一直以来大都存在于宗教的范畴,但从超个人心理治疗入手,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由对这个事物本身的情感体验和理性理解而达到超越。

超越死亡,并非是一个神话。而是在于我们是否能觉察到,一直以来被我们狭窄的意识范围所忽略的部分。

所以,当你感到死亡逼近时,试着感觉一下,这逼近感觉,仅仅是你的恐惧,还是真实的死亡的来临?当真实的死亡来临时,让你恐惧的是死亡本身,还是对死亡的认知?

佛说:一切都是幻相

伊丽莎白·库勒-罗斯则说:如果你每天都活得明明白白,就没有什么好怕的

我们并不能杀死死亡,或者让它消失,但通过去探索我们固有的对死亡的观念,可以消除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改变对死亡的认知,了解真相,活得明明白白。

而不是在有生之年,要么被对死亡错误的认知勒着咽喉过活,要么假装死亡还离我们很遥远。

愿你我都活在真知灼见中,清醒的迎向死亡。

☆我是许一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坐标宜昌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姻情感,亲子关系,职场减压,心境障碍,神经症,灵性急症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