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是棵什么树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前者的作者是禅宗北派的神秀大师,后者的作者是禅宗南派的六祖慧能。而我们,可能是棵连菩提也算不上的歪脖子树,在红尘的凄风惨雨中,欲长得正直而不可得。菩提是棵什么树?真实的本性是什么?

老资料网huzhou心理咨询专家 熊升东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前者的作者是禅宗北派的神秀大师,后者的作者是禅宗南派的六祖慧能。两首谒语放在一起,高下立分。几百年来,大家都觉得后一谒来得高明。

普天下的信众都羡慕南派的洒脱,可以把三千烦恼,万千苦厄都撇在一边,啥也不管,只是并没有几个人做得到。

心学大师王阳明曾就此批评过一名山中老道,老道天天在山里修炼,苦不堪言。

王阳明接连追问他,想不想家中老母?想不想?想不想?想妈妈就回去看看她。老道顿时泪奔,收了几件衣服连夜就下山回乡去了。

我们本来都是凡人,却向往神仙的日子。我们明明只是俗人一个,却要向佛祖看齐,样样放下。

佛祖释迦牟尼何许人也?出身王子,金钱地位美女权势,要啥有啥,一旦开悟成佛,当然把你们这些俗人视为至宝的东西不在眼下,说放下就放下了。

可是我们只是俗人,啥也没有见过。抱着根稻草就当金条,见了金条就拼了命也不肯松手,一听说还有来世的幸福就执着地一头扎进去。

人生“放下”二字,说来容易做来难,谈何容易?

诚哉斯言,人生就是一场修炼,一场无止境的修炼。而我们,可能是棵连菩提也算不上的歪脖子树,在红尘的凄风惨雨中,欲长得正直而不可得。

我们的心,可能是块明镜都算不上的顽石,被滚滚的浊流推动着,欲磨得平整而不可得,只能让自己越来越圆滑,越来越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菩提是棵什么树?明镜是个什么台?有多少人弄得清楚,包括那些坐在台上说教别人的所谓大师,真的说清楚了吗?他们说的那一通话,他们自己都相信了吗?

做回自己。世界上最奢侈的事情也许就是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佛祖云,明心见性。把自己的心看清楚了,才可能返归自己的本性。

自已到底是谁,心在哪里?既然心在,能成为一个明镜台当然最好,还可以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怕就怕我们只是一颗冥顽不灵的石头,怎么磨,也成不了镜子。那么,也许我们还是做回自己原来的样子吧。

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因为我们眼中完美的那个样子,只是别人期望的,那个所谓的别人已经做去了,你怎么学,也做不成别人,终究只是被扭曲的你自己。

真实的本性是什么?只不过,我们当孩子的时候,妈妈爸爸就教导我们要乖,要讨人喜欢,要......于是我们很多人一生都在学乖,在讨人喜欢,生怕别人生气,怕别人说自己的不是。

其实,别人哪里有空来评论你呀,别人家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里有空来讨厌你?很多只是自已以为的别人生气,其实是自己不喜欢自己。

那些真的在讨厌你的人不是因为你有什么做得不好,而是他自己心里的坎没有过,于是要到你的身上找点茬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至于你身上的哪个茬,也是他自己的某根弦在你的身上某个地方得到了响应而已。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把人完全彻底的放空了,是真正彻底的本真世界了。

不知道别人能不能做得到,我反正做不到,只能向它靠拢,无限靠拢。

我还是要吃饭,还是有私欲,还是要赚钱,还是会生气,还有喜怒哀乐、嬉笑嗔骂,还有各种惹人嫌烦的臭毛病,被人骂了还是会跳起来回嘴,见了不爽的人和事还是要挖苦嘲笑......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需要时时拂拭自己心中的尘埃,找到身上的毛病,才能正身修炼。

如此,我想我只是一棵树,也许连菩提树也不是,只是一棵歪脖子苹果树;我想要做一块明镜台,只怕这镜这台一点也不明,积满了尘埃,照不见自己的臭毛病。

尽管我可能是一棵歪脖子树,但我还是尽力挺直了身板;尽管可能是块沾满了尘埃的明镜,但还是要尽力去擦拭,尽量少一点尘埃。

尽量少一些私欲,多一点放下,少一些生气,多一些快乐,少一些回嘴挖苦嘲笑,多一些淡定安然。

六祖慧能,我会像仰望北斗七星一样膜拜你。

但是,我想如果可能,还是拜神秀为师,他的理念更接地气,更有操作性,他知道我放不下,只能慢慢放下,他知道我是一团混沌,会让我的心灵越来越清澈。

哪怕永远也不可能绝对清澈,只要一天比一天清澈就好。

我不要做空灵的大师,我是一个有缺点,但不断修行的肉身凡胎。

☆我是熊升东

湖州心理咨询师

我擅长以下领域

职业规划、家庭婚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调整等

下一篇:当孩子为人父母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